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就別坐!預防老後臥床,高齡醫學專家建議養成3個好習慣

不想老後臥床,除了留意健康數據,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同樣重要。
不想老後臥床,除了留意健康數據,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同樣重要。
2025.03.21
99,645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

不想老後臥床,除了留意健康數據,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同樣重要。

作者|50+編輯部 2025.03.21

責任編輯|王美珍99,645

文章用聽的
00:00 07:35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骨質疏鬆和肌力不足容易引發跌倒骨折、長期臥床的危機,因此現在愈來愈多人勤上健身房做重訓。然而,想預防老後臥床,除了提高骨密度和肌肉量,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也很重要!《50+》為你整理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陳芳萍、日本名醫石川恭三和前馬偕醫學院長照所副教授黃惠璣的3個建議,簡單卻重要。

1. 常常活動身體  能站就不要坐

跌倒是老後臥床的常見原因,許多長者因跌倒導致骨折,進而影響行動能力,最終需要長期臥床。因此,預防跌倒,就能大幅降低老後臥床的風險。

許多人認為跌倒主要與骨質疏鬆有關,但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指出,即使骨質密度正常,仍可能因肌少症、關節退化、握力不足、平衡感變差或肥胖等因素而容易跌倒。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的骨質密度並不低,但由於骨骼周圍脂肪堆積,引發發炎反應,仍然容易骨折。

因此,如果日常生活中發現扭毛巾扭不乾、走在斑馬線上步伐緩慢來不及過馬路、或跌倒次數增加,就應視為警訊,因為這可能是行動能力下降的徵兆。

因此,預防跌倒除了留意骨質密度,更應勤動。例如,日常生活中,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停。與馬拉松或激烈運動相比,日行1萬步對關節負擔較小,卻能有效維持肌力與穩定性。此外,在家中可以利用裝滿水的寶特瓶進行簡單的舉重運動,幫助鍛鍊上肢力量。

而從性別的角度來看,男性的行動障礙多與肌少症與衰弱症有關,可以透過運動和蛋白質補充來強化肌肉量;女性則多源於肌少症和平衡感不足影響行動能力,因此除了肌力訓練,也可以透過深蹲、抗阻力運動或下肢訓練來改善平衡感。

只要養成「勤動」的習慣,讓身體維持良好的活動能力,就能減少跌倒風險,遠離長期臥床,享受健康自在的晚年生活。

2. 一天至少笑十次!實踐一、十、百、千、萬健康法

預防老後臥床的另一個方法,就是預防失智。失智會導致大腦功能退化,影響記憶與判斷能力,讓日常生活變得困難。隨著病程發展,患者的行動能力也會下降,容易步態不穩、方向感變差,增加跌倒風險。一旦跌倒受傷,復原緩慢,可能因此長期臥床。此外,失智症還會影響吞嚥與營養攝取,導致體力流失,加速肌肉萎縮,使行動力進一步惡化。因此,預防失智是遠離臥床的關鍵。

日本名醫石川恭三提出「一、十、百、千、萬」健康法,幫助維持身心健康,延緩老化。他認為這5個簡單習慣能降低失智與臥床風險,包括:

「一讀」,每天讀一篇有資訊量的文章,如報紙社論,幫助大腦活化、刺激認知功能。「十笑」,一天至少笑十次,有助提升免疫力、減緩壓力,並促進腦部健康。「百吸」,每天深呼吸一百次,穩定情緒、降低血壓、放鬆肌肉。「千字」,每天書寫一千字,如日記、筆記,能促進手眼協調,維持腦部運作。「萬步」,每天步行一萬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跌倒風險,並提升記憶力。 

石川恭三強調,大腦與身體一樣,愈用愈健康。長期不使用某些機能,就容易衰退,例如記憶力下降或行動能力減弱。透過閱讀、運動與社交來刺激腦部,能保持活力,降低失智與臥床風險。

3. 保持生活的樂趣

維持興趣也是預防自己老後臥床的重要方法。當一個人對生活充滿熱情,就會自然地想辦法保持身體健康,以確保能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失去興趣,生活變得單調乏味,不僅容易陷入消極狀態,身體機能也會快速退化。有人因為缺乏動力而變得不愛活動,進而影響行動能力,最終可能長期臥床。因此,為了讓自己年老時仍能行動自如,維持興趣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前馬偕醫學院長照所副教授黃惠璣的母親就是一個例子。她一直夢想著能親眼看到阿里山的日出,這份期待成為她努力維持體力的動力。當家人擔心她年紀大、體力有限,認為看日出不如在家看電視時,她堅持說:「是我要去看日出,又不是你們去。」(相關閱讀:102歲母親雖失智,去世前一天還能站,最後1小時還能吃!長照學者黃惠璣:高齡長輩不臥床的5建議

為了這趟旅程,她開始訓練自己使用拐杖和輪椅,適應輔具,以確保自己能夠順利成行。最終,她在89歲時如願站在阿里山,親眼見證美麗的日出。這個夢想不僅讓她保持行動力,也帶給她無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黃惠璣在母親89歲那年帶她上阿里山看日出。(黃惠璣提供)黃惠璣在母親89歲那年帶她上阿里山看日出。(黃惠璣提供)
許多人害怕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反而減少活動,甚至選擇待在家裡不外出。其實,真正讓人退化的不是年齡,而是缺乏讓自己持續行動的動力。只要有興趣和目標,無論年齡多大,都能夠維持一定的行動力。為了未來能夠自由行動、享受生活,從現在開始培養興趣,並為了實踐興趣維持健康,就是預防臥床的最佳方法。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