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肌少症有5症狀,起立坐下5次逾12秒就可能是!如何自我檢測並改善?
下一篇

活到50歲,如何「逆天」讓腦變年輕?汪漢澄醫師:別讓大腦太舒服,這運動有助提升腦力

肌少症有5症狀,起立坐下5次逾12秒就可能是!如何自我檢測並改善?

現在開始存肌肉、防肌少症,是老後最划算投資。

文/50+編輯部整理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Iowa ClinicCleveland ClinicEPIDEMIOLOGY, CLINICAL PRACTICE AND HEALTH

編按:如何預防肌少症?過往許多肌少症患者,自認體重輕、BMI低,卻忽略自己可能體脂肪超標、肌肉量不足。本文說明肌少症症狀、檢測方法,以及如何從飲食、運動著手改善。

「肌少症」是什麼?

肌少症是一種因為老化、缺乏運動習慣、營養不良等因素,導致肌肉量逐漸減少的疾病。臨床研究顯示,從40歲開始,肌肉量就會顯著下降,每10年流失8%。到80歲時,流失的肌肉量可能高達50%。

(相關閱讀:吳淡如自言BMI不到22,體脂卻破34%!肌少症肥胖失能風險比單純肥胖高3倍,如何預防與改善?

肌少症症狀有哪些?注意5大徵兆

肌少症最常用的檢測量表為「SARC-F」問卷。SARC-F分別代表:力量(Strength)、行走時是否需要協助(Assistance in walking)、從椅子上起身(Rise from a chair)、爬樓梯(Climb stairs)、跌倒(Falls)。

5大肌少症徵兆的檢測問題,分別是:

徵兆一:力量不足

您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得0分,有一些困難得1分,很困難或無法完成得2分。

徵兆二:步行困難

您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得0分,有一些困難得1分,很困難或無法完成得2分。

徵兆三:從椅子上起身困難

您從椅子上起身時,是否會感到困難?

沒有困難得0分,有一些困難得1分,很困難或沒有他人幫助時無法完成得2分。

徵兆四:爬樓梯有困難

您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得0分,有一些困難得1分,很困難或無法完成得2分。

徵兆五:容易跌倒

過去1年中您跌倒過幾次?

沒有跌倒過得0分,1-3次得1分,4次或以上得2分。

前述5個問題,得分加總4分或4分以上,表示可能有肌少症風險。

造成肌少症有哪些原因?該如何預防?

肌少症最常見的原因是自然老化,人從30~40多歲開始,逐漸流失肌肉量和力量,且流失速度在65~80歲時加速。除了老化以外,其他可能導致肌少症的風險因子包括:

1. 身體活動不足。

2. 肥胖。

3. 營養不良或蛋白質攝取不足。

4. 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腎臟疾病、糖尿病、癌症和HIV。

5. 類風濕性關節炎。

6. 胰島素阻抗。

7. 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導致肌肉量下降。

其中,除了慢性疾病以外,肥胖、運動不足、營養不良等問題,都可藉由改善生活習慣,進而達到預防或逆轉肌少症的目標。

(相關閱讀:儲存老後「好腳力」!只靠運動不夠,這樣練對「白肌」才能抵抗肌肉流失

治療肌少症要看哪一科?治療方法有哪些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衛教資料指出,目前肌少症雖然沒有特定的治療藥物,但患者還是可以藉由非藥物的處置,例如飲食調整、復健運動⋯⋯等,減緩病程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若懷疑自己有肌少症,可以到診所、醫院家醫科、復健科或高齡整合門診就診。

如何自我檢測肌少症?

懷疑自己已有肌少症,如何在家自己檢測?常見的簡易檢測方法包括:

1. 指環測試(Yubi-wakka)

雙手食指和拇指相碰,膝蓋呈現90度,握住小腿圍最粗的部分。如果小腿最粗的部分比手指之間的圈更小,則可能有肌肉量不足的問題。

此外,也可以用皮尺測量,男性的小腿圍最粗部分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是肌少症的高危險群。

2. 起立坐下測試

連續站起來、坐下5次,若花費的時間大於或等於12 秒,則要懷疑有肌少症的可能。

3. 行走測試

走5公尺的路程,並計時耗費時間。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的腳程最慢不低於每秒0.8公尺。行走速度過慢,是肌少症的徵兆之一。

改善肌少症方式1:從飲食開始

想改善或預防肌少症,在飲食上,要留意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否充分。因為蛋白質是抗體、激素生成的原料,也讓身體得以建造並修復組織。想擁有健康的肌肉、骨骼,就要吃充分的蛋白質。2015年,一篇刊登於《美國醫學總監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上的研究發現,讓無運動習慣、罹患肌少症的長者早晚補充乳清蛋白及維生素D,約3個月後握力和簡易身體功能量表的分數都有顯著進步。

(相關閱讀:一天一份豆腐好處多!醫:吃對植物性蛋白質,增肌減脂又降低死亡率

改善肌少症方式2:運動和肌力訓練

除了飲食,運動也有助於預防和改善肌少症。想增加肌肉量,阻力訓練特別有效。許多關於肌少症的回顧性研究都指出,漸進式的阻力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肌肉量還可以改善身體表現指標,例如步行速度和從椅子上站起來的速度。這2個指標都是預防老年人摔倒的關鍵要點。

具體來說,想增加肌肉量,可以進行哪些運動?從事體能訓練多年的教練徐棟英,曾在接受《50+》採訪時建議3種徒手訓練動作,不用上健身房、不需器材,也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1. 捲腹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腹肌和上腹部肌群,也有穩定腰椎,減少腰背痛的效果。對於起床困難、蹲下站立吃力者特別適合。

2. 棒式(平板撐)

這個動作是最有效鍛鍊核心肌群的訓練之一,可以強化脊椎周圍的肌肉、改善身體平衡和支撐力。

3. 伏地推撐(伏地挺身)

這個動作可以鍛練到全身肌肉,還有助於減脂與增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

(相關閱讀:70歲蹲廁所也能靈活站起!徐棟英:3個徒手運動,不用器材在家就能練出好肌力

儘早儲存肌肉存款,避免肌少症上身

肌少症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甚鉅,從中年開始,每天多花一點時間運動、吃對飲食,增加自己的健康存款,絕對是最划算的投資。當你年老時,肌肉絕不會背叛你!

(相關閱讀:家中有長輩肌少症、不能站,甚至臥床的人怎麼運動?5種肌力訓練,找回生活自理能力

2023/10/0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活到50歲,如何「逆天」讓腦變年輕?汪漢澄醫師:別讓大腦太舒服,這運動有助提升腦力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