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更年期覺得人生卡住、走下坡?丁寧的中年翻轉:專挑最不擅長的事做,反而更自由了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2025.11.17
21,268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吳丹華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作者|50+選讀 2025.11.17

責任編輯|吳丹華21,268

文章用聽的
00:00 10:53 1

編按: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卡在某個人生階段,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無法再更好,只能停在原地。演員丁寧也曾有過這樣的低潮,或許是中年危機,也可能是更年期,但一次在黑暗中狂奔的經驗,讓她找到面對生命困境的方式。來聽聽她的故事,也許你也會想為自己動起來,探索那座藏在海平面下、尚未被認識的冰山——你自己的潛力。

51歲那一年,我開始覺得生命有一些奇怪的感覺,很不熟悉,當然我也很不喜歡,那種不快樂,讓我覺得我好像快要失去了我自己。也許是進入了更年期,也許我前幾年過得太順遂,那時每天心情都很煩躁,覺得自己已經日暮西山了。

優人神鼓劉若瑀提醒:能量弱時,更要奮力一搏

有一次,我參加「優人神鼓」的一次跨夜16小時的訓練。

一路都在山中小徑行走,沒有燈光,僅靠微弱的月光與全身的感官來行動。

到了優人神鼓老泉山上的山中劇場,我們分組練習,每一個人都要非常警覺於帶頭老師的行動,他慢慢移動,我們就跟著慢慢移動,他快速奔跑,我們就快速奔跑。這是一個非常耗體力的練習,現場大概只有團長劉若瑀老師與藝術總監黃誌群老師比我年長,其他全是小夥子。在衝來衝去一段時間後,我告訴自己:「我老了,不適合這麼高強度的行動。」

在我這麼想的同時,腳步自然放慢準備賣老擺爛,這時劉若瑀老師加入我們這組說:「能量弱的時候,更要奮力一搏往前衝,逆轉能量。」

說完他拔腿快速飛奔在黑暗的空間,急衝急停急返折,速度之快令人不敢相信,他都60幾歲了。我心想,沒有藉口,衝吧!那一個晚上我受益良多,知道該怎麼面對生命的低潮,我開始大幅度改變運動習慣。

從最不擅長的事下手  改變僵化找回自由

我就想,我最不喜歡做什麼運動?

我超討厭有氧運動,於是我開始練習鐵人3項競賽。

我沒想過我會去登山,我開始登山。

我開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從我最不擅長的項目著手。

因為我都是群組裡最弱的,我希望自己能轉換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

練習不熟悉的運動,我都是裡面最弱、最需要別人幫助的,我伸手求救,我接受別人的幫助。剛開始真的很不習慣,因為我太好強,不喜歡示弱,但我真的太需要幫忙,只能夠硬著頭皮接受。而這些都在改變內在自以為的高度與僵化的自我,挑戰我強烈的 SOP

慢慢地,我不再捆綁自己,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我更自在、更能享受人生,即使到了大多數人覺得已近黃昏的年紀,我依然活得像青少年。(相關閱讀:50後面對挑戰,當然還可以成長!金牌運動員都在用的Yet思考法:我是還沒做到,不是做不到

有想法後身體要動起來  才不會變得討厭自己

改變是長時間的練習,必須憑藉你的身體與心靈一起工作才會成功。

心靈的對焦,永遠都是帶你走向天堂或地獄的關鍵,而你的身體則是協助你的心靈穩定方向的實體操作,好比一個好的想法如果沒有付出與行動,就會像一個屁一樣不見,只是覺得有點臭而已。

然後這一點臭味,還是會讓你不舒服,累積多了,就讓你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是非常危險的事, 如果你連自己都討厭了,這個世界就沒有讓你看得順眼的事情了

逆轉一定要身體與心的配合,心的覺察配合身體的行動來鞏固新的觀念與行為,一步一步走。(相關閱讀:身體強壯,心智才能強韌!吳若權50後考健身教練證照:一樣花錢,與其老後去復健,不如現在去健身

20幾年前我剛開始在改變時,除了上課,只是從小習慣著手。例如原本我只吃紅醬海鮮義大利麵,我就改成吃別種,反正不好吃就再吃回來就好;對於我絕對會拒絕的事情,我開始答應,而我總是會答應的事,我開始 say「No!」。其實都是一些很小的事,但是這些很小的事,會讓凍土慢慢地鬆動,等時間到了,你就會看到自己開出一朵花了。

丁寧的逆轉能量2步驟:相信與設定目標

第一步:我相信

「活著總要信吧!」好幾年前,我在一部香港電影中看到這句話,女主角吳君如在經歷先生孩子相繼離世、獨自一人面對晚年時,跟一位失意的年輕人說了這句話。

當下我眼淚馬上噴出來,覺得這句話無奈卻充滿力量。不過想想人生不就是這樣,我們一直被 KO,也一直再爬起來,至少「相信」帶給我們一點點力量,而這力量就足夠支撐著我們。

唯獨「相信」才能潛入冰山下93%。喔,姐真得說這冰山下面太有趣了,原來人的潛力無限真的不是在說肖話,不過這些潛力的培養確實是要一步一腳印地累積,不是喊要變強就可以飛上天的。

我第一次爬山,就是爬大山,海拔3,200公尺的郡大山,在山下山屋前一晚無法入睡,進登山口走幾步我就有高山症反應。幸而長期身體的訓練與修行的練習,我知道心穩定、身體就會安靜,身體安靜了,就不會消耗僅有的能量,我告訴自己:「不怕、不要慌,能走一步就算一步,隨時可以放棄,不追求登頂。」當時我大概只剩3/10的力量,走了13個小時下山。

「沒有消耗掉最後一點力氣,冰山下面的93%就沒機會啟動。」這個經驗讓我知道了,當你要打開沒打開過的門,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藏時,至少要先相信門裡面有寶藏,你才願意去打開吧,如果你覺得門後是一片垃圾或一堆鬼,你連門都不會去靠近,是吧?相信,就會有機會!

第二步:設定目標

我們想要改變、想要逆轉,大多是因為我們的關係出了問題。如果是一個人身處孤島,你一定不會想要改變,應該只想逃離孤島,可以在有人的地方與人產生互動,即便可能產生衝突,也不願孤身一人。

與人來來去去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我們也是透過這需求產生許多奧妙的心靈變化,做出我們自己都很難想像的事,包括「改變」。也因此,人類開始超越自己可以想像到的自己,踏入冰山下的 93%。

就像在學習一項新的功能、擁有多一張證照一樣,我們想要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光是可以選擇,人生的空間就因此擴大許多。

「不改變不是堅持,是你比別人更沒有選擇,因為你只會用這種方式。」

這就像在打遊戲時,你手上擁有的武器種類越多,越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攻擊方式,對手也比較預測不到你的下一步,你過關的機會就越大

而人類的關係中,有3種是最具切身關係的:

1. 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沒搞好,小至毀掉自己,大到摧毀別人。第一項搞好,其實就成功一大半了,因為「一沙一世界」,從一粒沙就可以看見宇宙的奧祕,世間萬物皆是以小見大,你自己就是這個世界。

2. 自己與別人的關係

關係是一面鏡子,看著別人,便知道自己的問題。搞好第一項,第二項就是升級版,它更複雜,但也幫助你的第一項更精進。

3. 自己與工作的關係

在第一項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在第二項了解關係的進進退退,不再獨鬥,便能與人互助互益,更加享受工作。

因此,改善關係,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或許就是我們願意尋求改變的目標。

(本文摘自丁寧著,《丁寧的轉念學:30個日常練習,培養轉念體質,逆轉能量與慣性,陪伴自己度過情緒風暴,人生不卡關》,布克文化出版)

加入50+ LINE,每天獲新知!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