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如何入睡?臨床心理師吳家碩:睡前4B誘眠法,做這4件事晚上睡得好

失眠如何入睡?臨床心理師吳家碩:睡前4B誘眠法,做這4件事晚上睡得好
2023.11.22
117,055
作者|陳莞欣

作者|陳莞欣 2023.11.22

117,055

文章用聽的
00:00 09:36 1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容易焦慮、失眠怎麼辦?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分析3種造成失眠的原因,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提早清醒……等,以及簡單可行的失眠改善方法。

中年之後,有時會覺得晚上睡不好?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曾做過調查,20~65歲的國人幾乎每5人就1個人有失眠困擾。年齡愈長,失眠比例越高,55歲以上的失眠盛行率甚至是其他年齡層的1.5倍以上。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觀察,近幾年,國內外的失眠盛行率都有持續上升的趨勢。方便的行動網路,卻讓許多人即使離開工作崗位,也無法真正休息。大家都在滑手機,手機又帶進很多訊息。大腦無法休息,晚上自然很難睡著。」

睡眠良好與否,影響健康甚鉅。吳家碩指出,睡眠時,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等多種荷爾蒙,讓青少年成長,成人修復受損的身體機能。再者,睡眠過程中,大腦也會整理一天的記憶,讓我們作夢。睡不好,身體受傷無法恢復,記憶力也會大幅衰退。

怎麼評估自己睡得好不好?深層睡眠時間多久才算「正常」?

怎麼評估自己睡得好不好?如果睡不好,睡眠品質該如何改善?

吳家碩指出,睡眠的階段可大致分為3種:淺層睡眠、深層睡眠以及做夢睡眠。一般而言,人在入睡後會先進入淺層睡眠,接著慢慢進入深層睡眠。一段時間後,再由深入淺,回到淺層睡眠後,再開始作夢(編按:又稱快速動眼期睡眠或REM睡眠)。由淺入深、由深入淺後作夢,可算是一次睡眠週期循環。一個晚上,通常會經歷數次睡眠週期循環。

坊間有種說法,「多夢會導致失眠、容易驚醒。」但吳家碩澄清,其實會做夢,反而是「有睡著」的象徵。因為做夢而驚醒、夢醒後覺得焦慮,大多是因為白天有些被壓抑的負面情緒,才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該處理的是壓力的根源,而非抑制自己做夢。

此外,有些人會自覺長時間處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不確定自己是否有睡著。但吳家碩分析,若監測睡眠中的腦波變化,這樣的族群大多還是有睡著,只是睡眠階段以淺層睡眠為主。

他也提醒,現在不少人會帶著穿戴式裝置睡覺,為自己的「深層時間」太短而感到焦慮。但一來,這些智慧手錶的監測數據還不夠準確,只能當作參考。再者,健康成人的深層睡眠約占總睡眠時間的1/4~1/5。換算成一天的睡眠總量,約1小時多就夠了。

如果想知道自己實際上睡著和清醒的時間,可以到醫院做睡眠檢查。而評估自身睡眠品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白天清醒後不喝咖啡因飲料,看是否可以維持4~5小時的清醒,直到午睡時間。

失眠的3種類型  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提早清醒

至於真正的失眠,又可粗略分為3種類型: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提早清醒。每種類型的失眠定義和成因都不同,也有人同時出現一種以上的症狀。

1. 入睡困難

躺在床上30分鐘後仍無法睡著。入睡困難通常和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煩惱有關,讓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導致難以入睡。

2. 睡眠中斷

睡眠中清醒,一整夜清醒時間加總超過30分鐘。睡眠中斷可能的原因包括睡眠環境太吵、太熱,或者是相關疾病導致,例如呼吸中止症、夜尿……等。(相關閱讀:半夜醒來上廁所,就此睡不著怎麼辦?40歲後近4成人有夜尿困擾,怎麼改善?

3. 提早清醒

比預計起床時間提早30分鐘清醒,且無法再入睡。提早清醒較常發生在熟齡族群身上,因為白天活動量減低,睡眠需求也隨之降低。

吳家碩提醒,有上述症狀,且一週3天以上、為期超過3個月,已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才能算是慢性失眠。

失眠怎麼改善?睡前4B誘眠法,讓大腦慢慢關機

3種不同型態的失眠,解方也不同。吳家碩指出,若是容易焦慮、睡前會想東想西的人,不能期待一躺上床就讓大腦「強制關機」。打個比喻,就像電風扇關閉電源後,「馬達還是熱的,扇葉也還會慢慢轉動直到完全停止」。他建議,工作、家庭兩頭燒的50+族群,可以用「睡前4B誘眠法」,讓大腦在睡前慢慢冷卻。

第一個B是洗澡(Bath,洗澡除了可洗掉一天的髒汙,讓身心放鬆,也會讓核心體溫上升。洗完澡後半小時至1小時,核心體溫下降,更容易入睡。

第二個B是暫停(Break,讓腦中奔馳的煩惱「暫停」下來。找一本筆記本,睡前花15分鐘寫下自己煩惱的事,告訴自己「我先把這些事放下,隔天再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處理。」。(煩惱筆記格式,可參考好夢心理治療所

第三個B是呼吸(Breathe,寫下煩惱時,多少可能會有焦慮的情緒。這時可以做冥想、肌肉放鬆、呼吸調節等放鬆訓練。

最後一個B,就是上床睡覺(Bed,吳家碩提醒,不少人會在睡前滑手機,但手機上的訊息不只會讓人保持清醒,近距離接觸藍光還會「關掉」大腦的褪黑激素,影響比電腦螢幕、日光燈更大。

這套睡前儀式也是心理暗示,從洗澡開始,給大腦準備睡覺的心理提示。吳家碩說,在陌生環境容易睡不好的人,也可以透過每天重複這套儀式,改善認床問題。

半夜醒來很難入睡的人,除了用前述「睡前4B誘眠法」放鬆心情,他也建議做睡眠檢查,找出睡眠中斷的原因。若有相關疾病如呼吸道阻塞、攝護腺肥大導致的多尿等,可進一步治療。(相關閱讀:醫師:更年期後女性易打呼!小心3徵兆,誘發心血管疾病

太早清醒後無法入睡,解方則是提高白天的活動量,讓身體「夠累」,大腦判斷需要足夠時間修復,才會一覺到天明。此外,吳家碩也建議午睡20~30分即可,避免睡太多影響夜間睡眠。

至於常被指為失眠成因的咖啡因飲料,吳家碩則指出,人體代謝咖啡因約需3~7小時。保險起見,想喝咖啡,最好在睡前8小時前喝完。例如預計晚上11點入睡,3點過後別再喝咖啡。真的要戒除咖啡因飲料,可以慢慢戒除,例如減少每天飲用量、一週飲用天數,也要留意生活中不易察覺的咖啡因來源,例如可樂和止痛藥。晚上睡得好,人生煩惱也會變少!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