眼睛、腸胃、大腦幾歲開始變老?14種人體器官平均退化年齡表,掌握黃金時間提早預防

身體默默老去,而你一再忽略?
身體默默老去,而你一再忽略?
2024.05.28
34,181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身體默默老去,而你一再忽略?

作者|50+選讀 2024.05.28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34,181

文章用聽的
00:00 19:51 1

文/林雨薇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什麼時候開始變老的?你知道嗎?腸道居然早在3歲、眼睛6歲就開始退化了。林雨薇營養師整理身體各器官開始退化、加速老化與好發疾病的年齡,請務必滑到文末,透過圖表了解自己的退化進程與將面臨哪些疾病的威脅。

腸道:平均3歲開始退化,50歲加速退化

早在3歲開始,腸道內的菌叢生態已發展成熟,菌叢生態的好壞,決定著腸道是否年輕。益菌多的腸道,有較佳的免疫力及健康的腸黏膜,壞菌過剩的腸道功能容易老化。便祕、脹氣、腸道發炎、長瘜肉等其實是腸道退化表現,也許我們腸道正默默老去卻一再被忽略。

長期的腸道功能不好,不但影響消化,更會改變原本健康的大腦、皮膚、肺臟功能,因此養腸在即不容忽視。

過去研究,65歲後腸道黏膜細胞更新速度明顯減緩,黏膜層變薄以及疾病藥物作用,菌叢生態豐富性降低,好菌及中間菌(如:擬桿菌)數量變少,腸道才可能明顯感受到老化。

近期台灣調查卻發現,大腸癌好發提早到50歲,有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慶幸的是好的飲食習慣,通常仍可以重塑腸道機能,恢復健康。

眼睛:平均6歲開始退化,40歲加速退化

眼睛為我們帶來七彩繽紛的視覺享受。眼球是身體唯一直接感受外部光源的神經系統,人體在6歲發育完全後,便不斷受到外界刺激,電子產品的藍光、日照紫外光、近距離閱讀等,都可能使眼睛疾病不知不覺找上你。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國人從學齡階段開始,近視、散光逐年增加。你知道嗎?18~24歲時,平均每10人就有7人近視。

而在40歲過後,用眼過度經常導致乾眼症、視線異物感、飛蚊症等,雖然不會立即影響視力,卻是眼睛默默衰退的警訊。持續衰退不加照顧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老花眼等疾病,將增高失明風險。(相關閱讀:5大眼疾,50後最常發生!眼睛要用一輩子,預防做到護眼8件事

心血管系統:平均20歲開始退化,60歲加速退化

心血管每天不辭辛勞地工作著,透過心跳將養分供給各個器官,血管再將代謝廢物回收心臟。規律正常的心跳及暢通的血流,能避免血管壁囤積硬化,減少血壓升高及中風風險,保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統。

然而20歲開始,心血管系統逐漸退化,竇房結細胞數量減少,導致心肌收縮能力減低和瓣膜控制血流改變,影響心跳能力;且供給心臟電力的輔酶Q10也快速減少,更使得心跳隨年齡增加逐年減緩。當人70歲時,最大心跳率已從年輕時的195次降低到155次。

《歐洲心血管風險評估生物標誌物》有研究提到,60歲後相對有較高的心臟衰竭發病風險,血流循環能力更顯障礙。隨年紀增長,人體周邊血管彈性逐漸變差、動脈管壁也會將增厚,為了減輕心臟負擔,培養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絕不能等。

皮膚:平均20歲開始退化,50歲加速退化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在高溫環境下幫助散熱,在乾冷環境下能盡可能地保住水分,更保護我們不被有害物入侵。

20歲起,皮膚的內在因子改變(指真皮層的纖維母細胞的端粒體縮短)、保水度降低、乾燥又脆弱,外表開始出現皺紋及斑點。隨著年齡增長,指糖化終產物(AGEs)增加,使黑色素形成,讓皮膚老化。尤其更年期50歲過後,荷爾蒙分泌轉變使膠原蛋白流失、皮膚下垂、顯得暗淡無光。

這時如果經常接觸紫外線、吸菸、飲食生活不規律、壓力等刺激,皮膚將受到自由基侵襲,加速外表鬆弛、眼袋及皺紋形成,讓退化提早報到。

胃部:平均20歲開始退化,50歲加速退化

胃部容納並儲存食物,分泌消化酵素及胃酸,幫助分解與消化食物且抵抗病菌。有研究提到,「人到50歲以上時,胃部相對容易慢性發炎而產生萎縮性胃炎 」。此外,萎縮性胃炎經常伴隨消化道出血及黏膜潰瘍,困擾日常生活,更可能演變成胃癌。

根據2014年出版的《老年外科的原則和實踐 》書籍提到,人的胃部隨著年齡退化,會減少消化酵素分泌,但胃酸分泌量並沒有明顯降低。而當「胃部慢性發炎,會同時減少消化酵素與低胃酸分泌,讓胃部機能退化更雪上加霜,提升感染風險 」。

另外,近幾年人們因為壓力及飲食習慣改變,導致消化性潰瘍年輕化,好發於20~40歲,因此越年輕照顧胃部越好。

男性生殖系統:平均20歲開始退化,40~60歲加速退化

男性展現雄風,不能缺少睪固酮及攝護腺。睪固酮促進男性的陰莖、睪丸等發育、心血管健康,也幫助肌肉量合成,並提供性慾、提升爆發力。良好的攝護腺能分泌精液、射精及排尿。

一般男性的性功能退化較緩慢,睪固酮濃度於20歲到達高峰之後,每年約以0.3~1.4%減低,在青春期到更年期之前,體能表現和身體素質的變化不明顯。

不同於女性卵巢功能通常在40~50歲左右明顯退化,男性從40~60歲,都可能緩慢反應出更年期的衰退症狀。男性更年期症狀通常為身體無力、心情低落、性慾減低等,且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除了影響男性性功能之外,還可能有良性攝護腺增生的排尿困擾。65歲後良性攝護腺增生的盛行率逐年增高,雖然服藥可以控制攝護腺腫大,但經常尿不出來,容易引起膀胱發炎感 染,要多多保養。

腦部:平均25歲開始退化,70歲加速退化

我們的腦部自25~30歲發育成熟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腦部體積及重量從40歲後,每10年約以5%的速度下降。70歲起下降速度增加,到80歲時,退化腦部的重量更約減少20%,且腦部佔據的頭顱頂的體積從92%下降到82%

老年的腦部血流量相對減少,這使得輸送到腦的營養減少。另外,腦內的神經元數目也逐年降低,使環境感受力變差,例如:吃東西口味改變等。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Marcus Raichle博士指出,人類腦部是極為消耗能量的器官,雖然重量只有人體的2%,但因為腦內有數百億個神經元,每日會消耗掉總熱量的20%。在這個醫療發達人人長壽的時代,要在長壽的狀況下同時降低罹患失智症,需要仰賴日常給予腦部合適的營養及熱量,預防老年腦部認知退化的困擾。

女性生殖系統:平均30歲開始退化,35~40歲加速退化

女性生殖系統,主宰女性性徵及生育,也與骨骼、心臟血管等其他器官相關。當青春期月經來襲,卵巢發育成熟後會分泌性荷爾蒙,來刺激乳房生長及生育力,並保住骨骼密度及降低心血管疾病。

女性一般在30歲後,生殖能力逐漸下降。持續到35~40歲,排卵頻率減少、生殖力顯著降低,在50歲前後進入更年期。

然而近年來由於基因、自體免疫以及環境汙染、壓力等因素,造成卵巢提早衰退,卵泡耗竭或功能障礙,使女性朋友們未滿40歲就面臨停經危機

停經後的女性,失去動情激素的保護作用,容易罹患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狀動脈心臟病與骨質疏鬆。因此,青春期到停經前做好卵巢保養,更有助於存骨本、維持心血管健康。停經前後,需要盡可能留住骨本及維持心血管功能。(相關閱讀:周輝政專欄|更年期補充荷爾蒙會致癌,是20年前的迷思!最新研究怎麼說?

骨骼:平均30歲開始退化,50歲加速退化

如果沒有骨骼會怎麼樣?想必危及生命、寸步難行!骨骼是人體最堅硬的器官,保護內臟與其他部位,更與肌肉帶著身體行動、維持體態。強健的骨質密度能避免骨折及碰撞後內臟受傷。

骨質密度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就像高速公路上雙向行駛的車流量一樣,24小時都有兩邊往返的汽車跑著。對強健的骨骼而言,通往骨質合成的車流量,往往大過骨質分解的車流量;相反地,若通往骨質分解的車子數量較多、流量較大,則骨質密度將下降。

人體骨質密度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每年以0.5~1%流失。50歲時,骨質分解游離的速度將大大超過骨質形成速度,而加快骨質流失,尤其是女性更年期缺乏雌激素保護,骨密度流失速度高於男性。因此,30歲前預先養骨,確保骨本充足;50歲後努力減少骨質流失,用飲食預防骨密度減低並且訓練肌力,更能避免骨骼在直接受到碰撞時造成的傷害,降低骨折可能帶來的死亡風險

肺部:平均30歲開始退化,60~70歲加速退化

正常的肺部能順利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良好的胸腔呼吸肌耐力、充足的肺活量和好的最大攝氧量,對輔助性運動後體能恢復有幫助。

20歲開始,肺臟功能及大小已大致成形,然而很快地,約30歲後,肺部功能將逐漸降低。直到邁入老年,60~70歲時,胸腔內呼吸肌和耐受力快速下降。

統計結果顯示,70歲的人相較於30歲壯年期的人,有較低的肺部呼吸換氣效能和體能運動表現,且肺活量衰退程度更減少17%。這也是許多人肺部不佳的長者,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的原因。面對肺臟退化,要從運動、飲食及生活三方面著手。(相關閱讀:副總統罹癌也找他!臺大癌醫副院長陳晉興:有呼吸就可能得肺癌,真正有效的養肺之道為何?

肌肉(骨骼肌):平均30歲開始退化,60歲加速退化

你曾經注意過,當公車突然煞車時,有些人順勢往前跌?有些人卻不動如山嗎?關鍵在肌肉功能的好壞!肌肉是靜態下維持身體姿勢,及動態下控制活動穩定度不可或缺的角色。足夠的肌肉質量及肌肉力量能預防扭傷、跌倒等,保護內臟器官及骨骼避免碰撞受傷。

人體在30歲開始,肌肉質量每10年約減少3~8%,60歲以後,肌肉量及肌力明顯下降,尤其男性因為更年期睪固酮濃度降低,肌肉蛋白合成逐漸減少,相對於女性更容易有肌少症

60~75歲時,內臟脂肪和肌肉內脂肪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達到高峰。然而,身體除了過多肌內脂肪浸潤增加、外觀變胖之外,更會降低肌肉組織更新,發展為肌肉減少症前期。預防肌肉衰老平時重視負重運動、增加肌肉適應性,同時給肌肉充足的營養才能真正避免肌肉量流失

腎臟:平均30歲開始退化,80歲加速退化

腎臟由百萬個腎元組成,主要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代謝藥物、調節體液中的水分、電解質、酸鹼值,並分泌多種荷爾蒙,可以說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

眾所周知,人就算只有1顆腎,依舊能正常生活,因為腎臟的功能太過強大,只要5分鐘,人的全身血液就能全部流經腎臟一次。研究發現,腎臟從30歲開始退化,腎元數量將逐年以0.5~1%的速度衰減;腎臟血流量也隨著退化減少,到了80歲僅有年輕時的一半,而有過濾能力的腎絲球更僅存50~70%。另外,老化造成濃縮尿液的能力減弱,最大尿液滲透壓降低,導致頻尿。

關節:平均35歲開始退化,50歲加速退化

有人問,關節是器官嗎?不是,它是位於2根骨頭交界的「部位」,人體因為有了關節,而靈活伸展、行動自如,關節功不可沒。

關節間的骨頭包覆著軟骨,軟骨間隔著潤滑囊液緩衝、避免軟骨直接碰撞磨損。人體骨骼包含關節軟骨組織的發育,在18歲左右成形,35歲後關節逐漸退化,50~60歲退化加劇。關節間的軟骨變得粗糙及潤滑囊液不足,造成軟骨相互靠近而磨損。

根據顯示,以退化性關節炎而言,台灣盛行比例多達15%,也就是每7人就有1人的關節退化。國際大型數據庫統計顯示,更有超過一半以上(52~60%)的人在40~60歲因為關節退化,而進行軟骨置換手術

另外,各式關節炎雖然好發於老年,但關節炎並不完全是因為年齡造成,更多的是由於身體活動量少、肥胖、過度或不當使用關節,甚至是遺傳性退化所導致

肝臟:平均40歲開始退化,65歲加速退化

肝是負責身體清潔的衛生股長,蘊含大量免疫細胞,每天為身體解毒排毒、幫助脂肪代謝、能量轉換儲存、消化食物......然而人體肝臟血流量從40歲開始慢慢降低。65歲後,相比40歲的人血流量將減少35%,而80歲後,肝臟質量更會下降約40%

肝臟退化讓肝功能改變,對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清除能力減少35%,且藥物代謝速度減慢。

肝臟的工作很繁雜,但卻從不抱怨不喊痛,臨床上不少人都是等到肝硬化,或肝病嚴重到無法改善後才發現肝臟生病。所以延緩肝退化,減少外界刺激(例如:飲酒等),能更舒適、更自在。

人類器官平均退化年齡表與好發疾病

眼睛、腸胃、大腦幾歲開始變老?14種人體器官平均退化年齡表,掌握黃金時間提早預防_img_1

眼睛、腸胃、大腦幾歲開始變老?14種人體器官平均退化年齡表,掌握黃金時間提早預防_img_2

(本文摘自林雨薇著,《逆齡飲食:補出抗老力,越吃越年輕!》,尖端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