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就可能更年期!吳佳鴻醫師:4個習慣,降低心血管與失智風險

(日常散步.李盈靜攝)
(日常散步.李盈靜攝)
2025.08.29
132
作者|蔣德誼
責任編輯|王美珍

(日常散步.李盈靜攝)

作者|蔣德誼 2025.08.29

責任編輯|王美珍132

編按:對於步入熟齡的女性而言,更年期帶來的許多變化,往往讓人感到不知所措和困擾。吳佳鴻醫師認為,不應等到停經才開始重視,40歲後就要開始準備。不只如此,由於更年期後雌激素的保護減少,還會導致骨密度流失,提高心血管疾病、失智等風險。如何自我保養為身體打底,荷爾蒙療法是否安全?

什麼時候才算是進入「更年期」?不少人會認為是以生理期結束作為分界點。然而,身體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發出訊號。

如果妳覺得體力明顯變差,或是情緒開始容易波動,這些微小的變化,都是在提醒女性要開始為步入更年期做準備。

鴻馨診所院長吳佳鴻認為,更年期是一個可能長達數年的「期間」,從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荷爾蒙波動等,即使月經週期還規律,身體也可能已經出現更年期的徵兆。

如何透過調整生活型態來預防更年期的不適,從容應對這個必經的人生階段?

膝蓋痛、情緒波動、失眠  更年期常見症狀一次解析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來到更年期了?吳佳鴻指出,更年期表現出的症狀相當多樣,不只有大家普遍認知的熱潮紅和盜汗。根據一項針對亞洲族群的研究,有高達82.7%的女性在更年期時會感到膝蓋等關節疼痛,這是相當普遍的症狀之一。

另外,如果容易感到疲勞、體力變差、或是覺得情緒起伏較大、容易感到焦慮暴躁、易怒等等,也可能是進入更年期的前兆。「如果你的生活型態沒有改變,但這些狀況卻變得比以前嚴重,就要有所警覺。」吳佳鴻說。(相關閱讀:更年期不只有變胖與失眠!3個女性常忽略的健康警訊:心肌梗塞、自律神經異常、口乾症,如何預防?

吳佳鴻也提醒,更年期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卻可能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例如,他曾有一位患者因為每20~30分鐘就要上廁所,連看場電影都不敢去,大大影響了社交與工作的人際往來。更年期帶來的腦力、專注力下降和睡眠品質不佳,也可能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當工作表現不如預期,挫折感也會隨之而來,形成惡性循環。

荷爾蒙的波動也會讓女性情緒變得難以控制,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就「零容忍」,情緒上的變化,會讓家人感到困惑與無所適從;陰道乾澀還會導致性生活不適,進而讓女性不願與伴侶親密,這也會造成夫妻關係間的困擾。

荷爾蒙補充療法會致癌嗎?認識生物等同性荷爾蒙

當女性因為更年期產生不適症狀而求診,醫師建議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時,許多人卻因為擔心可能導致乳癌而卻步。

吳佳鴻解釋,這個認知主要源於2002年美國一項名為「女性健康促進計畫」的大型研究。這項研究當初因發現「雌激素加黃體素會增加乳癌風險26%」而提前中止,震驚醫學界與全球媒體。然而,經過20多年的追蹤與重新檢視,科學家們發現當時的研究,有幾個可能導致誤解的關鍵問題。

首先,當時的研究使用的黃體素是「非生物等同性黃體素(progestin)」,它的化學結構與女性體內分泌的黃體酮(progesterone)並不相同。而針對該研究的長期追蹤發現,單純補充雌激素的那一組,乳癌發生率下降了22%,反而是「非生物等同性黃體素」抵消了雌激素的好處,並增加了風險。

近年來,許多研究已證實,生物等同性荷爾蒙(Bioidentical hormones),也就是分子結構與人體天然荷爾蒙完全相同的補充品,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甚至有助於預防某些疾病。因此,在與醫師討論荷爾蒙補充療法時,可以主動詢問所使用的荷爾蒙種類,醫師會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與需求,給予合適的處方與劑量。

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與失智風險提高  荷爾蒙療法如何幫助?

吳佳鴻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不只在於緩解更年期當下帶來的不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預防未來的慢性疾病。

停經後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會導致女性代謝功能會下降,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統計,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是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這「婦女三癌」死亡人數總和的3~4倍,是女性真正的頭號殺手。

此外,缺乏荷爾蒙保護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骨密度會迅速降低,導致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停經後女性的失智症比例高於男性,根據2024年統計,失智症已高居女性十大死因第8名,這些都可以透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來獲得改善。

養成4個生活習慣 輕鬆度過更年期、預防慢性病

除了透過醫療改善更年期症狀,吳佳鴻也提醒,可以從4大面向根本調整生活型態,為健康打好基礎:

1. 聰明吃:減少發炎、攝取原型食物

現代人普遍外食,精緻加工食品和高糖飲料攝取過多,容易導致慢性發炎。從今天開始,嘗試減少精緻糖類、糕餅甜點和加工食品,多吃原型食物,尤其是蔬菜和蛋白質。用餐時,可以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最後再吃少量澱粉,有助於穩定血糖波動。(相關閱讀:更年期平均胖2~7公斤,少吃也不一定變瘦!3大更年期飲食策略,改善荷爾蒙失調與慢性發炎

2. 規律動:重訓與有氧並行

30歲後,肌肉量會開始流失,而肌肉不僅能讓我們看起來更有線條,更能對抗發炎,維持肌力、耐力和免疫力。運動是維持肌肉量的不二法門,建議從簡單的快走、爬樓梯開始,先求有,再求持續。當身體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例如核心訓練或肌力訓練,因為負重運動能有效刺激骨骼,幫助維持骨質密度。

3. 好好睡:養成規律作息

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間。試著建立規律的作息,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即便假日也維持同樣的習慣。此外,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確保睡眠環境全暗、安靜且溫度適宜,才能擁有高品質的睡眠。

4. 要舒壓:找到適合自己的出口

現代人壓力大,而壓力也是導致身體慢性發炎的因素之一。找到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非常重要,聽音樂、看書、畫畫、寫作都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不要透過暴飲暴食來發洩壓力,以免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都會經歷的階段,它並不可怕,只是身體在告訴我們:需要多一點關注與照顧。從40歲開始,透過調整生活型態打好基底,熟齡女性就能優雅地度過這個階段,活得健康、自信有活力!

相關閱讀:吳佳鴻著,《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全面解析更年期症狀、心血管健康、失智症、骨質疏鬆、心理健康、乳癌迷思》,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