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的人,常傷身又解決不了問題!如何把事情搞定卻不煩惱?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5個秘訣

深思熟慮是必要的,但是煩惱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深思熟慮是必要的,但是煩惱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2025.03.24
46,233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

深思熟慮是必要的,但是煩惱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作者|50+選讀 2025.03.24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46,233

文章用聽的
00:00 07:31 1

文/稻盛和夫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每天只會生氣、抱怨和發出不平之鳴的人,他們的臉色總是很陰沉,呈現不健康的狀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可以說是專門為心的修行而設的道場……只有持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才能活出豐盛。」不妨參考他的見解,練習做到不煩惱。

人類總為人生當中的各種問題感到煩惱,但是我並不這麼做,同時也會勸別人「別煩惱」。

深思熟慮對人而言是必要的,但是煩惱不一樣,煩惱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並不能帶來任何好處;煩惱只會讓人浪費掉寶貴的光陰

當工作遇到困難或瓶頸時,通常我會思考、再思考,思考到答案出現才停止,但是等到答案出來、做好對策,我就不再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盡人事做決策後就聽天命  拒絕提前煩惱未知之事

想要不煩惱就解決問題,秘訣就是不要想超過或想太多,決策訂出來之後,就應該採取「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

然而,光是考量出解決方法,問題不一定就能全部解決,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人總是不停地煩惱。我只能勸這種人必須自己想辦法「不去煩惱」,這是唯一的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據我所知,這種人通常在立定決策之後、結果尚未呈現之前,一直忍不住煩惱。心中總是惦記著:「能順利解決嗎?解決不了嗎?」問題是,就算不斷煩惱,對解決問題而言也沒有幫助。劍已出鞘,接下來不就是等待了嗎!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天命揭曉而已。

費盡心思考慮出來的對策,誰也不知道結果是吉是凶?既然不知道,提前去煩惱還不知道的事,這樣的做法有意義嗎?這就是我的想法。

結果如果是好的就沒有大問題,如果結果不如預期或出現大凶,不就會再度陷入更大的煩惱當中?

假設結果的損害比預想來得大,這也是沒辦法預防的呀!「覆水難收」,想把潑在地面的水收回來,有何意義可言?

如何擺脫煩惱?稻盛和夫的5個秘訣

與其為受到損害而煩惱,不如為了未來可能的利益而更加努力工作,這樣做的話,不就沒煩惱了?所以「不去煩惱」,就是從煩惱的境界中解脫的最佳方法。但是要如何做才能做到凡事不去煩惱呢?

1. 如果有時間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

2. 保持謙虛絕不驕傲

3. 每天自我反省,反省與煩惱完全不同

4. 知足和感恩自己活在人間

5. 秉持寧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心而活(相關閱讀:真正的愛自己!吳若權:不是過度自我中心,而是活得像雲一般自由

不花時間憎恨  懷抱恨意是一種自傷

就人類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來看,除了煩惱,人類還會抱怨和憎恨。例如有人被殺,受害者的家屬對犯人的仇恨心、憎恨心一定非同小可。

我沒有立場也不想否定受害者的仇恨和憎恨心。對那些孩子被殺死的父母親而言,當然他們會憎恨犯人,因此如果有人問我:「應該如何處置殺人犯?」我的答案會是:「即使處以死刑,我也沒有意見。」基本上,我認為犯罪者受到合理的處罰是對的,但是我也認為,不要對罪犯抱持著恨意才好。也就是說,受害者的家屬應該盡可能地不去憎恨犯人。

或許有人會反駁我的想法:「你又不是當事人,有什麼立場這樣說?」這樣的反駁也很合理。但是,雖然我不是當事人,只是站在門外的第三者,或許根本沒有立場說話,我還是覺得人類不應該具有憎恨或仇恨的想法。

因為不管你多麼憎恨犯人,死去的親人還是無法回來呀!再者,每天懷著仇恨和憎恨的心情,久而久之也會產生副作用,造成心理、甚至肉體上的傷害。(相關閱讀:丁菱娟專欄|為何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不是因為偉大,而是「放過自己」

人活在世上的任務是提升心智  寬恕是重要的修行

我發現那些每天只會生氣、抱怨和發出不平之鳴的人,他們的臉色總是很陰沉,呈現不健康的狀態。雖然沒有實際的證據,但是我聽說一個經常發怒、憎恨和抱怨的人,體內可能會分泌出某種會傷害自己身體的荷爾蒙。

心理影響生理的案例時有所聞。例如,大家都知道太擔心的時候,可能會引起胃潰瘍,照理說,堅韌無比的胃壁連強酸都不能輕易讓它動搖,為何會開了孔呢?主要是因為緊張或擔心的時候,胃部會分泌一種讓胃壁細胞抵抗力轉弱的荷爾蒙。

讓憎恨心付諸流水,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卻很難;即使你不去恨,逝去的親人還是回不來。然而,若要讓往生者的靈魂得到安息,「寬恕」是非常重要的做法。

如果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任務是提升心智,那麼對人類的感情而言,最具矛盾性的功課就是「原諒那些不能原諒的事情」,或許這才是人類最重要的修行課程吧!這樣的考驗或許比財產、名譽被奪的遭遇還更難面對,然而也因此,當人類能夠跨越這樣的障礙時,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透過這種提升,人心會更進化,靈魂也會更加充滿光輝。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的哲學(暢銷紀念版):人為什麼活著》,天下雜誌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