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Washington Examiner、ara、À la lyonnaise、電訊社
編按:過去午睡可能被視為「偷懶」或「浪費時間」,但法國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今(2025)年7月正式提出鼓勵國民「午睡」的新政策。隨著現代人夜間睡眠不足、慢性疲勞與壓力超載,中午小睡片刻也被科學證實擁有許多好處,包括降低失智風險、改善心血管健康、增進免疫力。當午睡成了國家倡議,不只是健康層面的考量,也提醒我們應該更懂得適時放鬆!
你有午睡的習慣嗎?如果你經常在工作中感到疲憊或無法集中,也許該試試:稍作休息、小睡片刻。
法國祭出午睡新政策 改善國民睡眠品質
擁有每周35小時工時與30天年假等優厚勞工福利的法國政府,近日提出一項備受關注的健康倡議:鼓勵學校和職場推廣午睡的習慣。
《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據法國衛生部資料顯示,過去50年來,法國人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已減少約1.5小時,近一半民眾自認睡眠品質不佳,甚至連法國總統馬克宏都曾被媒體報導長期只睡4~5小時。
對此狀況,法國衛生部長雅尼克·諾伊德爾(Yannick Neuder)表示:「睡眠不是奢侈品,而是不可妥協的生理需求。」並強調,午睡是可以有效改善過勞與補充睡眠不足的重要措施。
此政策雖非強制,但法國政府已正式發布改善睡眠品質的具體指引「行動藍圖」,鼓勵雇主設置休息區或安靜空間,推廣15~20分鐘的「能量午睡」,以提高專注力、降低壓力並減少意外風險。
計畫內容還包括設立「安靜標章」,認證校園、圖書館、企業、商店與餐廳中能夠「促進健康、放鬆,甚至可午睡」的空間。
午睡可防失智、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別睡超過30分鐘
為什麼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睡片刻」值得如此重視?根據《50+》曾報導的許多研究與專家論點指出,午睡不僅能恢復精力,對於維持健康更是重要:
1. 午睡30分鐘,減少可失智風險
日本知名腦科學權威西剛志曾指出,若養成午睡約30分鐘的習慣,相較不午睡者,失智症風險可下降達50%。但若午睡過久(超過60分鐘),則可能影響晚間睡眠品質,反而會使80歲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了1.4倍,需多加注意。
早稻田大學研究戰略中心教授枝川義邦也表示,有研究指出,有午睡習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僅是不午睡者的1/5。(相關閱讀:半夜睡覺常醒來?腦科學家:牙齒有影響!9個熟齡深眠建議)
2. 強化記憶力與學習效率
枝川義邦也提到,中午短暫午休有助於記憶整理、舒緩疲勞。即使只是閉眼靜養數分鐘,也能達成類似效果。(相關閱讀:經常忘東忘西、事情想不起來?6個記憶衰退警訊以及增進記憶力的日常習慣)
3. 中醫觀點午覺最養生,為下一階段蓄積能量
而在中醫理論中,午睡更是養生之道。中醫楊力在《老中醫不說你不懂的養生經》提出,「午時為日出陰盡,而陽受之,日中而陽重,陽主動,此時應為合陽,乃工作最出效率之時,適當地休息一下,更容易養足精氣神,為下一階段積蓄能量。」
因此,若是睡「子午覺」,也就是晚上在子時(頭天11點至次日1點)熟睡,白天在午時(早上11點到下午1點)午休,順應節律「子時大睡,午時小憩」,最能養生。
4. 減輕壓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 À la lyonnaise》討論此一政策時報導,法國Croix-Rousse醫院睡眠與呼吸疾病主任Thierry Petitjean表示,午睡可立即提升警覺力、專注、記憶與情緒,減輕壓力,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研究顯示,缺乏午睡會降低痛覺耐受力,補眠後恢復正常。
如何正確培養午睡習慣?4個建議與提醒
1. 設定固定的午睡時間與場所
午睡時長宜控制在15~30分鐘為佳,並可培養在辦公室或家中適合小睡的靜謐環境,如光線柔和、適度通風、坐臥皆宜等等。(相關閱讀:半夜經常醒來怎麼辦?避免3種不良睡眠習慣、養成定時定量的「睡眠限制法」)
2. 最好在下午3點前結束
午睡最佳時間點為中午後,這時也是人體生理時鐘最能放鬆的時段。避免在下午3點後或傍晚才午睡,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3. 注意個人與年齡差異
長者、有特殊疾病者應注意午睡時間與自身反應,睡眠時間不宜過長;對於有睡眠呼吸中止等症狀者,也不應過度依賴午睡。
4. 建立紀錄與習慣養成
身兼「醫師、經營者、顧問」三重身分,曾分享自己睡眠管理法的日本名醫裴英洙則建議,可參照「睡眠日誌」方式,記錄起床、入睡、午睡時間與夜間睡眠效率;並透過紀錄評估午睡對整體睡眠品質與白天精神狀況的影響。(相關閱讀:9步驟完成「睡眠行事曆療法」,不吃藥改善失眠)
當「午睡」從個人習慣,轉而成為國民健康的重要議題,不妨自我提醒:在忙碌的日常節奏中適時放鬆休息一下,讓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