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隨年紀增長,身上難免出現一些慢性病,因而產生多重用藥情況。然而,不當用藥很可能導致交互作用,甚至致命!台北慈濟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分享常見的多重用藥情形和避免方法。
身體不舒服時,我們總是希望能透過藥物改善或減緩症狀。不過,不當用藥,很可能產生風險,嚴重時甚至致命!
談起多重用藥,台北慈濟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就有一個非常難忘的案例:
有位近70歲女性,因罹患高血壓服用利尿劑,再加上患有憂鬱症,因此還服用抗憂鬱劑。有一天,先生推著輪椅送她來門診,告訴醫療團隊,這位女性不僅已經全身虛弱、意識不太清楚,甚至走路都不太能走了。
醫療團隊立刻幫這位女性抽血,檢查後,驚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非常低,已經有生命危險,因此辦理緊急住院。經過了近2個星期的治療和復健,並調整用藥後,才終於恢復正常。「這是我遇過最嚴重的狀況。」劉修勳說。
多重用藥是什麼?醫師:用藥超過8種,最好去醫院評估
什麼樣的情況會形成多重用藥?
劉修勳解釋,目前在不同醫院、學術期刊中,對於多重用藥的定義並無嚴謹定論。不過,有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同時有5種以上用藥,大約有50%機率會產生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如果同時有8種以上用藥,幾乎100%會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有些對病人沒什麼影響,有些影響會蠻大的。」
那麼,藥物種類該如何計算?他舉例,假設一位長輩因為高血壓而服用3種藥物,又因為糖尿病服用3種藥物,加起來就是總共服用6種藥物。有些醫師開立傷胃藥物時,會為病人加開胃藥,這也算是1種。
因此,以現實狀況來看,如果家中長輩慢性病多,很難避免同時吃5種藥物。「不過如果超過8種,可以去醫院看看哪些用藥比較不需要,可以減掉。」
4種常見的多重用藥 最嚴重可能致死!
劉修勳指出,目前最常見的多重用藥大致有以下4種:
1. 高血壓藥物與憂鬱症藥物
在高血壓藥中,有種藥物為「類利尿劑」(Thiazide),主要作用在遠端腎小管,除了可以降血壓,也會增加鈉離子排泄。如果長輩又同時罹患憂鬱症、焦慮症,並服用SSRI、SNRI這類抗憂鬱藥物。兩種藥物一起服用,就可能導致低血鈉,並造成全身無力、癲癇,嚴重可能致死。
2. 保栓通和制酸劑(胃藥)
保栓通是抗血小板凝集劑,用於保護血管。「但病人如果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病史,因此服用制酸劑,也就是胃藥。制酸劑和保栓通會起交互作用,讓保栓通的效果變差。」特別是胃藥中的「耐適恩錠」(Nexium),目前已有證據指出會和保栓通起交互作用。
3. 嗎啡(或類嗎啡)與抗癲癇藥
有疼痛問題的病人,若使用了嗎啡或類嗎啡藥物,同時又為了治療神經痛而使用抗癲癇藥「加巴噴丁」(Gabapentin)來穩定神經,就會產生交互作用而抑制呼吸。「但通常會這樣一起使用的病人,通常是罹患較末期疾病,因此這種交互作用很難避免,或許是必要之惡。」
4. 安眠藥與抗憂鬱劑
安眠藥和抗憂鬱劑都會增加跌倒風險,兩者一起服用,將提高跌倒、頭暈風險。「但偏偏很多睡不著的長輩都有憂鬱症,因此兩種藥物很常一起開立。」
此外,若長者本身罹患失智症,服用含有抗膽鹼成分的抗憂鬱劑,將惡化失智表現。他解釋,安眠藥中含有鎮定劑成分,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會增加失智可能性。因此,兩者一起服用也會拉高風險。(相關閱讀:預防失智、糖尿病飲食法!醫師:一天一餐不吃醣,主副菜這樣搭)
他提醒,如果長輩原本不會頭暈,最近卻常抱怨自己頭暈,甚至還會跌倒,家屬一定要特別留意。
如何降低多重用藥風險?選自費藥物、做藥物整合都是方法
然而,隨著年紀增加,高血壓、高血脂、失眠、憂鬱症、失智症等狀況在所難免。如何安全用藥?
一般來說,醫師擁有豐富看診經驗,會盡量避開這些藥物開立方式。但劉修勳坦言,有些新藥物是健保不給付的,病人如果不自費,只能使用較舊的藥物。
比方說,有一款治療失眠的新藥「達衛眠」(Dayvigo),目前沒有證據指出會增加失智或跌倒風險,但現在屬於全自費藥物。「所以醫生也很為難,最後還是回到病人的經濟能力。」他說:「我們會說明這些風險,看病人有沒有辦法接受,或是選擇用一些非藥物方式治療。」
另一方面,罹患多種慢性病的長輩,若同時在不同診所、醫院就診,也會增加多重用藥風險。
如果長輩都在同一間醫院看診,醫師可以整合評估藥物。「但假設長輩的高血壓藥是在A醫院拿,身心科藥物在B診所拿,再加上醫師開藥時,如果因為一些狀況沒連上雲端藥歷,很可能在沒確認的狀況下開藥。」此外,有些診所開藥時,還會把很便宜的藥直接送給病人,這些也不會申報到雲端。
他建議,若長輩同時服用8種以上藥物,家屬可以帶到醫院的老年醫學科,或找有做藥物整合的醫師確認,而且務必把目前服用的所有藥物都帶來現場。醫師會依照病人的情況,綜合判斷可減掉哪些藥物。(相關閱讀:陪長輩看病,如何避免問題沒解決要跑好多趟?準備3項關鍵資訊,跟醫師不再雞同鴨講)
比方說,若長輩已經高齡、臥床、身體非常虛弱,高血壓只要控制在150(mmHg)以下即可,這樣一來,就可以減掉幾顆藥。另外,研究也指出,降血脂藥物需服用5年以上才有效果,「如果長輩已經90多歲,還要不要吃降血脂藥物?這就有討論空間。」他說。
服用藥物,是為了幫我們控制疾病,而非帶來更多危險。多重用藥帶來的風險, 一定要多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