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整合企劃
睡眠問題已成了新國病,面對難以入眠的難題,如何在不依賴藥物的情況下,有效擺脫睡眠困擾,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眠力」?本文從常見的睡眠錯誤知識、生活習慣與助眠營養著手,提供實用建議。
根據國健署數據顯示,台灣成年人的失眠盛行率高達23.5%,其中高達八成集中在45至65歲的族群,且女性的盛行率明顯高於男性。睡得好、睡得飽對許多人來說變成是一件難事,但失眠可不是「老毛病」而已,長期下來不僅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更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影響認知與記憶能力。
50+族群普遍失眠的原因涵蓋了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多重面向,台灣藥業聯盟陳源盈藥師指出,50+族群多數正處於職涯的巔峰,同時也是家庭責任最為沉重的階段,工作壓力、子女教育、甚至父母照護等多重問題容易引發身心焦慮,進而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品質變淺。
此外不規律的作息,例如睡覺起床時間不固定、經常熬夜、或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例如太冷、太熱或是光線太亮等,都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常見的5大睡眠錯誤常識
想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但其實生活中卻不小心陷入常見的睡眠迷思。像是認為:
1. 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的睡眠不足?
許多人認為週末多睡幾個小時就能補足平日的「睡眠債」,但事實上,間歇性的補眠效果有限,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並非一兩天的補眠就能完全恢復。
2. 睡不著時,躺在床上就會睡著?
翻來覆去睡不著時,繼續躺著只會增加焦慮感。如果躺床超過20分鐘仍無法入睡,建議起身離開臥室,做一些放鬆的事,如閱讀、聽輕音樂,直到有睡意再回床上,避免臥室與失眠產生連結。
3. 年紀大了只需要更少的睡眠?
雖然隨著年齡增長,睡眠結構可能改變,但老年人所需的睡眠時間其實並沒有顯著減少,通常還是需要7-9小時的睡眠。
4. 午睡越久越好?
適當的午睡能提升專注力與效率,但午睡時間超過30分鐘,反而可能導致「睡眠慣性」,讓你醒來後感覺更疲倦、精神不濟,甚至影響夜間的正常睡眠。
5. 運動越晚越好,越累越好睡?
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但睡前激烈運動會提高體溫和心率,反而刺激身體,使人難以入睡。建議將運動時間安排在睡前3-4小時完成,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放鬆下來。
陳藥師表示,長期失眠對身心健康會帶來多方面的風險,最理想的還是找出失眠根源,並透過生活習慣擺脫失眠困擾。他建議:
1. 建立規律作息:在晚上11點前入睡,更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睡眠週期。
2. 睡前不用3C產品:睡前減少接觸手機、平板等發出的藍光,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擾自然的入睡節奏。
3. 增加白天活動量與適度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特別是中年後,運動能彌補新陳代謝下降對睡眠機制的影響。
4. 培養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睡前避免飲用咖啡、茶、酒精,或吃宵夜,並注意晚餐不宜過飽。同時,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情緒過於興奮或白天午睡過久,也都能幫助睡眠。
「植萃熟睡寶 Bugu-S」萃取鹿角靈芝精華等專利配方,經實證有效幫助睡眠,更能調整體質。
不依賴安眠藥 用天然方式助眠更重要
對於必須依賴安眠藥的人,陳藥師強調,安眠藥確實能幫助入睡,但它主要處理的是失眠的症狀,而非解決導致失眠的根本原因。長期依賴安眠藥不僅可能產生耐受性,需要不斷增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助眠效果。
「因為安眠藥就像電腦當機,吃藥等於直接強制關機,而不是找出並解決根本問題。長期下來,這會導致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機制失衡。」因此,他建議最好用非藥物助眠方式,例如透過輔助性保健品或草本療法,以減少安眠藥的依賴性。
像是工研院最新科研開發的「植萃熟睡寶 Bugu-S」,就是純天然植萃的保健品,採用「腸-腦軸」概念,透過調整腸道健康來反饋到大腦,從體內自行調整神經傳導物質,讓人體增加自眠力。
陳藥師進一步解釋,其作用機轉和一般益生菌單純調節腸內菌相的作用不同,是透過直接調整腸漏體質與腸道健康,將好的狀態回饋到大腦,進而調節大腦的多巴胺,幫助改善睡眠品質。
其中,工研院投入數百種配方的活性測試,萃取台灣特有種鹿角靈芝精華,以及添加蓮子、桂圓、紅棗等配方,除了有助眠效果外,還能調整體質。陳藥師強調:「鹿角靈芝並非『越多越好』,在複方配方中,其特定的比例才是最關鍵的。」
此外,「植萃熟睡寶 Bugu-S」也是市面上幫助睡眠的保健品中,唯一通過國內醫學中心臨床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入睡困難、睡眠中斷和太早醒等三種睡眠困擾,可以達到有效改善的效果。
能直接調整腸漏體質與腸道健康的「植萃熟睡寶 Bugu-S」 ,透過「腸腦軸」幫助身心放鬆、改善睡眠。
「睡眠是人體自然修復的重要過程」,透過日常作息、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加上經嚴謹科學驗證的天然植萃產品作為輔助,就能找回身體自然的「自眠力」,協助身體重新找回平衡,以最佳的狀態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