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思考善終,為什麼重要?急診專科醫師出身的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直言:「如果你不規劃,從出生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旁邊都是干擾。」看了太多家屬在病床前爭論不休,他用政策鼓勵市民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要簽署就補助帶狀疱疹疫苗,是全台第一個結合這兩項前瞻觀念的縣市。從第一線急診現場的故事中,我們得到哪些啟發?該如何為自己留下自由與尊嚴?
一個人的出生和死亡,在急診專科醫師出身的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眼裡,竟意外地相似。他形容,出生與死亡的場景,常常都充滿他人期待。
「善終自主,就像是小孩滿周歲時的抓周。」他比喻,抓周時,旁邊的親人總是懷抱不同期待。爺爺拿著聽診器,希望孫兒一把抓起,未來當醫生救治病人;媽媽卻可能拿著樂器呼喚,希望小孩成為音樂家。
「他們都是出自於好意,但是每個人的好意都不一樣。」這就像一個人到了生命末期,家人出於自己的愛,希望透過葉克膜、呼吸器,或其他治療方式來延長病人壽命。
「這些都是醫療選項,但可能都不是你想要的。」他感慨:「所以,如果你自己沒有規劃,從出生到最後一刻,旁邊都是干擾。」
急診室看遍生死 決心推廣預立醫療決定
賈蔚是台灣第一代急診專科醫師,擁有超過20年急診經驗。他曾於聯新國際醫院擔任副院長,也曾任職於聖保祿醫院和敏盛醫院。在急診室,他親眼見到許多令人感嘆的案例。
某次,一位長期住在機構的臥床長者送進急診。這位長者體內有多處感染,呼吸會喘、痰也變多。當女兒趕到醫院後,賈蔚向她說明母親的狀況,希望討論接下來的「治療計畫」。
他解釋,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長者可以脫離反覆感染的困境,家屬也能提早思考下一步。
「因為原則上,我們就是節節敗退,總有一天會被打敗。」雖然感染可以透過抗生素控制,但出院後,當長輩免疫力再次變差,還是會感染。而且,當細菌抗藥性愈來愈強,作戰難度又更高。
因此,他建議家屬可以考慮安寧緩和治療,讓長輩別繼續在痛苦迴圈裡打轉。「但久病長者家屬的心境很複雜。他們想放手,可是外界不孝的指責也讓他們過不去。」
長者女兒聽了賈蔚的話,深有所感,於是打電話請哥哥來醫院討論。但哥哥的反應讓賈蔚十分感慨。
「這位哥哥一接起電話,就向我興師問罪。他說:『不用討論了!媽媽又不是第一次進急診!』」這時,女兒告訴賈蔚,哥哥平常不照顧,只出一張嘴,但每次遇到重大醫療決定時又有很多意見。而女兒明明是主要照顧者,也是最理解母親的人,但在這種時刻,卻無法為母親做點什麼。
「這並不是個案。」他感嘆:「老一輩可能來不及了,但生命教育是一代一代進步的,至少在我們這一代,可以先做好自己的決定。」而趁早思考善終議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便是重要的一環。(相關閱讀:與你有關的服務|不想插管延命,現在就要簽!50歲後必知的預立醫療決定是什麼?諮商費用多少?和DNR有什麼差異?)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讓家人提早討論共識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除了為自己做主,也能減少醫病紛爭。
賈蔚直言,在醫療現場,有時,醫師不得不把家屬的意見看得比病患的意見更重要。
「有人會跟醫生說:『我爸得了癌症,但拜託不要告訴他,他會毫無求生意志,跟他說開盲腸就好。』」雖然家屬的請求出自善意,但對病患本人來說,在不清楚實情的狀況下接受的醫療流程,也許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能明確告知病患實情,並且務實討論後續對策,更能減少生命末期的遺憾。「醫生總會給病人希望,這是對的,但是『希望』不能變成『幻想』。」
另一方面,透過事先討論,也可以讓家人彼此理解生命觀。
他分享,自己的姑姑和姑丈感情非常好,但姑丈在二次中風後陷入深度昏迷病臥床,送至養護機構照顧。姑姑規定,子女每週要去探望,時間一久,子女難免覺得有負擔。他曾試著跟姑姑討論,若哪天發生狀況,是否放手讓姑丈不受折磨?
「但姑姑說,活著就有意義。」這正說明,預立醫療決定並非單一答案,而是尊重個人信念的選擇。他表示:「預立醫療決定並不是任何醫療行為都拒絕,如果你覺得『存在就是意義』,也可以選擇不放手。」(相關閱讀:夏韻芬母親聲明不急救不插管,為何離世時未能如願?常佑康:善終不只是救到底或放手2選1,你該知道的「限時醫療嘗試」)
而賈蔚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後,便接受預立醫療諮商的核心講師訓練,取得資格後開始到處演講,分享善終觀念。當然,他也早早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針對不同的疾病狀況,決定自己的醫療與照顧方式。
「我告訴太太,如果我在極重度失智的狀態下,交由她決定。如果真的照顧得太累了,你就放手;如果我對鼻胃管非常反抗,你就幫我拔掉。」他微笑說:「生命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一家人要有共識。」
結合皮蛇疫苗補助 鼓勵市民展現自我照顧態度
但從現況看來,迎向善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止,全台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者僅9.3萬人。
賈蔚坦言:「大家對預立醫療決定還是太陌生了。」此外,預立醫療決定也被汙名化。「有些人認為,國家推動是為了救健保,這是很大的誤解。」他強調,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當然能幫健保節省一定程度的資源,但推動的目的,還是為了鼓勵國人展現對生命的態度。「希望大家在人生最後階段,都能夠用自己期待的方式被照顧。」
而他希望,透過政策工具,能帶動整體社會氛圍。
為了提升市民健康,並推廣善終觀念,桃園市自今(2025)年7月1日起,全額補助符合以下資格的市民接種第二劑帶狀疱疹(皮蛇)疫苗。
- 設籍桃園市。
- 年滿50歲(民國64年以前出生)。
- 已於113年完成流感與COVID-19疫苗接種。
- 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賈蔚解釋,50歲以上、免疫力較差者是感染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帶狀疱疹雖然不是高度傳染病,但是急性發作非常痛,而且,就算疱疹已經結痂,仍有近一成者會產生慢性疼痛。「我們以前常碰到一些病人晚上痛到睡不著,跑來急診室,只為了打止痛針。」
但由於帶狀疱疹疫苗價格高,自費施打需要上萬元,許多民眾因此卻步。因此,桃園市提出帶狀疱疹疫苗補助政策,不僅照顧市民健康,也希望帶動社會對預立醫療決定的關注。
「國家的存在是替民眾掃除障礙。疫苗太貴,我們幫忙出一點錢,但也希望大家展現自我健康照顧態度。當自我照顧越好,群體的負擔就越小。」他說。
面對生死課題,每個人可能都會猶豫、逃避,正因如此,更需要提早思考與行動。當更多人願意正視善終課題,生命的終點將不再只是無奈,而是一段更有意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