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鈺棻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近年穩定配息的高股息ETF深受民眾青睞,包括00919、00929、0056、00878……等,都是存股族喜歡的標的。前述這些高股息ETF在選股策略、內扣費用上,究竟有何不同?退休理財選擇高配息商品,又該注意哪些事?(本文出自《50+週刊》)
近年來,ETF商品成為市場新寵,投資人紛紛將資金移轉至ETF。 投信投顧公會基金規模統計資料顯示,ETF總基金規模突破3兆元,受益人數增加至600萬多人,相當於全台每4個人就有一人投資ETF。
ETF的完整中文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由指數、股票、基金3個部分所組成,定義為:買進其所追蹤指數的成份股,以股票的型態在交易市場上被買賣,並由投信公司發行與管理的基金。
在台股53檔ETF中,又以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群益台灣精選優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等4檔高股息ETF,討論熱度高,最受投資人青睞。
0056、00878、00919、00929有何不同?一張表看懂
同樣都以高股息為特色,0056、00878、00919、00929有何差異,又該如何挑選?其實,這4檔ETF不僅追蹤指數不同,選股策略與配息方式也有所別。差異如下表:
代號 | 0056 | 00878 | 00919 | 00929 |
名稱 | 元大高股息 | 國泰永續高股息 |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
成立時間 | 2007/12/13 | 2020/7/10 | 2022/10/13 | 2023/6/1 |
發行價 | 25 | 15 | 15 | 15 |
基金規模 | 2482 億 | 2437 億 | 887 億 | 1142 億 |
內扣費用 | 0.86% | 0.5% | 0.45% | 尚未揭露 |
成分股檔數 | 50 | 30 | 30 | 40 |
追蹤指數 | 台灣高股息指數 | 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 | 台灣精選高息指數 | 特選台灣科技優息指數 |
選股策略 | 從台股上市市值前150檔股票中,挑選出未來1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 | 獲利穩健、高殖利率、ESG 優質企業,且以過去三年平均年化殖利率最高的。 | 5月第一次成分股調整依「股利率」大小排序,12月第二次調整則依「預估股利率」進行排序。 | 電子類股市值前200大,再以股息殖利率擇優選取40檔成分股,每檔權重不超過總組合10%。 |
配息方式 | 季配 | 季配 | 季配 | 月配 |
參考殖利率 | 6.30% | 5.99% | 7.4% | 7% |
*備註:基金規模統計至2023/12/25?資料來源:各投信公司官網、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相關理財網站
0056和00878基金規模都超過二千億,顯見投資人對他們的喜愛,也常常將這2檔ETF進行比較,其實這2檔ETF最大的差別在於選股策略,0056的選股特色是「預測未來殖利率」,而00878的選股邏輯較重視「過去績效」。
00929於2023年6月才上市,也是第一檔月配息ETF,成份股相較於其他3檔ETF涵蓋全產業類別,這檔基金組成則是以電子股為主,成立半年多來,基金規模已突破千億。
買高股息ETF要注意哪些事?如何避免賺了股利卻賠了報酬率?
由於高股息ETF強調被動收入、高收益、有固定的配息時間,似乎成了退休理財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之一,獨立財務顧問(IFA)張佳瑩特別提出幾點注意事項,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1. 「股息」要繳稅,但「資本利得」、「收益平準金」不需要
高股息ETF的收益分配來源,除了股息外,常見的還有資本利得及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是ETF換股時,賣出成分股賺取的價差;而收益平準金是為了防止基金規模增加稀釋配息而設立的制度,投資人投資的金額中,有一部份會作?收益平準金。
資本利得和收益平準金都不需課稅,但股息收益若達到一定額度,就必須選擇要跟綜合所得稅合併計稅,還是分離課稅。兩者的稅率基礎不同,因此不同稅收級距的人,應繳稅額也會不同。
根據所得稅法,合併計稅可享股利金額8.5%的抵減稅率,每一申報戶最高可抵減8萬元。以8萬元除以8.5%,約為94萬1,176元。這代表94萬元以下的股利若合併計稅,有抵稅效果,而超過94萬元以上的股利則無。
若是總所得高、適用40%以上課稅級距的存股族,則會建議採用「分離課稅」。報稅時,將股利所得與其他收入分開計算,並採28%的課稅級距,因此對於課稅級距達40%以上的納稅人來說,相對節稅。
此外,張佳瑩也提醒,股息達2萬元(含)以上,要扣繳二代健保2.11%的補充保費。(相關閱讀:領股利或不參加除權息,哪個更賺?買美股可節稅嗎?3張表算清楚稅賦成本,做更好的投資決策)
2. 不要冒然進場投資新基金
近兩年ETF能配出高股息的關鍵原因,是台股基本面表現亮眼,企業股利發放大方,使得高股息ETF股息殖利率跟著水漲船高,但未來企業的營收是否持續向上,維持高配息的水準,會是高股息ETF接下來的挑戰。尤其新募集的ETF尚未經過股市動盪及熊市的洗禮,更需多加觀察。
其次,由於企業發放股利多是一年一次,而一年配息多次的ETF,剛開始的配息組成可能會用到較高比例的收益平準金。張佳瑩也建議,最好觀察一年的收益明細組成,若收益平準金比例持續偏高,表示是用投資人的本金配發股息。也要一併了解其選股機制,如追蹤指數、選股邏輯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財目標後再進場。
3. 不能只看配息率,要看總報酬率
投資人常陷入一個迷思,以為配息率愈高愈好,但投資重要的是看總報酬率,包含配息跟股價的價差。
有成長潛力的公司,股價才會持續向上,若企業持續配發高股息而不再投資或研發,投資人持續持有,可能領到股息,股價卻低於當初買入的價格。最終「領股息卻賠本金」,其實划不來。
所以除了賺股息之外,還要能賺到資本利得,也就是除息後能順利填息,股價能持續上漲,總報酬才會愈高。
4. 領了股息再投入,讓複利發威
已經退休的民眾投資高股息ETF,可以利用股息來創造現金流,支付生活支出。但若是還在職、想累積退休金的民眾,每次分配股息時,最好不要花掉,而是再投資,利用複利來發揮「連本帶利」的成長威力,增加總報酬率,提早達到存夠退休金的目標。(相關閱讀:如何讓現在的1百萬,12年後變4百萬?周行一教授投資法則:輕鬆賺夠用的錢,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事)
5. 長期持有也要定期檢視
ETF因為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風險較投資單一個股低,有人稱為「傻瓜投資法」,也適合長期持有。
但長期持有並不表示對投資標的不聞不問,至少半年或一年要進行檢視,去了解這檔ETF的報酬率是否有如預期、配息和選股策略是否改變。若是成份股集中於某項產業,就要去了解產業前景仍否看好、是否頻繁換股,雖可能是為了提高配息率,但也會提高周轉率,造成內扣成本上升,吃掉部分報酬。最後,也要觀察大環境或景氣變化,再判斷該檔ETF是否能繼續持有。(相關閱讀:00878、00850……中年世代最愛的低波動、穩定配息ETF怎麼挑?買ETF需要停損停利嗎?)
6. 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台灣投信公司近幾年推出各式各樣的ETF,並非全是指數化投資。除了追蹤大盤的元大台灣50(0050)與富邦台50(006208)外,其餘的ETF大多是用特殊指標挑出成份股,會配出高股息的公司,成長性不一定好。許多研究資料也顯示,訴求高配息的ETF,其總報酬率長期來看,比不配息的ETF來得低。
因此,最好不要把退休理財的資金全都放在高股息ETF上。且台灣是於淺碟型市場,受消息面影響大,可以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及理財目標進行資產配置,例如投資於全球型的ETF、市值型的ETF、債券ETF……等,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