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琳玲 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尖端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許多人習慣翹腳,明知道不是端正的坐姿,但總覺得比較舒服。其實這是核心不穩定的訊號。經常翹腳,身體會其他部位會有代償作用,筋膜、骨盆、脊椎、椎間盤都會因此受累,產生更多的健康危機。改善翹腳光用意志力是不夠的,必須增加脊椎及髖關節活動度、強化核心肌群與臀肌的力量。
關於「喜歡翹腳」這件事非常有趣,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它不是一個好的坐姿,但同時又無法控制自己翹腳,當我們刻意把腳放下來,還可能會感到渾身不對勁!這些其實都是關於身體軀幹穩定性不足的訊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吧!
為什麼不知不覺會翹腳?核心不穩定
身體的中軸,主要仰賴核心肌群來維持軀幹的穩定性,如果今天大腦偵測到身體出現「核心不穩定」的現象,就會發出警告的訊號。此時,我們的身體會透過翹腳動作,將雙腳交叉並鎖住髖關節和骨盆,用以彌補核心區域不足的穩定性。
當身體的一個部位有狀況,並由另一個部位會來取代他的角色時,我們稱之為「代償作用」,這是一種身體會自然產生的替代方案的現象。一般來說,身體啟動代償機制的情況包含:肌肉力量或控制能力不足、關節穩定性或活動度下降,或者是發生受傷與疼痛症狀等。
若長期以代償的方式運作,而非根治問題,那麼便容易導致原先有狀況的部位持續偷懶,替代協助的部位反而出現過勞、緊繃,增加受傷的風險。
習慣翹腳5大負面影響 筋膜、骨盆、脊椎都受苦
以翹腳的動作來說,雖然可以補足軀幹失去的穩定性,但這樣的姿勢卻也導致許多身體結構受到不當的拉扯與歪斜。國外的專家學者也透過實際的人體實驗,深入探討了翹腳動作對我們脊椎、骨盆以及臀部所帶來的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1. 讓筋膜扭曲變形
人體的筋膜就像是一件緊密包覆著我們全身的緊身衣,會隨著我們的身體動作而發生滑動與牽拉。因此,當我們習慣翹腳時,就像是持續把這件緊身衣往某一個方向拉扯,最終導致筋膜的扭曲變形,此時筋膜記憶和習慣都已經被塑造成翹腳的模樣,想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就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當我們放下雙腳、解開翹腳坐姿時,還可能會感覺到全身不舒服。
2. 造成更多的骨盆後傾
相較於標準坐姿,翹腳會增加更多「骨盆後傾角度」,也就是所謂「彎腰駝背」的姿勢,長期下來會增加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抑制核心肌群活性,甚至可能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產生腰痛、腳麻、下肢無力等症狀。
3. 增加脊椎側彎角度
雖然最理想的脊椎排列是垂直一線,以學術研究當中的實驗對象來說,脊椎在標準坐姿下有小幅度的右偏傾向,但是在翹腳之後,竟增加了腰椎往反向歪斜的動作,由此可推測,長時間翹腳很有可能增加脊椎側彎的可能性。
4. 造成脊椎曲度異常
脊椎側面的理想曲線會呈現S型(胸椎向後凸、腰椎向前凹),達到壓力平均分散的效果,而實驗發現翹腳姿勢會讓胸、腰椎均呈現過度後凸(C 型)的駝背姿勢,長期累積可能延伸出下背痛、腰部緊繃、慢性肩頸痠痛、烏龜頸等問題。(相關閱讀:腰痠、腰痛、常閃到腰,是腰椎退化警訊!留意3個生活習慣,腰部到老都有力)
5. 會造成臀部受壓不均
理想坐姿下,左右兩側臀部會均勻受壓,但是當我們將右膝翹起時,會使左側臀部受壓大幅增加,而單側的壓力過高,可能會造成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痛、滑囊發炎,或是影響到下肢血液循環,導致腳麻或下肢靜脈曲張等問題。(相關閱讀:屁股痛、坐立難安?復健醫:養成日常4習慣,避免老後坐骨神經痛)
如何改善翹腳?8組運動強化核心、囤積與關節靈活度
我們已經知道了翹腳習慣與我們核心不穩定、筋膜扭曲變形以及骨骼產生歪斜有關,如果想要改善這個壞習慣,我們就要從這幾件事情下手!因此,在規劃矯正運動時需達成增加脊椎及髖關節活動度、強化核心肌群與臀肌的力量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對抗難搞的壞習慣吧!
改善翹腳的保健運動建議:
・脊椎靈活度:腰椎旋轉、推牆伸展運動
・髖關節伸展:鴿式伸展、髖部90/90度旋轉
・核心訓練:超人式、V型撐體
・臀肌訓練:高位橋式、彈力帶深蹲
(本文摘自黃琳玲著,《10分鐘終結痠痛手冊》,尖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