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面對挑戰,當然還可以成長!金牌運動員都在用的Yet思考法:我是還沒做到,不是做不到
擺脫定型心態,持續成長。
文/山田知生 圖/Shutterstock
編按:如何對生活保持熱情不中斷?應避免定型心態,而要保持成長心態。史丹佛任職最久的運動教練山田知生教你怎麼稱讚或肯定自己,可以持續保有進步的熱情。
兒童教育也好,組織經營也罷,讓每一個人的能力有所成長,就是獲得最佳成果的關鍵。而成長心態應該可以成為更自由、無限地發揮每一個人能力的基礎。
因此平常對兒童或部下說的話就很重要了。所謂的育兒(Parenting)、領導可說就是在合宜的時間點說合宜的話,促進對方成長的「溝通力」問題。
那麼應該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才好呢?
培養成長型心態 肯定努力比評價結果更重要
定型心態的人執著「結果」,而成長心態的人則重視「過程」。將這種差異套用在教育或指導部下時,意思就是肯定「努力和過程」比評價「結果」更能促進對方成長。
事實上杜維克博士和史丹佛大學進行的共同研究,已經得到以下結果。
將國一學生分成兩組,當數學科考出好成績時,對其中一組學生稱讚他們的能力,也就是「結果」,而對另一組學生則稱讚他們的努力,也就是「過程」。
這項研究持續一年,結果發現「結果」受稱讚的學生會把難題留到後面,而「過程」受稱讚的學生則會積極解決問題。
評價「分數高」這件事,還是評價「努力到可以考出好分數」這件事,看來好像一樣,其實對於兒童的影響可是截然不同。「努力」受到稱讚的學生,會從努力這個過程本身找到價值。
更深入地說,就是他們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學會以前不會的事」。於是除了考試考滿分之外,他們對其他事物也會產生好奇心,而且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付出努力。因為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努力的土壤培育,才能培育出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意志與能力。
稱讚的重點 可以順利進行的努力與過程
根據這項研究結果,杜維克博士將評價人的重點彙整如下。
・針對為達成目標而擬定計畫這件事,給予評價。
・針對樂在累積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這件事,給予評價。
・針對不放棄,一直持續下去這件事,給予評價。
・針對因此而有進步這件事,給予評價。
不順利時就否定對方「你就是這樣才不行」等,是最要不得的反應。
但這不表示對方做什麼事,你都要稱讚他。
至於何時要稱讚呢?「順利時」要稱讚。如何稱讚呢?要評價可以順利進行的「努力和過程」。只要注意這種稱讚的時間點、稱讚的重點,將來一定會出現極大的差異。
促進自我成長 享受努力的當下
現在站在管理者立場的人,看到這裡可能很失望,「原來自己要擁有成長心態,只能靠社會或組織、上司改變指導方法啊」。其實並非如此。有助於養成成長心態的評價方法,也可以運用在自己身上。上司可以透過適當地稱讚,促進部屬成長,同理可證,自己也可以促進自己的成長。
不執著在結果,而是執著在努力和過程,自我評價。定下明確的目標擬定計畫,專注努力,不斷地積累。而且享受每個當下的那一瞬間。
這樣的話,你一定可以成為成長心態的組織甚至是社會的先驅。
「Yet 思考法」 不是做不到,只是「還」做不到
「還沒」(yet)這個詞可以敦促一個人達成目標。「你只是還不會而已」「我只是還不會而已」─透過這樣的方式,能讓人產生自信,積極地去嘗試,並堅持下去直到達成目標。
還沒是通往成長心態的關鍵單字,因為就「還」這一個字,就可以顯示未來可能性。
對於受傷後的選手在復健的時候,我也會經常對他們說「yet」。
選手們和我都有每一個當下想到達的目的地。所以要對他們說「你沒有到達目的地」還是說「你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這兩句話對選手鬥志的影響力差異,應該不需要多做解釋就能分辨。
事實上只要持續燃燒熱情,累積努力,一定可以到達目的地。因此站在指導者的立場,讓選手的熱情不中斷可說就是最重要的事。
將「還沒」的想法運用在自己身上,持續告訴自己「我不是做不到,只是還做不到而已」。專注在自己身上,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實力,就可以開拓更充實的人生。
到達目標後 告訴自己:我還可以
「還」有沒有終點?
我的想法是「沒有」。持續告訴自己「我還沒有到達」,等到到達之後,再告訴自己「我還可以」,設定下一階段的目標。
這並不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痛苦賽跑。在成長心態下挑戰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告訴自己「我還沒有到達」、「我還可以」,一個接一個地挑戰新事物,反覆這麼做,成長必然無可限量。
(本文摘自山田知生著,《史丹佛大學 最強身心鍛鍊術:連結大腦與刻意練習,長時間工作也能快速消除疲勞、不累積壓力,強化成長心態,持續最佳表現》,天下雜誌出版)
2022/09/3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