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頻尿睡不好?腎臟科醫師、物理治療師:4個方法,改善夜尿困擾

靠飲食和運動改善夜尿,助你一夜好眠。
靠飲食和運動改善夜尿,助你一夜好眠。
2025.04.04
22,443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

靠飲食和運動改善夜尿,助你一夜好眠。

作者|50+編輯部 2025.04.04

責任編輯|王美珍22,443

文章用聽的
00:00 05:41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夜間頻尿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對高齡者而言尤為重要。除了尋求醫療協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改善夜尿的關鍵!《50+》整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物理治療師王子娟及食補達人林秋香等人的4個實用方法,從運動到食補,有效改善夜尿,從而提升睡眠品質。

方法1. 桌邊抬腿消水腫

《睡前這麼做,與夜尿徹底告別》一書指出,夜間頻尿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研究顯示,約7~8成的長者因夜間尿量過多導致頻繁上廁所,而水腫正是關鍵因素之一。當水分滯留於下半身,入睡後會回流至上半身並轉化為尿液,導致夜尿增加。因此,改善水腫有助於減少夜尿。

有效的自我保養方式包括傍晚抬腿、穿彈性襪、左右搖擺體操、傍晚散步、桌邊深蹲,這些方法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水腫。其中,桌邊抬腿特別簡單實用,只需坐在椅子上,將雙腿放在桌面或較高處,使雙腿高於心臟,停留15~30分鐘,即可幫助下肢回流,降低夜間尿量。

方法2. 做5510口訣練骨盆底肌

根據《優活健康網》〈咳嗽、打噴嚏⋯不小心就漏尿?更年期必做「口訣操」有效改善尿失禁〉報導,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指出,骨盆底肌肌肉訓練是一種物理治療,透過主動收縮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進而提升尿道括約肌的力量,有效改善頻尿與尿失禁問題。只要掌握「懂得收、收得住、動得好」的原則,就能幫助改善更年期漏尿。(相關閱讀:一大笑、咳嗽就漏尿?女性40後必做骨盆底肌訓練:用一條毛巾練下面的肌肉,從此和漏尿說再見

訓練骨盆底肌的第一步是找到正確的肌肉群。可以選擇舒適的坐姿,將毛巾貼合陰道口,緩慢收縮並夾緊肛門,感受到的收縮肌群就是骨盆底肌。接著,可運用枕頭或球夾在大腿中間,慢慢收縮骨盆底肌,感覺像將肌肉往上提起。

訓練頻率建議為每次收縮5秒、放鬆5秒,重複10次為一回合,每天做3回合,這就是「5510口訣操」。持之以恆,便能有效增強骨盆底肌,改善相關問題。

陳怡同物理治療師(圖右)指出,先找到舒服的坐姿,讓毛巾貼合陰道口,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陳怡同物理治療師(圖右)指出,先找到舒服的坐姿,讓毛巾貼合陰道口,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

運用枕頭或球夾在大腿中間,練習收縮5秒鐘、放鬆5秒鐘,以10遍為1回合,每日做3回。運用枕頭或球夾在大腿中間,練習收縮5秒鐘、放鬆5秒鐘,以10遍為1回合,每日做3回。

方法3. 多吃南瓜籽、茄紅素、大豆異黃酮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腎臟求救中》一書中指出,除了運動訓練外,利尿食物也需在正確時間攝取。睡前兩小時應減少咖啡、茶、酒精與水分攝取,並避免食用利尿效果明顯的食物,以免夜尿增加影響睡眠。這些食物包括柑橘類、西瓜、釋迦、酪梨、火龍果、奇異果、香蕉、草莓、番茄、檸檬、冬瓜、海帶、紅豆、薏仁、黑豆等,建議白天攝取以幫助排除水分、改善下肢水腫。

此外,因年齡老化導致的過動膀胱與攝護腺肥大問題,建議40歲以上者補充有助泌尿系統健康的營養素,如南瓜籽、茄紅素、大豆異黃酮、鋅、硒,以維持膀胱與前列腺健康,減少頻尿困擾。

方法4. 四神湯加新鮮山藥

四神湯食補達人林秋香指出,傳統四神湯由山藥、薏仁、芡實和茯苓組成。然而,市售四神湯多以祛濕與抗癌功效較強的薏仁為主,僅含少量山藥片。她建議,若能加入新鮮山藥,可進一步提升營養價值。

四神湯的藥材具有健脾益胃、利濕及安神等多重功效,是一款溫和且不燥的平補湯品,適合各種體質。食補料理達人林秋香提醒,進補應著重於「食」而非「補」,可依需求調整藥材比例。

增加茯苓比例可強化安神效果,而芡實與山藥則有助改善頻尿與夜尿,提升睡眠品質,使四神湯成為兼具養生與日常保健的佳品。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