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柿子留意4重點,以免胃結石和腸阻塞!快傳給身邊消化功能弱的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5.09.18
2,189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吳丹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50+選讀 2025.09.18

責任編輯|吳丹華2,189

編按:柿子是秋季的代表水果,主要產季約在9~11月。很多人以為當季食物多吃無妨,事實上,診間裡不乏有人因為吃了太多柿子發生胃結石與糞石性腸阻塞的狀況。症狀輕者可由身體自行排出,嚴重者可能危及性命,還需要手術取出。因此,享受秋季香甜的柿子,要掌握一些要點,才能吃得安心健康。

柿子是一種很好吃的水果,但是大家再喜歡吃,也不能貪多喲。柿子吃多了,小心胃結石和腸阻塞!

我所在的科室每年都能碰到這樣的患者,多為老年患者,發病前幾天吃了柿子,然後就出現了肚子疼、不放屁、不排便等症狀,來醫院檢查後發現小腸被糞石堵住了,造成了腸阻塞。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患者可能就要切除腸管,把糞石取出來。

柿子富含單寧酸、果膠與樹膠  易造成消化道堵塞

為什麼吃柿子會有這麼嚴重的風險呢?這是因為柿子、黑棗、山楂、芭樂等水果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果膠和粗纖維,單寧酸與食物中的粗纖維、蛋白質及鈣離子結合,會形成不溶於水的單寧酸蛋白質複合物,在胃裡面沉積。柿子中的果膠和樹膠也會在胃酸的作用下,與食物殘渣形成食物團塊,在腸胃道內沉積,造成消化道堵塞

沉積在胃形成胃石  輕則食欲不振、重則胃穿孔

難以消化的食物殘渣與單寧酸等形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在胃裡面沉積起來,就會形成胃石。小的胃石可排入腸道,透過糞便排出體外。大的胃石無法排入腸道,會留在胃內,造成上腹部不適,出現胃疼、食欲不振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胃出血,出現嘔血、黑便等,還可能造成胃穿孔,引發嚴重的腹痛、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胃石的治療方法有以下這些:

1. 可樂溶石

對,你沒看錯,就是我們平常喝的可樂。很多研究顯示,可樂可以溶解胃石,讓胃石變軟、變小,每天需要至少攝入500~1,000毫升的可樂,有的研究甚至讓患者每天攝入4,800毫升的可樂。

2. 內視鏡治療

可樂溶石可以與內視鏡治療一起使用,採用在內視鏡下切割大的胃石、雷射碎石等手段,將胃石變小,隨著腸胃道蠕動排出體外。

3. 手術治療

如果是很大或者堅硬的胃石,採用前面2種方法治療的效果欠佳,或者患者已經出現大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就需要手術治療,切開胃壁,將胃石取出。

進入腸道形成糞石  若無法排出需要手術取出

胃石進入腸道後可繼續變大,形成糞石。糞石有可能造成腸管堵塞,最常在小腸內出現堵塞,這種情況叫作糞石性腸阻塞。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嘔吐、不放屁、不排便等不適。糞石如果壓迫腸道,可造成腸壁水腫、缺血,甚至導致腸管壞死、穿孔,引發彌漫性腹膜炎,危及生命

糞石性腸阻塞的治療手段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的手段如禁食水、胃腸減壓、靜脈點滴輸液、灌腸、營養支持治療等,讓糞石自行排出體外。如果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糞石排不出去,或者患者已經出現腸壞死、腸穿孔等情況,就需要手術治療,切除病變腸管,將糞石取出來。

掌握4個重點  有季節感的柿子安心吃

所以,像柿子、黑棗等富含單寧酸的食物,大家一定不能多吃。曾醫生建議這樣吃:

1. 餐後食用,不要空腹吃柿子。

2. 一天吃一個柿子,不要貪多,尤其是老年人、小孩等消化功能弱的,或者曾經做過腸胃道手術的人群,吃柿子要更加注意。(相關閱讀:老年身高縮水,消化力也會變差!醫師:脊椎端正是護腸好習慣,常做5件事讓腸胃與心情一起變好

3. 柿子最好不要與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牛奶、魚、蝦、螃蟹、雞蛋等,蛋白質與單寧酸發生反應,更容易形成胃石。

4. 不要吃柿子皮和不熟的澀柿子。有朋友喜歡吃柿子皮,曾醫生不建議大家這樣吃,因為柿子的單寧酸大多集中在柿子皮,而且不熟的柿子的單寧酸含量更多,吃了之後更容易形成胃石。

總而言之,柿子好吃,但切忌貪多,為了身體健康,大家要適時吃,少吃。

(本文摘自曾維根著,《腸道求救中:從放屁到大腸癌,你的身體其實早有暗示》,出色文化出版)

加入50+ LINE,每天獲新知!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