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沒人敢靠小孩!台灣人壽副總賴玉菁:當一睜開眼就需要錢,50歲後如何做好避險的退休財務規劃?

風險規劃有做比沒做好,早做比晚做好。
風險規劃有做比沒做好,早做比晚做好。
2024.10.07
90,661
作者|顏理謙
責任編輯|王美珍

風險規劃有做比沒做好,早做比晚做好。

作者|顏理謙 2024.10.07

責任編輯|王美珍90,661

文章用聽的
00:00 10:48 1

文/顏理謙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我輩的老後,可能比自己想像中活得久,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把保障延長?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副總經理賴玉菁風險意識高,她說,自己從出社會的第一天,就開始為退休做準備。她如何透過簡單的勞退自提、年金險、醫療險,打造自己的老後安全網?懶人理財可供參考!(本文出自《50+週刊》:退休理財的第1步,怎麼做?給不擅投資者的財務準備法

「出社會上班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真的要好好做財務準備。」採訪這日,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副總經理賴玉菁早早就來到會議室,手上拿著一疊資料,氣定神閒等著《50+》團隊到來。

賴玉菁很有風險意識,面對人生各種未知,她習慣做足準備。而這樣的性格,來自於她的成長背景。

母親體弱、留美時出過大車禍  體認保險重要性

「我的媽媽身體非常不好,小時候,我常常跑醫院。」身為家裡老么,賴玉菁和母親相差近40歲,而從小,她就看著母親不時進出醫院。

有一次,母親動了一個大刀,住院時間長達半年多,下課後,姊姊就帶著她去醫院探望。由於母親體弱,家裡不僅少了大人照顧,經濟狀況也受到影響,看在小小賴玉菁的眼裡,健康和財務的重要性,不需多言。

長大後,她到美國進修,又遇上一次重大事件。那時,她和一群留學生朋友開車去黃石公園,路上卻出了車禍。她苦笑:「人生中第一次坐直升機,就是從出事現場直接坐醫療直升機去醫院。」

這次意外,讓她切身體驗到美國醫療費用有多高昂,但幸好,一起出遊的朋友都很有風險意識,出發前,保險都買齊了。「直升機、開刀費用,還有車子撞壞也沒花到錢。出院時,不只拿了一筆補償金,可以支應休養期的花費,連姊姊來照顧我的費用都cover了。」

回台後,她進入保險業工作,立刻為自己展開行動。「第一件事,就是跟家人說:你們要買保險。」她笑道:「我爸媽沒這種意識,就是不接受。所以我就先說服自己的姊妹。」

打造不為錢煩惱的生活  從基本到進階的保險怎麼做?

從業多年,熱愛工作的賴玉菁儼然是保險推廣大使。她笑說,自己從進第一家保險公司開始買,每換一家公司就買新的保單,到現在,該買的都買了。「有做比沒做好,早做比晚做好。」如果當下的經濟條件不夠,也不必急,從最基本的開始慢慢做,慢慢補充即可。

她指出,對於職場工作者而言,最基礎的保險就是健保和團險,其中,團險又是常被大家忽略的基礎保障。

早期剛開始工作時,她就透過公司團險附加了配偶和子女,甚至幫父母一起保。後來,女兒也進入保險業工作,全家人便將保險互相堆疊,建構多重保障。「團險是一種員工福利,如果公司有提供自費方案,一定要加好加滿,可以加誰就加誰!」

但是,團險雖基本,附加有條件且離職後轉換選擇可能受限,因此,還是要在經濟能力範圍內補充其他保障。從剛出社會開始,賴玉菁就每月拿錢回家奉養父母。身為家中重要經濟支柱,她透過多重保險轉嫁風險。「那時候沒什麼錢,所以用年收入的1/10買保險,終身壽險附加必備款的醫療險,再搭配定期壽險附約、健保和團險,也覺得夠用。」

當然,隨著人生階段轉變,對於保險的需求也會不同。她特別強調,保險要「慢慢買上去」,一筆保費繳完後,可以挪移到其他保單上。她語重心長說,風險不斷改變,醫療環境也會改變,逐步為自己補強保障有益無害。(相關閱讀:假如活到100歲,保險怎麼買才保障夠且付得起?王儷玲:超高齡社會必知的3大保險變革

三明治族群責任重大  財務風險分散要做好

作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賴玉菁深知,自己上有父母要奉養,下有孩子要照顧。住在消費水準高的台北,一睜開眼就是需要錢。「所以,賺錢這件事是我們的職志啦!」她半開玩笑說道。

管理財務,風險分散很重要。在所有理財工具中,最基本款的「勞退自提」,特別是她引以為傲的成果。

「我從勞退自提的第一年就參加了,現在個人退休金專戶已經累積了500~600萬元。」她表示,勞退自提就像是無痛存錢,不知不覺之中,就幫自己保留一筆金額。再加上勞退自提有節稅效果,未來,若選擇月領退休金,全年免稅額為85.9萬。「等於一開始不用算進收入,領的時候又有免稅額,多好!」

此外,勞退有保證收益,累積收益保障不得低於銀行2年定存利率。「自己投資,很難保證成績都很好。透過勞退提撥,分散資產及風險也相當不錯。 」她笑道,在她的理財教育之下,自己女兒也是從出社會第一天就選擇6%自提。(相關閱讀:不幫小孩買房,但教他怎麼存錢買!馬哈:留金山銀山,不如和孩子一起學會財商

除此之外,從傳統的跟會,再到股票、基金、債券、期貨、房地產……絕大多數常見的理財工具,她都接觸過。當中,當然也經歷過失敗。

「我曾經玩過期貨,2天之內,10萬元就不見了。」她苦笑,幸好自己堅守原則,只用閒錢投資,因此,雖然投資失利很心痛,但是並沒有影響生活。「只是,我學到教訓了,期貨風險太高,完全不能駕馭,從此再沒碰過。」她說:「現在,保險和房地產就是我的2個啞巴兒子。」

50歲以後的退休財務準備怎麼做?關鍵是「風險」

當人生走到中年階段,如何為將來的退休生活提前做財務準備?

賴玉菁認為,如果可以妥善考量自身的風險屬性和財富管理能力,並且願意正視自己的個性,就算50歲以前從沒認真思考過理財,現在開始透過保險管理財務也來得及!(相關閱讀:「4筆錢」資產配置法,養出退休旅遊玩樂基金!50歲到退休前、65歲剛退休的投資如何規劃?

她建議,尋求老後保障可選擇年金險。所謂年金險,是指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或特定期間內,依照契約一次或分期給付一定金額,可以領到死亡為止,等於活愈久領越多,是被視為可以抵抗長壽風險的保險種類。

此外,隨著年紀漸長,未來可能會用上的醫療險、長照險要提早準備。中產階級如果手上有資產要轉移給下一代,也可以透過保險預留稅源。

「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人敢靠小孩。就算小孩可靠,也不想給他們太多壓力。」賴玉菁坦言。因此,除了做足財務準備,她也積極保持良好健康和社交生活。身為北一女畢業校友,她透過參加「30重聚」找回許多老朋友,也會不定期參加校友騎車活動。

此外,她曾因為工作壓力胖到60多公斤,深受胃食道逆流所苦,後來深感健康之重要,積極透過運動減重。現在就算下班後,到家也會拿出球鞋和軟墊,認真超慢跑30分鐘。努力減重的過程,甚至成為公司同事口中的傳奇。

「就算你有了錢,一旦生病,吃苦的還是自己。」盡量降低生病機率、把自己照顧好,不僅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也是迎向50後生活的重要課題。作為風險管理達人,賴玉菁對生活的見解,一向透徹。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