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行動,決定老年生活品質!研究:40歲起養成8種生活習慣,健康餘命增加24年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2023.08.18
58,563
作者|陳莞欣
責任編輯|陳莞欣

(Shutterstock)

作者|陳莞欣 2023.08.18

責任編輯|陳莞欣58,563

文章用聽的
00:00 09:01 1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編按:衛福部曾統計,國人不健康餘命約為8.4年。在平均壽命延長的時代,如何增加自己的健康餘命,而非臥床?一份美國營養學年會上發表的最新研究,列舉8大生活習慣。40歲開始做,活得長壽且健康。(本文出自《50+週刊》:拒絕慢性病,50歲開始怎麼做?慢病預防守則

中年的生活方式,是決定老後健康與否的決勝點。

一份發表於2023年美國營養學年會上的觀察性研究,利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百萬退伍軍人計劃(Veterans Affairs Million Veteran Program,MVP)的資料,在2011~2019年間,分析超過71萬退伍軍人的醫療紀錄和問卷。這些退伍軍人的年紀介於40~99歲之間。研究人員發現,採納8種生活習慣的人,相較於未採納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這8種能增加健康餘命、降低死亡風險的生活習慣包括:

1. 保持運動習慣,避免靜態生活

過往眾多醫學研究都顯示,現代人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風險,也會提高全因死亡風險。

相反的,運動則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脂、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減少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好處非常多。美國身體活動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建議,成人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及2天肌力訓練。(相關閱讀:有氧、重訓、打球,對大腦好處不同!成大研究:哪些運動防失智效果最佳?

2. 不抽菸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吸煙會使男性的壽命縮短約12年,女性則縮短約11年。且抽煙不只會增加罹患肺部疾病的風險,也會使血管阻塞,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3. 管理壓力

壓力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面對壓力時,人的身體會進入警覺狀態,血壓脈搏升高、呼吸加快、消化和免疫活動則減少,以應付眼前的危機。若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消化和免疫系統功能會受損。亦有研究顯示,工作壓力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相關閱讀:好心情來自內分泌!6個生活習慣,幫腦增加3種「幸福荷爾蒙」

4. 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健康之源。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建議,健康均衡的飲食應包含5大類食物:蔬菜、水果、穀物、蛋白質、乳製品。

・蔬菜分為5個子類別:葉菜類、根莖類蔬菜、紅色或橙色蔬菜、豆類、其他類,如茄子或瓜果。每週的均衡飲食應包含這5種子類別的蔬菜。

・水果攝取則以原型水果為主,避免以果汁取代水果。因為果汁不僅營養成分較少,製造過程也往往會添加額外糖分,產生空熱量。

・穀物建議攝取全穀類,而非精緻穀類。因為全穀類通常含有更多纖維、蛋白質,且不會引起飯後血糖飆升。常見的全穀類包括藜麥、燕麥、糙米、大麥、蕎麥。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的穀物中,應至少一半為全穀類。

・有益健康的蛋白質,包括雞肉、脂肪較少的瘦肉、海鮮、豆類,美國飲食指南建議,餐盤中應有1/4為優質蛋白質。

・乳製品:乳製品和豆製品是鈣質的重要來源。攝取乳製品時,應選擇低脂的食物,包括低脂牛奶、優格等。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亦可以豆漿或其他豆製飲品替代。(相關閱讀:減少落髮、幫助瘦身、讓血管變年輕!日本名醫300人選出的10大健康食材,哪些食物有意想不到的營養?

5. 不過量飲酒

酒精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疾病、中風、肝病和消化系統問題,還會提高罹患乳房、口腔、喉嚨、食道、結腸和直腸癌症的風險。戒酒則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降低血壓,延長健康餘命。

6. 良好的睡眠衛生

睡眠剝奪和睡眠障礙,和許多不良健康後果直接相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憂鬱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顯示,光是半夜起床上廁所導致的睡眠中斷,就會提高死亡風險近2倍。(相關閱讀:半夜起來上廁所超過一次,死亡風險變2倍!如何改善下半身水腫引起的夜間頻尿?穿彈性襪有效嗎?

7. 建議積極的社交關係

孤獨會提高壓力指數、影響睡眠,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研究顯示,孤獨對健康的影響,甚至相當於日抽15包菸。相對的,建立積極的社交關係,是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絡,也能提高幸福感,對健康有好處。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y Seligman等人的研究發現,幸福指數最高的前10%人,都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相關閱讀:老後一定要交年輕新朋友!大學生每週陪6小時的生活改變

8. 不對鴉片類藥物成癮

鴉片類藥物不當使用可能導致呼吸減慢,進而引起缺氧,致使大腦損傷。此外,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更會導致大腦神經元受損,導致情緒低落、抑鬱,無法感受到一般人的快樂感。

研究發現,在40歲時就養成前述8種習慣的男性,預計平均壽命將比不這麼做的人多出24年。而在40歲時養成這8種習慣的女性,預計平均壽命也比對照組多23年。

其中,缺乏身體活動、不當使用鴉片類藥物和抽菸對死亡風險影響最大。研究顯示,這些習慣會增加30%~45%的死亡風險。壓力、過度飲酒、糟糕的飲食和不良的睡眠習慣則會增加約20%~30%的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慢性病的發生本就和生活習慣高度相關。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先進國家死因排行榜中居高不下,也造成大量醫療支出。此研究的結果顯示,即使無法完全做到8個健康生活的習慣,只要採取行動,就會在日後的生活中看見改變。

最重要的是,健康生活永遠不嫌遲。40歲或60歲時做出改變,都能讓未來的自己受益!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