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不只有變胖與失眠!3個女性常忽略的健康警訊:心肌梗塞、自律神經異常、口乾症,如何預防?

更年期更該規律運動、注重飲食,才能降低生病的機率。
更年期更該規律運動、注重飲食,才能降低生病的機率。
2025.05.06
23,169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

更年期更該規律運動、注重飲食,才能降低生病的機率。

作者|50+編輯部 2025.05.06

責任編輯|王美珍23,169

文章用聽的
00:00 06:02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更年期變胖、失眠是多數人關注的焦點,但其實,面臨更年期,你還需要注意這些事。本文根據《50+》採訪台北榮總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陳嬰華、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的報導,以及日本醫學博士福田真一的著作,整理出3件更年期容易忽略的事。人生新階段,哪些照顧自己的新知識一定要知道?

1. 心肌梗塞

台北榮總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陳嬰華指出,女性約在45~55歲進入更年期,此時,體內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上升、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下降,以及三酸甘油脂增加,拉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除了血脂異常,更年期也常伴隨體重增加、睡眠障礙、情緒波動,進一步干擾血壓與血糖控制。若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習慣、肥胖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罹病風險會更明顯升高。

不過,比起男性,女性罹患心肌梗塞時症狀較不典型。男性常因胸痛、冒冷汗而被送進急診室,但女性有時僅出現噁心、心悸、頭暈等表現,甚至被誤診為腸胃炎、焦慮或壓力過大。陳嬰華提醒:「有些女性來急診,被醫生判定沒事就回家了,但實際上可能是正在發生心肌梗塞,只是表現不典型。」

因此,即使平時注重飲食、規律運動也不能掉以輕心,應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特別注意身體的異常訊號,必要時積極與醫師討論預防策略,降低突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關閱讀:消化不良、疲勞可能是心臟病警訊!陳嬰華醫師: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比男性高30~50%,4項危險因素要注意

2. 自律神經異常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女性在40~49歲時副交感神經功能普遍優於男性,但進入50歲後,這項優勢會逐漸消失,進而影響整體健康狀況。

他解釋,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前者如同油門,讓人進入備戰或緊繃狀態;後者則像剎車,協助身體放鬆、進入睡眠、促進腸胃蠕動。這套系統掌管全身器官,當副交感神經功能退化時,心臟也會失去一層重要的保護機制。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在更年期前,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低於男性,但隨著荷爾蒙減少與神經功能衰退,風險就會明顯增加。

如何判斷自律神經運作是否良好?林煜軒指出,可參考HRV(心律變異性)指標,HRV反映的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互動下造成的心跳間距變化,數值穩定表示神經系統健康,但若心跳忽快忽慢,就可能是自律神經出了問題,甚至引發不適。除了醫療儀器,許多市售智慧手錶也能提供HRV數據。

若自律神經異常,林煜軒建議,可透過太極拳、腹式呼吸、冥想、瑜珈等方式來強化副交感神經功能,臨床上也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正念練習有助於改善失眠與焦慮。

3. 口乾症

日本醫學博士福田真一在《牙齒顧好,大腦不老》指出,女性面臨更年期,也要留意口乾症。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分泌減少,唾液的分泌量也隨之下降,這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口乾症狀。口乾症不僅影響吞嚥與說話,還會引發口臭與牙周病,對生活品質造成不便。

為了舒緩口乾症狀並維護口腔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增加唾液分泌,例如多喝水,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檸檬汁或梅子醋來促進唾液分泌。定期刷牙、漱口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好方法。

漱口時,可以採取兩種方法預防口乾症:一種是「咕嚕咕嚕漱口法」,即含水並讓兩頰鼓起來;另一種是「喀啦喀啦漱口法」,讓水在喉嚨深處滾動。不管選擇哪種方法,每次漱口應持續15秒,重複3遍,每天進行3次。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