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0歲後怎麼「養眼」?了解這個階段常見的疾病和症狀,及早預防或治療是關鍵。眼科醫師雷少宇說,老花、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是常見的困擾。其中,老花屬於正常的人體機能退化,多吃蝦子、鮭魚,有機會延後報到時間。其他眼疾若不及早治療,有失明之虞。出現哪些症狀該小心?文中的自我檢查法,可供參考。
看書或手機的時候,必須拿遠一點才看得清楚?早上剛起床,總覺得眼睛乾澀?過馬路的時候,眼角餘光變窄了,看不見從身邊經過的人與車?
50歲之後,眼睛不像以前那麼好使,但情況似乎也沒有糟糕到非就醫不可的地步。
眼睛出現哪些情況該及早就醫?台北旭明眼科診所院長雷少宇以5個中年族群常見的疾病為例,剖析症狀、成因。
你可以把這份眼睛小百科保存下來,下次懷疑眼睛不太對勁,不妨對照看看是否符合相關情況。
50後常見的5大眼疾,自我檢查這樣做
1. 老花眼
↑ 鮭魚含有豐富的蝦紅素,常吃能抗氧化,延緩老花。
自我檢查:看手機、書報時會不自覺拿遠一點,覺得這樣比較舒服。或者,眼睛對焦速度變慢,以前能快速切換眼睛焦距,現在沒辦法瞬間看遠又看近,就像相機鏡頭卡住,可能是老花眼。
原因:老花眼是眼睛正常的退化過程,但若用眼不當,比如長時間近距離看電腦,老花眼可能提早在30歲初期報到。
對策:多吃富含蝦紅素的食物,如蝦子、鮭魚、深紅色藻類,並改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追劇、打電腦。
2. 乾眼症
↑ 乾眼症不一定是缺水,也可能是缺油。缺油性乾眼症患者補充人工淚液,需挑有「補油成分」的產品。
自我檢查:眼睛乾澀,眼睛好像有沙子、卡卡的,或者吹到風容易流淚,早上起床眼睛刺痛等,都可能是乾眼症。
原因:乾眼症症狀千變萬化,且不是每位乾眼症患者,都會覺得眼睛乾澀。可概分為下方3類。
(1)缺油性乾眼症
缺油性乾眼症,比較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眨眼時,會分泌淚水,同時睫毛根部的眼瞼腺也會分泌油脂,浮在淚水上層,避免淚水快速蒸發,保持眼睛水潤。
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忘了眨眼睛;或者經常熬夜、愛吃油炸物,油脂就會髒髒、濁濁的,間接影響到保護雙眼濕潤的效果。
對策:少吃炸物,保持眼部清潔。此外,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多數只具補水成分,對付缺油性乾眼症,應告知藥師你需要有「補油成分」的人工淚液。
(2)缺水性乾眼症
缺水性乾眼症,通常都是身體機能老化造成。
50歲之後,身體分泌水量減少,眼睛也容易變得乾澀。
諾貝爾眼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宥嘉補充:「女性更年期後,缺水症狀更明顯。」
或者,身體有免疫疾病,如乾燥症,全身上下黏膜都很乾,包括眼睛。若經常口乾舌燥,可至醫院抽血,檢查是否有乾燥症。
對策:若是年齡引起的退化,想讓眼睛回春有難度,但平常多吃深綠色、深紅色蔬菜,有機會延緩症狀發生。
(3)缺油又缺水的乾眼症
如果天生體質容易出油,又沒做好眼部清潔,致使眼瞼發炎,加上年齡增長引起體內缺水,將導致缺油又缺水的乾眼症。
對策:眼瞼腺在睫毛根部,也就是平常畫眼線的位置。多數人洗臉,通常不會特別清潔睫毛根部,眼瞼容易發炎的人,可多幫眼睛熱敷,並使用眼科專用產品,做好清潔。
3. 白內障
↑ 看東西變得模糊,如右圖,可能是白內障,需及早就醫檢查。
自我檢查:看東西變得很模糊,而且覺得眼前影像的顏色偏暗,如同一張舊照片。或者,白天怕太陽光,晚上又看不清楚,都可能是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
原因:歲數愈大,眼睛接收到的陽光量愈多,水晶體變混濁、得到白內障的機率也升高。此外,近視超過800度,也容易得到白內障。
對策:白內障的形成原理是氧化作用,多吃抗氧化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外出做好防曬(預防紫外線),使用電腦產品裝抗藍光螢幕,能延緩水晶體老化。
4. 黃斑部病變
↑ 家具看起來變得扭曲,可能是黃斑部病變。
自我檢查:遮住左眼或右眼,盯著一面小方格磁磚牆,如果磁磚有點變形,可能是黃斑部病變。此外,視力逐漸減退或單眼視力急速惡化,也需留意。
原因:把眼睛比喻成數位相機,視網膜如同相機的感光元件,黃斑部位在視網膜中心。這個部位生病,都稱為黃斑部病變,病變的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是以下2種:
(1)黃斑部皺褶
黃斑部皺褶如同一張彎彎曲曲的底片,看東西時,物體會扭曲,可能只有單眼病變。
對策:過度曬太陽,或者眼睛曾受傷、動手術,可能造成黃斑部病變。平常除了小心保護眼睛,外出也要備妥遮陽的太陽眼鏡。
(2)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分乾性、濕性2類。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會使黃斑部產生沉積物,如同眼睛長出斑點,視力會慢慢退化。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不只會產生沉積物,還會使黃斑部積水,導致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
對策:除了遺傳,過度肥胖、長期抽菸,也可能導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應避開這些危險因子。此外,吃深綠色蔬菜、蛋黃,或每天補充6到10毫克葉黃素,也是預防之道。
5. 青光眼
↑ 開車、過馬路時,如果你發現自己往前看,眼角餘光看不到旁邊的人、車,可能是青光眼。
自我檢測:人、車從旁經過,你卻看不見;或是經常撞到牆角,可能是青光眼的徵兆。
原因:青光眼俗稱「視力的小偷」,會從眼角餘光開始影響視力,逐漸把視野變狹窄。若平常缺乏警覺心,發現時通常已是末期。
對策:青光眼的成因,遺傳占多數,高度近視也占一部分。假設家族長輩患有青光眼,或你屬於高度近視,要盡早定期、長期追蹤,才能在症狀初期,靠吃藥、點眼藥水等方式,減緩症狀惡化。
尖端視光驗光所驗光師黃群宸提醒,有些眼睛疾病未必會讓眼睛感覺到不舒服或疼痛,在初期可能只會以視力變差的情況呈現。
此時,若前去配眼鏡,驗光師使用儀器檢查後,告訴你眼睛有狀況,建議先到眼科就診,仔細檢查眼睛出了什麼問題。待眼科療程結束後,再行驗光與配鏡,才能確保視力健康。
養出好眼力的8個生活習慣
年齡增長,雖然會導致眼睛的生理性退化,過度使用3C產品,也是造成視力退化常見的文明病。
光晶妍眼科診所總院長林穎新指出:「3C產品中的藍光,容易使眼睛氧化,傷害視神經。」
哪些方式能抗氧化,讓好眼力陪你久一點?
1. 在大太陽底下,配戴具抗紫外線功能的墨鏡。
2. 避免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或晃動的空間,如搭捷運時,看書、追劇、滑手機。
3. 使用3C產品,螢幕貼抗藍光裝置,或戴抗藍光眼鏡。且螢幕的亮度,不要比周遭光源高。
4. 看書或手機,距離至少30~40公分,保持大約一個手臂長的距離,有助眼睛放鬆。
5. 在乾燥的環境,如冷氣房,可放加濕器,預防眼睛乾澀。
6. 滑手機、看電腦避免連續超過1小時。黃宥嘉指出,想成功戒3C產品,可採用焦點轉移法,找出生活中的其他樂趣,如爬山、插花、料理,比較容易成功。
7. 多吃深色蔬菜。
8. 每年安排一次視力檢查,預防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