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
編按:高齡父母食量愈來愈少,總說自己吃不下?無論是情緒壓力、藥物副作用,或牙口不好,都可能使人失去胃口,久而久之將影響體力與健康。本文整理3個方式,從一個手指上的穴位開始,到煮一碗好喝又高蛋白的湯品,喚醒脾胃動力。
1. 按摩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形似魚腹邊緣,左右手各一。(時報出版提供)
沒有胃口可能與生病、長期服藥產生的副作用、牙齒狀況不佳、情緒壓力有關。中醫師郭大維、醫藥記者王瑞玲在《讓腸胃動起來》一書中,指出按摩大拇指根部邊緣隆起的魚際穴,可收益氣、健脾、健胃之效。(相關閱讀:長輩吃不下飯怎麼辦?中醫師:常捏姆指根部、吃這碗粥健胃開脾)
2. 軟化食材好入口
有時候,胃口不佳是因為牙口不好。營養師陳秋敏曾於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月刊撰稿分享,烹調時可善用工具,例如肉槌、調理機、壓力鍋。以肉槌槌打肉片,正、反面,橫向直向都要槌到;或是去除肉片筋膜再醃漬。
如果是酸甜口味的菜色,可使用鳳梨,鳳梨的酵素可軟化肉質,稍微抓醃5至10分鐘即可烹調。燉煮肉類如小排、腱肉時,則建議使用壓力鍋烹調,視覺效果及軟化成效較佳。(相關閱讀:長輩吃不下如何備餐增食欲?營養師:不是弄碎食物就好,3重點防嗆咳、延緩退化)
3. 製作可迅速補充蛋白質的湯品
如果經常吃不下,可能難以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進而引發肌少症,中高齡人士尤需留意。此時,如何用有效率地方式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就很重要。
AmazingFood在《這樣吃,癌細胞會消失!》一書中,介紹了許多料理,其中一道是蟹肉蛋花湯,湯裡包含了蟹肉和雞蛋,喝一碗就有38克蛋白質。用香菇增添清淡的香氣和咀嚼口感,吃起來更美味。腸道敏感、長期腹瀉的人,也非常推薦將這道料理作為正餐,藉此補充流失的水分和蛋白質。另外,也可以用蝦仁或嫩豆腐代替蟹肉。(相關閱讀:長輩或生病家人沒胃口怎麼辦?提振食慾的4道抗癌飲食菜單,容易做又快速補充蛋白質)
蟹肉蛋花湯1人份,卡路里230大卡,蛋白質38公克。(蘋果屋出版提供)
材料(2人份):
- 蟹肉100公克
- 香菇20公克
- 雞蛋100公克(2顆)
- 蔥少許
- 勾芡水30公克(2大匙)
- 鹽、胡椒粉各少許
- 麻油少許
- 鯷魚高湯800公克
製作
- 香菇去掉菇柄後切薄片,蔥切成斜斜的大片蔥花備用。
- 將雞蛋充分打散,放進蔥花攪拌均勻。
- 鯷魚高湯煮滾後,放入蟹肉和香菇片。
- 轉小火倒入蛋液,順時針不斷攪動後,加入鹽、胡椒粉、麻油,最後用勾芡水調整濃稠度即完成。
(本文由AI與編輯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