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長期高壓睡眠差,腦容量竟縮小!醫師揭密:40歲後大腦「排毒水管」易堵塞,6招及早改善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2025.07.29
10,366
作者|名日文化
責任編輯|吳丹華,顏理謙

(Shutterstock)

作者|名日文化 2025.07.29

責任編輯|吳丹華,顏理謙10,366

編按:你是否也自認身體還算健康,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但其實,大腦的退化可能早已悄然展開!若發現自己睡不好、記憶力變差、經常疲憊,甚至睡覺打鼾時,更該特別留意。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提醒:40歲左右正是大腦的「黃金轉折期」,現在開始調整,還來得及遠離老化風險!

45歲科技主管阿宏(匿名),長年高壓工作,常常拖到凌晨才上床,日積月累地犧牲了最珍貴的深層睡眠。近半年來,他開始出現腦霧、記憶力大不如前,開會必須時時翻筆記;家人也發現他的鼾聲變大,甚至有呼吸暫停現象。

智慧手環顯示,他每晚的慢波深層睡眠(SWS)不到40分鐘(僅占總睡眠8%),加上BMI 28與血壓145/95 mmHg,進一步腦部檢查MRI更發現與4年前相比,阿宏的大腦體容量已出現輕度縮小。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指出,這些跡象,其實都是大腦老化提早報到的警訊。特別是40歲前後,是大腦結構與深層睡眠同時進入「黃金轉折期」,如果再不介入,就會一路走下坡。

40歲後大腦每10年縮小5%  深層睡眠不足恐加劇

研究顯示,大腦約在20歲末期、30歲初期進入極緩慢的萎縮階段,40歲之後平均每10年體積再縮小約5%。與此同時,負責記憶鞏固、情緒調節與大腦「排毒」的慢波深層睡眠(SWS)也在20~40歲之間呈現最明顯的衰退,尤其男性在30~40歲間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這段深層睡眠,正是腦部透過腦淋巴(glymphatic)系統在夜間利用腦動脈脈動推送腦脊髓液、清除β-澱粉樣蛋白等毒性代謝物的黃金時段。尤冠棠醫師解釋,如果深層睡眠不足,腦部的代謝廢物無法有效清除,毒素堆積又會反過來破壞這條「水管」(腦淋巴循環路徑),形成惡性循環,可能加速神經退化,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大腦淋巴「水管」堵塞怎辦?6個行動趁40歲改善

造成腦淋巴「水管」阻塞的主因包括低氧、高血壓、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飲食過鹹過油、Omega-3 攝取不足,以及久坐缺乏運動;其中男性最常見的低氧來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為了在黃金可塑期(約40歲前後)扭轉頹勢,需要一套兼顧醫學與生活的行動方案:

1. 控制血壓

減鈉增鉀、維持理想體重,並視情況使用降壓藥物,有助於恢復腦部血管彈性與動脈脈動。(相關閱讀:倒楣時一次得5種病?診斷出高血壓那天就該改變!3件事逆轉血管老化,避免中風、視網膜病變、腎衰竭找上門

2. 正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懷疑夜間鼾聲大、呼吸中斷、白天嗜睡等問題,應接受完整睡眠檢查,必要時使用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持續性陽壓呼吸器),但長期而言,體重減輕才是最有效的根本解方。(相關閱讀:72歲父親睡夢中猝死!杭良文醫師: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老化、失智、失能風險,做3件事可改善

3. 優化睡眠作息

目標每晚睡滿7~9小時,並在睡前2小時前遠離藍光、咖啡因與酒精,提早就寢才能保留深層睡眠高峰時段。

4. 調整飲食,補充Omega-3

多攝取魚類、減少鹽跟油,並補充每日1~2克高純度魚油(EPA+DHA),有助減少腦部毒素堆積。

5. 增加運動量

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搭配重量訓練,可同時提升睡眠時間與血壓穩定。

6. 定期監測深層睡眠

透過穿戴裝置或專業睡眠檢測(PSG),追蹤是否達到每晚55~125分鐘深層睡眠的建議範圍,過低應尋求專業協助。

「睡眠不是補眠那麼簡單,而是腦部自我修復與排毒的生理機制。」尤冠棠醫師強調,尤其40歲前後的大腦仍具有高度可塑性,只要抓住此階段導正生活習慣、補齊生理缺口,就能大幅延緩退化。

就像對阿宏而言,提早就寢、規律運動、穩定血壓、減重、增補 Omega-3,再加上及時治療呼吸中止症,才是打通腦淋巴「水管」、延緩大腦老化的全方位策略。

(本文由名日文化授權轉載,撰文者為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