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孫珣恒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終活」一詞來自日本,意指臨終前的準備活動。正視死亡,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不過,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提前思考、規劃,或許可讓自己和家人少一點遺憾。孫珣恒經歷中風和長輩失智後,開始研究終活,並整理出《終活筆記》一書。他認為,終活不僅是談「怎麼死」,更是讓人思考「如何活」。
50歲那年的郵輪之旅,是改變孫珣恒人生下半場的重要旅程。
那時,他帶著一群親朋好友外出旅遊,也許是因為路途過於勞累,當郵輪駛到希臘時,原本身強體健、毫無病史的他卻突然中風,才說了一句「頭好暈」便昏厥倒下。幸好,同行的太太鄭如杏臨危不亂,她向船上醫務室求救,並聯絡保險經紀人。在全船注視之下,不省人事的孫珣恒被扛上擔架,緊急送往當地私人醫院治療。
「很多人都問,那一刻有沒有看到『人生跑馬燈』?其實真的很短暫,根本什麼都來不及想。」孫珣恒笑。
剛清醒時,他無法好好說話,更不能自主行動,內心焦慮地想: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過?會不會耽誤了太太?幸好,在醫療團隊的積極努力之下,倒下後的第3天,他終於能坐起身來,一天天恢復以往狀態。
近距離接觸死亡,才發現人生確實無常。
他回憶,自己曾看過美國電影《一路玩到掛》和日本紀錄片《多桑的待辦事項》,兩者皆講述在生命抵達終點以前,完成心中遺願的過程。「當時看了很感動,但沒感受到跟自己的關係。我才40、50歲,又沒有得癌症,身體好好的,根本連想都不會想。」他正色:「但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意外。」
其實,就算不談意外,只要生而為人,總是無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衰老。到了那個時刻,如何活得更像自己,並且不給身邊親人帶來困擾?看見岳母、岳父相繼老化、失智,再次提醒他做好生前規劃的重要。
在太太的鼓勵之下,孫珣恒研究了日本、美國、澳洲等國關於「終活」的資訊,依照台灣實際狀況,彙整出《終活筆記》。透過這本筆記書,讀者可以整理個人從出生、求學、職場到退休等各階段的生命故事,並且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醫療、財產和後事。更重要的是,藉此機會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還有哪些想完成的待辦事項?(相關閱讀:現在做生前整理,不留負擔給家人!律師余淑杏:3步驟準備自己的「離世清單」)
孫珣恒和鄭如杏感情很好,兩人常一起搭郵輪帶團旅行。
幫失智岳母辦同學會、讓岳父說出多年遺憾 寫終活筆記,活出不遺憾的人生
「這份清單不是等得了癌症才寫。」孫珣恒說,小至想吃一顆日本水蜜桃、一份好吃的甜點,或是想回老家一趟、想學一種新的語言、想見哪些老朋友,想和家人說什麼話、想如何處理後事……這些都可以趁早思考。光陰有限,心願要逐一完成。
鄭如杏回憶,《終活筆記》初稿完成後,她曾經拿給92歲的父親試寫,這才發現在長輩心中,有些話一直沒機會說出口。
「我爸爸給每個孩子都留了不同的話,甚至連過世的大哥都寫了。他還說,自己一生最遺憾的是英文不好、沒辦法出國工作。這些他從來沒說過。」爸爸還交代,自己走了之後,希望可以平靜待在原處8小時。
「因為我們家信佛教,教義裡,人在靈魂離開的時候不能移動,家人也不要哭,不然離開的人會捨不得。」她說:「當年大哥過世的時候住雙人房,後來被移到太平間。原來,爸爸一直很在意這件事。」
在哥哥號召下,她也幫失智的母親辦了一場難得的「同學會」,邀請10多位母親的小學同學、老同事、朋友前來聚會,還找攝影師幫大家拍照留念。這些朋友多半都80、90歲,有些坐著輪椅,有些則和她的母親一樣罹患失智,在現場氣氛感染下,彼此彷彿都找回了一絲過往的記憶。「他們很開心地說,謝謝我讓他們看到媽媽。」
鄭如杏幫罹患失智的母親舉辦「同學會」與多年老友、家人相見。
「『終活』的重點不是『終』,而是在人生到終點站以前,你怎麼好好地活。」孫珣恒說,除了幫自己做好規劃,也可以運用這本備忘錄,開啟和家人之間的對話,邀請長輩分享人生故事,不留下遺憾。(相關閱讀:比留遺產更重要的事!終活推廣者許伊妃:幫媽媽納棺、討論遺言,讓我們更理解彼此)
沒有子女的50後該注意哪些事?財務、醫療都要規劃清楚
孫珣恒和鄭如杏沒有子女,談起自己的「終活」,都已想得清楚。
「我們已經做好預立醫療決定,互相指定為意定監護人,也計畫找一位姪子當代理人。」孫珣恆還想好,未來自己如果罹患癌症,一定要辦生前葬禮,死後就採海葬,回歸小時候長大的澎湖大海。(相關閱讀:樹葬、花葬、海葬,可能免規費還有獎勵金!環保葬形式、優惠,一次看懂)
至於中年以後的財務,則是化繁為簡,讓資產越簡單越好。「以前我會投資海外,現在慢慢收回來。我們也盡量不持有土地和房子了,因為這不能馬上變現。」鄭如杏說,雖然房屋可以收租金,但要找到信賴的人處理,不然對自己來說只是一件麻煩事,還會卡住現金流。
因此,這幾年來,兩人陸續盤點手中資產,把現金、股票、信用卡和銀行帳戶集中管理,並透過ETF賺取穩定現金流。家裡的收藏品、首飾等也盡量越少越好。
而為了完成孫珣恒「一路玩到掛」的環遊世界夢想,他們計畫60多歲開始排安養院,並用房子「以房養老」。他們也提醒讀者做好保險規劃,趁著體況好時,準備好失能險、醫療險。
「我是經過中風,才體會到這些事,可是真的不需要每個人都這樣,代價太大了。」康復後的孫珣恒,現在依然持續帶團、玩郵輪,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他笑說:「人因夢想而快樂。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接下來就是把剩下的人生過得更開心!」
相關閱讀:孫珣恒著,《終活筆記ENDING NOTE 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布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