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One-Forty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在台灣,每5位失智症照顧者中,就有1位是外籍看護。隨著外籍看護逐漸成為家庭重要照顧幫手,若語言和照顧知識不足,很容易產生摩擦。非營利組織One-Forty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合作發起「外籍看護失智照顧培訓計畫」,幫助失智症家庭解決問題。
當長輩罹患失智症,許多家庭會尋求外籍看護協助照顧。但是,若缺乏適當訓練和妥善溝通,外籍看護的加入,反而會衍生更多問題。
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告訴《50+》,他們曾拜訪了一個失智症家庭,看到令人心疼的照顧現場:
由於父親突然確診失智症,這位近40歲的男性請了一位外籍看護來到家裡。但因為語言溝通障礙,母親與看護之間出現許多衝突。某天回家後,他突然發現,母親竟然請看護離開了!
在長達半年的看護空窗期內,平日,由母親獨自照顧父親。但因為女性力氣有限,有次,父親不小心在家裡跌倒了,母親只能打電話給正在開會的兒子,請他回家幫忙。時間一久,兩人都瀕臨崩潰……。
「後來,他們重新請了一位移工。我們提供教材,幫助移工學習如何照顧失智者,他們就相處得蠻好的。」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說:「這位雇主告訴我們,有了移工幫他處理日常照顧,讓他和父親終於可以回到父子關係,母親和父親也重新回到夫妻關係,不用每天陷在吵架和衝突之中。」
當外籍看護已成為失智症家庭的關鍵幫手,如何協助他們擁有足夠的照顧技巧和溝通能力,讓照顧之路走得更順暢?更重要的是,讓失智長輩獲得更好照顧,家屬也更放心?
Q1:什麼是外籍看護失智照顧培訓計畫?
「外籍看護失智照顧培訓計畫」由One-Forty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合作發起,從移工角度出發,設計出一系列的免費失智症照顧資源。
內容包含:失智症照護手冊、教學影片、線上社團和實體工作坊,教材為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多國語言,方便移工理解。難得的是,從教材到實體課程,通通不收費。
1. 失智症照護手冊
包含失智症衛教、與失智症者的互動技巧,以及如何察覺自己的照護壓力等,並同時推出實體和電子版。陳凱翔表示,一年內,電子版手冊已有1,800位家屬下載,顯示社會確實有此需求。
2. 教學影片
內容從失智症照顧到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覺察,例如,如何增進睡眠品質等。由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搭配母語翻譯老師講解。
3. 線上社團
專為移工打造的線上支持團體,移工可在社團分享自己的照顧問題,彼此協助、鼓勵。One-Forty也會從中篩選重要議題,請劉建良拍攝影片解答。
此外,社團內也不乏經驗豐富的照顧者,常以前輩身份分享建議。「有位移工來台灣大約13年,照顧過5位失智長者,很常幫大家回答問題。」陳凱翔笑說。
4. 實體工作坊
One-Forty也提供實體課程,供移工進修。陳凱翔表示,有些移工住得比較偏遠或不方便休假,也可以透過線上影片或社團獲取資源。
One-Forty舉辦的實體工作坊,照顧移工們正認真學習溝通與照顧技巧。
Q2:為什麼失智症家庭需要這項培訓計畫?
陳凱翔表示,One-Forty創辦以來,針對外籍移工開設了許多中文學習、理財教育、生活文化等課程。第一線與移工接觸,他發現,移工在家庭照顧上,遇到許多困難。特別是罹患失智症的長者,更是耗費心神。
「他們會分享阿公、阿嬤的情況,比方說,情緒起伏很大、晚上不睡覺;或是阿嬤明明吃過飯了,卻說自己沒吃,讓移工被家人罵。」只要對失智症稍微有些認識,一聽到這些情形,大概就能隱約察覺長輩的狀況。但不熟悉失智症的移工,卻容易因此不知所措,甚至形成與長輩、家屬之間的誤會和衝突。(相關閱讀:外籍看護照顧中風媽媽6年沒逃跑,還讓全家有笑容!這個家庭如何與看護相處,幫助彼此成為神隊友?)
2023年初,One-Forty針對全台移工作了一份失智症大調查,共有超過300位正在照顧失智長者的移工填答。數據顯示,超過7成移工因照顧感到心力交瘁,6成移工不了解失智症,希望增進自己的照顧技能。「全台灣32萬個失智症家庭,1/5由外籍看護照顧,以後可能還會更多。」陳凱翔說。
移工的失智症照顧訓練,迫在眉睫。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也一同參與課程。
另一方面,長期照顧與陪伴失智症家庭的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也早早發現此問題,但他苦於語言障礙,不知如何接觸移工團體。
「家屬當然是照顧的Key Person(關鍵人),可是白天時,大多由外籍看護獨力照顧,遇到狀況,他們也要第一個面對。如果語言不通,又沒受過失智症照顧訓練,很容易感到挫折。」他說。
劉建良的醫療團隊設有一個約600人的失智家屬社群,觀察了許多失智症家庭後,他發現,照顧者如果能和失智症病人培養良好的互動關係,將是一個好的開始。因此,他主動接觸One-Forty,雙方一拍即合,共同開發出這套培訓計畫。
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向移工解說失智症照顧技巧。
Q3:培訓計畫的重點是什麼?
「照顧有不同層面:知識、技巧和態度,其中,態度是最重要的。」劉建良表示。
因此,在照護手冊中,他提出「STEEP」5大互動技巧,分別是S(Smile微笑)、T(Thanks謝謝)、E(Eye Contact眼神接觸)、E(Embracing the moment擁抱當下)、P(Patience耐心)。「這些技巧都不需要語言,對移工來說是很好的工具。」
劉建良笑道,平時與患者相處時,他便常運用「擁抱當下」的技巧,不指責、不糾正。
「有次,一位阿嬤一直說我是她的某個孫子,還說,你爸爸真孝順,又叫你來看我。我就回:『對呀!我爸爸很關心你,要我兩個月看你一次。』」另外,有些患者已就診10年,每次仍然搞不清楚他的名字,喊他「陳醫師」、「林醫師」;也有些初診病患,一進診間就說,自己認識他好多年了。劉建良笑說,遇到這種狀況,順著患者的話就好了。「如果你讓病人知道自己說錯,他會有挫折感,下一句就不敢講了,更難評估他的狀況。」
此外,他也強調,多數家屬或照顧者都會希望失智症患者能「乖乖的」,總是把病人當成該治療或修正的對象。但若能把疾病和患者分開思考,由失智症者、照顧者、家屬、醫療人員共同面對疾病,會是更理想的狀態。
「失智後,並不是永遠『壞掉了』。如果長輩90%的時間是正常的,只有10%有問題,要讓外籍移工了解,該處理的是患者『壞掉』的時候,其他時間要用對待正常人的方式應對。」他說。(相關閱讀:照顧早發性失智父14年,請過20多個外籍看護!張姮燕:爸爸不是包袱,感謝還有時間道謝道愛道別)
Q4:這套培訓計畫,特別適合什麼樣的家庭?
陳凱翔建議,若家裡的移工剛來台灣,中文能力較弱時,可以透過One-Forty的中文課程和失智症照護多語教材學習。此外,若長輩已開始出現失智傾向,或家屬希望防範未然,也可以讓家中移工提前準備。(相關閱讀:與你有關的服務|不再擔心失智長輩走失!警察局「自願指紋捺印」是什麼?4問題一次看懂怎麼申請)
劉建良則強調:「雇主應該理解,讓外籍看護參加培訓,雖然你需要自己顧,可能累個一天,但我覺得,要把它當成照顧的投資。」
他指出,當家人發現外籍看護的照顧溝通技巧欠佳,常常和長輩起衝突時,就很適合參加培訓計畫。如果家裡近期要聘請看護,他也建議,家屬可以先研讀資料,等到外籍看護報到後,再將資料提供給對方。「仲介公司負責人也應該學習,因為他幫助的是數十位外籍移工,說不定比雇主更重要。」
Q5:如何參與外籍看護失智照顧培訓計畫?
失智症照護手冊和影片教材,可在One-Forty網站上免費下載。若家中聘請的印尼籍看護正在照護失智症家人,也可以加入此線上社群,了解更多照顧資訊,即時獲取培訓課程消息並免費報名參與。
照顧失智長輩,身邊絕對需要好幫手。當外籍看護具備了更多照顧知識和溝通技巧,就能協助家屬,讓這段艱辛的歷程走得更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