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避免肌肉流失!老人上、下肢肌力訓練6動作,養好肌肉防老後臥床
下一篇

老年人運動有什麼好處?9種老人運動推薦、風險與注意事項

避免肌肉流失!老人上、下肢肌力訓練6動作,養好肌肉防老後臥床

防臥床,從養肌肉開始做起。

文/曾鳳君(物理治療師) 圖/Shutterstock

編按:老人想維持生活品質,一定要做肌力訓練!特別是下肢、腿部的肌力訓練,關乎老後的行動能力。本文由物理治療師介紹上下肢肌力訓練的幾個動作,開始運動永遠不嫌晚。

老人肌力訓練為何重要?4大好處,延緩肌肉流失、避免肌少症導致臥床

「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它具有積極性,並樂於接受生活加諸個人的責任」。因此老年人保健之道著重於骨骼肌肉的健康。肌力訓練可以改善身體機能,好處多多:

1. 緩解關節炎不適

透過運動可加強關節周遭的肌肉,有助減輕關節周遭壓力,還能增進關節潤滑、緩解關節炎的疼痛問題。(相關閱讀:無法盤腿坐、走路大腿痛,可能是髖關節問題!4個防疼痛的髖關節保養運動

2. 改善認知能力及情緒

運動能緩解焦慮及抑鬱症狀,同時增加幸福感;且運動可增進大腦血流量,活化大腦並降低失智風險,認知功能改善的幅度也越大。

3. 預防慢性疾病

規律運動和肌力訓練可降低體脂肪、提高新陳代謝率改善血脂,大大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像是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4. 預防長期臥床風險

失去肌肉量的老年人,因走路遲緩、行動吃力、取物困難且容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受傷後更不敢重拾運動,但越不運動則肌肉流失、結締組織衰退的速度更快,反而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加劇長期臥床的風險。(相關閱讀:肌少症有5症狀,起立坐下5次逾12秒就可能是!如何自我檢測並改善?

老人肌耐力不足,久坐不動的風險有哪些?

久坐不動的最大風險就是「肌少症」,當然肌少症的成因很多,包含年齡、飲食失衡、或內分泌荷爾蒙失調等。但老年人因為社交活動變少,在家時間拉長,日常活動時間不足,整體運動量下降,罹患肌少症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除了讓四肢無力、行動困難而容易跌倒外,連帶骨質疏鬆的機率高,骨質疏鬆易造成骨折且引發後遺症,一旦跌倒骨折的機會大,引發慢性疾病,最終導致長期臥床,更嚴重者,死亡風險也隨之上升。

另外,除了手腳不便,心肺功能衰弱,也因為講話的頻率變少,影帶影響到喉部肌肉,長期下來會造成吞嚥問題,單純喝水也容易嗆到;而當下肢出現僵硬無力,平衡感就會逐漸被破壞,平衡感越差,行走不僅會頭暈想吐,走不遠走不長,重挫長者運動的心情,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老人肌力訓練有哪些?上肢、下肢訓練前的準備

老年人若較晚開始接觸肌力訓練,建議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並且找專業人員從旁協助,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或個人耐受程度跟運動意願不高者,則可採取較保守的訓練方式,並先由醫生進行檢查,告知目前用藥和藥物特性,都需要納入考量。

運動前需熱身10~15分鐘,包括柔軟操練習;運動後要有5~10分鐘的緩和伸展,可幫助散熱,減少低血壓或頭暈以及避免乳酸堆積造成肌肉痠痛等現象

每周兩次,每次30~40分鐘為主,同時搭配有氧運動及營養補充;邀請鄰居夥伴同行,不僅可避免發生意外,還能增進動力,延緩老化讓身體更健康。

運動順序的安排建議為:暖身和柔軟度練習→→肌力和平衡訓練→→有氧運動→→伸展緩和。

老人上肢肌力訓練:3 個動作,坐著也能運動

一、扭毛巾訓練

可加強上臂、手掌、手指抓握的肌力,促進手腕關節的靈活度,過程中可將毛巾對折增加厚度。擰毛巾後可維持動作3~5秒,重複10~15回。

二、坐姿划船

可手握毛巾兩端,或是手持裝水寶特瓶增加難度;模仿划船的動作,並重複訓練小圈至大圈,距離短到距離長。

三、坐姿踏步

挑選有靠背的座椅,抬頭挺胸不駝背;雙腳左右踏步,膝蓋要盡量抬高,雙手可自然垂下或擺動。

(相關閱讀:家中有長輩肌少症、不能站,甚至臥床的人怎麼運動?5種肌力訓練,找回生活自理能力

老人下肢肌力訓練:7個動作,訓練腿部肌力

一、橋式運動(平躺抬臀)

平躺姿勢下雙腳與肩同寬,雙腳踩穩且膝蓋彎曲,臀部用力慢慢抬高,讓膝蓋和骨盆呈一直線,並保持軀幹穩定不動6~8秒,重複8~10回。

二、單腳站立平衡

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雙手扶好椅背或牆面,單腳站立一分鐘以上,可踮腳尖增加難度,過程中背部需打直。

三、弓箭跨步(雙手可攙扶牆面或椅背)

兩腳前弓後箭,上半身挺直不動;後方膝蓋慢慢彎曲朝地面靠近向下蹲,但膝蓋不碰地,呈現約90度垂直維持3~5秒;換邊交替進行且重複6~8回,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搭配椅子和階梯運動

1. 深蹲

會用到全身的肌肉,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且腳尖向前,想像屁股下方有椅子,向下坐維持個3~5秒的時間,背部不前傾。

2. 坐姿抬腿

挑選有靠背的座椅,手可以抓住椅面方便施力;雙腳一起抬高,膝蓋要盡量靠近胸部後再放回地面,反覆動作1~3分鐘。

3. 登階運動

以2秒為節拍,右腳上左腳上→→右腳下左腳下,反覆登階3分鐘;運動後不要馬上坐下,建議原地踏步一分鐘和緩心跳。

4. 連續爬梯

返回住家時不搭電梯改走樓梯,就能使用零碎時間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肌力訓練前先做好評估

開始運動前的檢測與評估對於老年人來說很重要,不僅能了解每個人的動作姿勢,當下身體的狀況,找出適合他們的運動類型,同時避免不適當運動所造成的傷害。評估主要可分成下列幾種:

一、病史諮詢

病史諮詢檢測的第一步,若本身有疾病或特殊需求,則建議由醫生進行檢查,並給予相符合的運動指導和建議。個案的疾病史、受傷史、家族病史、生活型態、工作模式以及運動習慣和目的等,都能協助建構方向並擬定個案運動的計畫內容。

二、日常姿勢

透過觀察靜態姿勢,了解身體排列結構,是否有脊椎側彎,頭部和骨盆位置是否歪斜傾向一側,是否有部分關節在日常活動中較常受力與被壓迫,哪些肌肉群較少使用,有沒有常出現的不良坐姿、站姿或躺姿,因此還誘發出關節不定時痠痛的問題,都能反映出人的生活狀態和動機。

三、動作分析

也就是動態姿勢的分析,這裡並不需要仰臥起坐或立定跳遠的體適能測驗,而是觀察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動作,譬如行走、彎腰取物、雙手舉高搬運時的關節位置,控制力量和穩定度等等,來瞭解習慣的動作模式中有沒有需要改善的風險因子,並擬定訓練計畫去做調整跟矯正。

此外,國健署也根據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的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列出7項問題,供15~69歲民眾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決定在增加活動量前是否須先詢問醫師的意見。

老人肌力訓練的注意事項

一、找尋安全有保障的訓練場所,適時檢視自身體能

空間流通且地面乾淨平坦的場所最重要的,若現場有軟墊緩衝,或是有專業人員監督陪同更好;過程中注意自身的體能狀況,若出現疼痛、關節不適、胸悶、呼吸困難或四肢無力時,需立刻停止訓練。

二、選擇品質良好且符合需求的輔具並適時使用它

訓練一開始不能太過激烈,避免造成反效果,應循序漸進地逐步開始鍛鍊的計畫;並藉由挑選品質良好且符合自身的輔具和設備,包含運動鞋、泳衣或腳踏車,搭配護膝、護踝和護腕。不僅能減少運動傷害,更能間接促進運動表現。

三、尋求專業人士意見和討論

部分老年人有膝蓋不適、肩頸痠痛、腰背痛或心肺疾病等問題,這些可能是導致抗拒持續運動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議從低強度訓練開始,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一方面減低疼痛,更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和方式。

(相關閱讀:有人80歲跑馬拉松,有人卻肌少症臥床!林頌凱:熟齡別怕受傷不運動,做對3大基本功讓自己變強

老人透過運動訓練養出高品質生活

俗話說得好:「運動不嫌晚,要活就要動!」老年人應該服老但不可養老,阻力訓練可提升肌力與骨質密度,延緩骨骼肌肉系統之老化速度,不僅可以讓老年人遠離拐杖甚至看護,擁有獨立活動跟社交的能力,享受高品質的愜意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2023/10/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老年人運動有什麼好處?9種老人運動推薦、風險與注意事項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