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冷藏後會凝固的油!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對抗身體發炎,家中要常備Omega-9食用油

小心冷藏後會凝固的油!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對抗身體發炎,家中要常備Omega-9食用油
2024.10.23
145,904

2024.10.23

145,904

文章用聽的
00:00 11:49 1

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賴慧勳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為了雕塑身材、維持健康,身體的油越少越好嗎?許多人對「油脂」總是心存疑慮,但其實油脂攝取不足會對身體帶來危害。市面上食用油種類繁多,不當的烹調方式和保存方法,都可能讓好油變壞油。究竟哪種油最好?豬油不健康嗎?不同級別的橄欖油又該如何選擇?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從專業觀點,帶您一次搞懂各種食用油的選購要點與使用方式。

無油就等於健康嗎?隨著低脂、低油、低熱量飲食風潮興起,許多人為了避免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開始選擇減少飲食中的油脂。但是,油脂含量真的是越少越好?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指出,油脂是人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不僅提供身體能量,更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有效吸收的重要關鍵。

她強調,即便每天補充維生素,若缺乏足夠的油脂,營養素也難以被吸收。「例如維生素A吸收不足,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吳映蓉解釋,因為這些營養素只溶於脂肪中,必須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

此外,油脂還富含必需脂肪酸,這類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需要透過飲食獲取。她指出,缺乏這些脂肪酸可能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罹患疾病。因此在飲食中攝取油脂並不是件壞事,選擇高品質的油品並適量使用,就能在追求體態的同時又維持健康。

每日油脂攝取量如何計算?

不過一個人每天應該攝取多少油脂,才符合健康原則?

依據營養學建議,脂肪應占每日總熱量的30%,因此若以一天熱量需求2000大卡為例,脂肪攝取量應為2000大卡 × 30% = 600大卡。而每公克脂肪相當於9大卡熱量,因此600大卡除以9大卡/克,換算後約為66克油脂量/日。

吳映蓉提醒,油脂的攝取不僅來自於烹調所使用的食用油,還包含食物中的天然脂肪,例如堅果、肉類等。因此,每日建議的66克油脂,並非僅指料理用油,還需納入其他來自豆、魚、蛋、肉等食物中的脂肪含量。

但一般人如何快速計算每日油脂攝取量?她建議,可參考「每日飲食指南」中的食物分類與建議份量。以「4格餐盤」為例,分別放入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及水果各一格,再加上一小湯匙的堅果類,這樣的搭配大致能符合一整天的油脂攝取需求。(相關閱讀:健康飲食法那麼多,記得「植物性飲食」就好!餐盤蔬果過半的4大好處,遠離慢性病又對地球好

耐高溫、抗氧化性強  苦茶油有效抑制壞膽固醇

市面上食用油的種類繁多,不同成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同,該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吳映蓉指出,根據脂肪酸結構的差異,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最常見的細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Omega-6)

她解釋,這些專有名詞常容易讓人感到混淆,因此她用項鍊的結構來比喻油脂的化學特性。首先,飽和脂肪酸就像一條沒有任何扣環的項鍊,因此結構呈直線、不具彈性,油脂在低溫下容易凝固。常見的來源有牛油、豬油、奶油及椰子油等。這類油品通常不易變質且耐高溫,但若攝取過多,可能導致壞膽固醇升高,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

相較之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結構如同有2~3個扣環的項鍊,化學結構較具彈性,無論在室溫或冰箱中都不易凝固。如葵花油、玉米油及大豆油等植物油皆屬此類,由於飽和度低,通常不適合高溫烹調,容易產生不穩定的過氧化物,對健康不利。

至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結構更穩定,在烹飪過程中不易產生過氧化物,具有抗發炎及降低壞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代表的油類有橄欖油、苦茶油及芥花油等。

提到苦茶油,吳映蓉尤其推薦,因為在「發煙點」和「氧化穩定度」2項指標上,苦茶油皆表現優異。她指出,因加工程序少,保留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和優質脂肪酸,苦茶油不僅營養價值高,還能有效抑制壞膽固醇的生成。此外,其耐高溫特性,也讓它成為多種烹調方式的理想選擇,包括煮、煎、炸、炒。

放入冰箱會凝固的油  有阻塞血管風險?

因此,好油和壞油如何分辨?吳映蓉認為,從大方向來看,可從置放於冰箱中是否會凝固的方式來做判斷。「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把油放在冷的地方會凝固,那是不是有可能也在我們的血管中也會凝固?」她提出,應盡量選擇不會凝固的油品,以減少潛在的健康風險。

針對外食族群,她也特別提醒,市面上的小吃攤或餐廳常為了降低成本,而多使用Omega-6比例較高的油脂。因此,她建議在家挑選油品時,應優先考慮富含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以平衡飲食。(相關閱讀:外食怎麼吃才能減醣、減脂?把握「大格子裝菜」原則,台版地中海飲食的三餐菜單示範

橄欖油該怎麼選?「初榨」最優、「精製」營養價值低

其中,橄欖油是家庭中最常見的Omega-9油品之一,具有抗氧化及減少慢性發炎的特性。但橄欖油的種類相當多樣,常讓消費者感到選擇困惑,該如何區分辨別?吳映蓉將橄欖油分為主要3大類進行說明: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精製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橄欖油(Olive Oil)。(相關閱讀:受用一生的類生酮飲食法!方俊凱醫師:10多種好油輪流吃,改善慢性發炎、防失智與冠心病

1. 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

橄欖油中的最高品質,利用機械或其他物理方式從橄欖果實中直接萃取而得,因未經化學加工,保留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和營養成分,帶有天然香氣。吳映蓉指出,這類油品非常珍貴,不建議用於高溫烹調,最適合用於涼拌沙拉。「如果要做煎炒料理,可將菜炒熟後熄火,最後淋上油以提升風味。」她補充。

2. 精製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

源自初榨橄欖油經化學處理和物理過濾程序製成,並以脫臭、脫色和脫酸等過程提升發煙點和賣相,營養價值相對較低。這類油品適合用於高溫烹調,建議與初榨橄欖油搭配使用。

3. 橄欖油(Olive Oil)

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項,將初榨橄欖油與精製橄欖油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適合用於一般炒菜烹調方式。

選好油不踩雷!6大重點建議

最後,吳映蓉針對消費者在選購及使用食用油時的常見疑惑,整理出以下6大重點做提醒:

1. 油品推薦排行榜

綜合發煙點與抗氧化性,值得推薦的前3排名油品為:苦茶油、玄米油及精製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適合油炸需求)。

她自己家中的廚房常備油品則有: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苦茶油、芥花油,有時也會加入亞麻仁油用於涼拌料理。針對家中用油,她建議多使用Omega-9油品,以利健康。

2. 椰子油的使用建議

雖然椰子油是植物油,但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不建議長期在家中使用,避免攝取過多對心血管造成負擔。

3. 豬油的適度使用

豬油雖屬於在冰箱中會凝固的油類,但其成分中含有約40%的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偶爾適量食用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4. 反式脂肪的風險

反式脂肪酸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建議選擇動物性奶油取代植物性奶油,以降低健康風險。

5. 避免重複使用煎炸油

高溫反覆使用的油容易產生有害物質,並增加癌症風險。煎、炸過的油應避免重複使用。

6. 食用油的保存與使用

建議選擇小包裝的食用油,最好在一個月內使用完。存放時應置於陰暗處,避免靠近爐火,並保持密封,防止氧化。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