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帕金森曾走路靠助行器、穿衣要人幫!91歲金梅阿嬤1年訓練:能走、愛笑、還硬舉45公斤,怎麼辦到的?

上健身房運動,讓曾經鬱鬱寡歡、行動不便的鄭陳金梅,重拾笑容與肌力。
上健身房運動,讓曾經鬱鬱寡歡、行動不便的鄭陳金梅,重拾笑容與肌力。
2025.06.05
40,567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王美珍

上健身房運動,讓曾經鬱鬱寡歡、行動不便的鄭陳金梅,重拾笑容與肌力。

作者|林芳如 2025.06.05

責任編輯|王美珍40,567

文章用聽的
00:00 08:16 1

文/林芳如 攝影/林衍億 場地協力/練健康西門店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今年91歲的鄭陳金梅,曾經走幾步就喘、拿拐杖走路仍常跌倒,後來還罹患帕金森氏症。車禍後長期在家休養,讓她十分鬱卒,她心想:「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嗎?」幸好,在家人鼓勵和陪伴下,她鼓起勇氣踏進健身房運動,不僅肌力與體能大幅提升,從洗澡、穿衣要人幫忙,到生活能自理,臉上還常常有笑容。行動不便的她,如何開始運動?

一場車禍,讓今(2025)年91歲的鄭陳金梅,有失去、也有收穫。

多年前,雖然雙腳膝蓋曾經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經過積極復健後,鄭陳金梅仍很活躍,幾乎天天上市場,下午也會自己出門散步。

然而,5年前一場意外,卻讓她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當時,一輛機車違規載運體積過長的物品,轉彎時不慎擦撞到鄭陳金梅,導致她整個人往前撲,情急之下以手撐地,造成身上多處淤青,肩膀、膝蓋附近也發生骨折與骨裂。

緊急送醫後,醫師考量鄭陳金梅年事已高,建議不開刀,以休養方式自然恢復。

孫女陳姵君回憶:「車禍後,阿嬤在家休養,肌力與體力大幅衰退,走一小段路就會喘,需要坐下休息,有一陣子甚至常常暈倒,舅媽常常在旁邊照看。」因為很少出門,原本開朗的鄭陳金梅變得憂鬱寡歡。

車禍後罹患帕金森氏症  決定練肌力

更令人擔心的是,車禍發生1~2年後,鄭陳金梅開始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一開始,家人以為她只是累了,後來覺得不太對勁,似乎抖得有點太嚴重了,就醫後,才知道是帕金森氏症。

這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而且沒有辦法完全治好。」 陳姵君上網查資料,想知道如何對抗這個疾病,發現維持體能跟肌力是最好的方法,決定帶阿嬤上健身房。

為了對抗帕金森氏症,家人帶鄭陳金梅到健身房運動。為了對抗帕金森氏症,家人帶鄭陳金梅到健身房運動。

起初,鄭陳金梅很抗拒,擔心麻煩家人。陳姵君說:「阿嬤是一個很貼心的人,不喜歡麻煩家人,也不希望我們為她花錢。」因此,鄭陳金梅常找理由推託,像是很累、不想動,但真正的顧慮是怕增加家人的負擔。

不過,在家人鼓勵下,鄭陳金梅被說動了。車禍後那幾年,幾乎足不出戶,讓她變得很鬱卒。她心想:「難道我這一生就這樣了嗎?」

曾經鬱卒到認為自己一輩子只能足不出戶的鄭陳金梅,規律運動後重拾肌力與笑容。曾經鬱卒到認為自己一輩子只能足不出戶的鄭陳金梅,規律運動後重拾肌力與笑容。

2023年8月,鄭陳金梅第一次踏進健身房,看到各種運動器材,她的第一個念頭是:走路都要拿拐杖,怎麼運動?上課後才知道,教練會在一旁牽著、扶著學員慢慢練習,等學員肌力與體能進步後,才逐漸放手。

上課時,教練林亞儒細心指導91歲的鄭陳金梅做暖身運動。上課時,教練林亞儒細心指導91歲的鄭陳金梅做暖身運動。

經過教練指導一年多,她的身體有顯著的進步。

教練林亞儒說,金梅阿嬤剛到健身房時,走路得靠助行器輔助、穿脫衣服需要人協助,強化身體穩定度和靈活度、改善駝背後,現在已經能行走自如,只需攜帶單支柺杖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舊疾五十肩加上車禍受傷,本來她手臂舉不高,穿脫衣服需要人幫忙,現在也都能自己穿衣服。肌力提升後,家人也放心讓她自己洗澡,擰毛巾也比較有力氣,回診時,醫師也稱讚她身體維持得不錯!回家後,鄭陳金梅高興得和家人分享。(相關閱讀:陪姑姑練重訓,讓她蹲得下、手能舉!烏烏醫師:長輩人生到最後都能走能動,就是最好的禮物

經過教練耐心指導,鄭陳金梅的手已經可以舉高,可以自行穿衣、洗澡。經過教練耐心指導,鄭陳金梅的手已經可以舉高,可以自行穿衣、洗澡。

上健身房運動  有人聊天好快樂

上健身房運動的另一個收穫,是與人互動。

陳姵君說:阿嬤個性活潑、喜歡講話,帶她上健身房,可以讓她接觸人群,現在看起來,確實滿有幫助的。」《50+》採訪當天,等待上課的空檔,鄭陳金梅輕鬆與其他學員閒聊,運動時,教練、孫女在旁加油,也讓她愈練愈起勁。

鄭陳金梅運動時,孫女陳姵君(右)在旁陪伴,讓她心情愉快。鄭陳金梅運動時,孫女陳姵君(右)在旁陪伴,讓她心情愉快。

去(2024)年12月,鄭陳金梅還報名參加健身房的聖誕老人硬舉大賽。性格開朗的她,當時認為自己一輩子沒有上台,不知道上台比賽是什麼樣的滋味,所以決定參賽。貼心的陳姵君,特別向健身房確認,即使阿嬤沒有達到標準,是否也能有獎勵性的東西,讓阿嬤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健身房討論後,決定無論結果如何,都會頒發獎狀和獎牌。

比賽當天,現場觀眾的歡呼聲超出預期,鄭陳金梅成功舉起了45公斤的重量,在台上笑得十分燦爛。

在教練指導下,鄭陳金梅手持單邊8公斤重的啞鈴負重行走,增加身體穩定度。在教練指導下,鄭陳金梅手持單邊8公斤重的啞鈴負重行走,增加身體穩定度。

問陳姵君為什麼願意每週從台北市開車到汐止來回接送阿嬤上健身房,她說,她和阿嬤的感情很好,直到大學,都是阿嬤幫她準備早餐,大學課表不固定,阿嬤前一天還會問她隔天幾點起床,「以前阿嬤照顧我們,現在換我們照顧她。」

如果你也想帶高齡長輩運動,要注意哪些事?以下綜合整理陳姵君和教練的建議:

1. 了解個人身體狀況

每位長輩的病史不同,須依個別狀況,如帕金森氏症、是否有裝人工關節、更年期後骨質變化等安排課程。

2. 遵照醫囑

運動不能取代藥物,應持續服藥,並與醫療專業配合。

3. 教練要有經驗、有耐心

帶高齡長者運動,須熟悉相關病況與身體限制,並具備高度耐心與細心,而非使用訓練年輕人的方式,所以應慎選教練。

4. 安全與穩定性設計

若高齡長輩不良於行或體能衰弱,初期應以坐姿訓練為主,使用輔具固定身體、協助站立或移動,再逐步加入進階訓練。

5. 漸進式負重訓練

高齡者身體狀況通常不會像中壯年那樣穩定,這週可以做到的動作,下週不一定可以,所以每週訓練強度安排需有彈性,以確保安全為優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