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CNN、Media News Today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睡得好,大腦更健康!專家認為,擁有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大腦維持其清除老廢物質的能力,對於維持大腦的認知功能非常重要。近來一項研究更指出,如果白天時總是感到疲倦或嗜睡,可能代表著在未來有更高的失智風險。
你經常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或疲倦嗎?如果這個狀況長期持續,那麼可能得多留意了。最新研究指出:這可能表示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
根據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白天有嗜睡或是精神不濟狀況者當中,有35.5%罹患了運動認知風險綜合症(MCR),而沒有嗜睡或疲倦狀況者,其比例則僅有6.7%。
運動認知風險綜合症的主要特徵包括步行速度緩慢和記憶力減退,雖然還不至於到影響日常生活,但通常罹患此症狀者,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一倍以上。
白天嗜睡者 更容易出現早期失智前兆
法國圖爾大學醫院老年醫學助理教授維克托瓦.勒羅伊(Victoire Leroy)認為,這個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與失智症風險之間有相當關聯性,若能及早加以改善,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研究針對445名平均年齡76歲的成年人進行試驗,記錄了他們的運動步態、睡眠品質與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相關數據,以及是否有日間嗜睡、對日常活動缺乏熱情等情形。
在平均約3年的追蹤期內,36名參與受試者出現了運動認知風險症候群(註:以下簡稱為MCR)的症狀。與睡眠品質好的人相比,睡不好的人罹患MCR的風險略高,而若加入睡眠品質參數比較,白天有活動功能障礙者,罹患MCR的風險則提高至3.3倍。
勒羅伊說明相關機制:「睡眠對於清理大腦累積的神經毒素發揮了作用。此外,先前也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體內累積了更多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質。」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日間功能障礙是唯一與MCR風險顯著相關的因素,然而,當患者處於失智症早期階段時,大腦的病理變化會擾亂睡眠,因此睡眠障礙也可以作為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早期預測指標。
留意不正常的疲累 睡眠呼吸中止症更易導致晚年失智
上了年紀的人固然可能比年輕人更容易在一天的活動後覺得疲累或缺乏體力,但如果白天過度嗜睡,例如在吃飯或社交活動時睡著,就超出了正常的疲勞範圍,可能與潛在的睡眠障礙有關,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慢性失眠等。
特別是對於40歲~50多歲的中年族群來說,白天過度嗜睡、睡眠模式不規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睡眠問題,可能會增加未來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中年時期的睡眠障礙,可能會導致神經退化性病變,並在晚年發展為失智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可能增加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和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
改善睡眠品質要趁早 護大腦讓自己好睡的5個習慣
神經病學家史蒂夫.奧爾德(Steve Allder)博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表示,儘早解決睡眠問題非常重要。(相關閱讀:失眠如何入睡?臨床心理師吳家碩:睡前4B誘眠法,做這4件事晚上睡得好)
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促進良好的睡眠品質,包括:
1. 設定固定的就寢時間
2.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3. 限制睡前使用螢幕的時間
4. 每天維持固定時間、時長(7~8小時為最佳)的睡眠
5. 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例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每週至少 150 分鐘。
研究團隊並認為,從這個研究可以得到的結論之一,就是我們應該更看重自己的睡眠品質。「長期有睡眠障礙或困擾者,應該更積極尋求醫師的治療與協助,提升睡眠品質,可能對大腦健康和預防失智症帶來莫大的好處。」勒羅伊說。
此外,也有許多其他措施有助於在老化過程中保護大腦的健康。例如健康均衡的飲食、控制體重,維持身體和大腦的活躍,以及治療聽力減退等等,都是增加大腦活性、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方法。失智症固然和遺傳等先天因素有關,但後天可改變的因素也至關重要。
而如果高齡者已經有行動不便的困擾,那麼進行物理治療或復健,以及在家中裝設扶手、清除雜物,也可以預防因行動力下降可能導致的跌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