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丁菱娟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人至中年,為什麼老同學的存在更重要了?世紀奧美公關、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笑說:「大家年紀差不多,沒有利害關係。而且,只有他們才知道,你以前是什麼『底』!」她與五專同學們相識於青澀的15歲,這幾年來,她們常常聚餐、出遊,每年農曆初四還一起「回娘家」,儀式感十足!她們知道,不論到了幾歲、身分有何改變,只要見到彼此,大家永遠是當年那個天真無邪的自己。(本文出自《50+週刊》:老同學如何成為新朋友,找回青春的自己?同學會感情不散指南)
「有些回憶,時間久了自己也忘了。但同學可以幫你找到人生的碎片,把拼圖拼起來。」談起自己親愛的同學,丁菱娟滿臉幸福地說。
她與銘傳五專觀光科的同學自15歲相識至今,拜通訊軟體之賜,這幾年來,她們陸續找回彼此。當年,全班同學共35人,到目前為止,群組人數已來到28人,幾乎全員到齊。
這群同學時常相聚在一起,不管是生日、年前尾牙,偶爾相約爬山、小旅行,或是每年農曆初四舉辦「回娘家」活動,她們珍惜彼此,用心經營這份得來不易的情誼。只要有旅居國外的同學回台,大家也一定抓緊時間碰面。
「30~40歲是人生最累的時候,50歲以後,大家慢慢淡出職場、家庭責任也減輕,可以慢慢把同學找回來。」她說:「就像我這群同學,我們應該可以互相陪伴到最後。」
跟同學相聚最輕鬆 不用重新自我介紹
中年以後,為什麼相識多年的同學顯得格外重要?丁菱娟認為,同學相知於年少時期,彼此之間的情感真摯,而這種單純、自在的關係,正是出社會之後較難擁有的。
「工作上認識的同事、客戶多少有利益關係,很難敞開心胸說心裡話。如果要交新朋友,至少也要3~5年才能無話不談。但跟同學聚會,大家都好高興,因為不用介紹自己是誰。而且,只有他們才知道,你以前是什麼『底』!」
她笑說,班上很多同學都是跟五專時期的男朋友結婚,從戀愛再到成家、生子,一路以來大家都很熟悉,不需要花時間贅述。「我們每次講起來都很開心:那個某某當年都在樓下等你,下雨天還撐個傘,然後你都不理他,好可憐喔!」
因為認識夠久、關係緊密,不管是同學的先生、小孩,大家都叫得出名字。當孩子升上餐廳主廚、女婿經營了餐酒館,也不忘招待大家去用餐。彼此之間,就像家人一般親密。
同學不但知道你的過往,在彼此面前最不須偽裝,而且,同學還能幫你記得「連自己也遺忘了的自己」。
丁菱娟笑說,同學曾告訴她,自己以前上某堂課的時候都在神遊,總是一邊轉筆,一邊眼神空洞看著外面。
「我說,你們怎麼知道我在神遊?我那時候在寫新詩啊!大家就糗我:『對啦對啦!你在寫新詩。』」
她大笑:「天啊,原來我以前在你們心目中是一個眼神空洞、在做夢的人。」不論過了多久,青澀年少的自己,依然活在同學的心中,不曾走遠。 (相關閱讀:在老同學面前,不需要任何偽裝!臺大校友初心關懷協會:同學是最真摯的「老伴」,讓50後的人生不孤單)
每年初四「回娘家」 儀式感活動串起彼此的心
每一種關係,都需要用心經營,同學之間當然也是。丁菱娟與同學們透過各式聚會、互相關心,讓情感熱度不滅。
最有儀式感的活動,莫過於每年農曆初四的「回娘家」。這個活動從2015年開始舉行,而所謂的「娘家」,其實就是丁菱娟自家。
本來,同學們都是約在外面餐廳聚會,只是因為許多餐廳有用餐時間限制,吃完飯後,還得再換一個地方喝咖啡聊天。人數一多,地點就特別難找。
剛好,那時丁菱娟的新家剛落成,小孩也多在國外,家裡通常只有她和先生。因此她向先生商量,與其找外面的餐廳,不如來自家聚會。她向來好客又不拘小節,同學們來到家裡,心情也格外放鬆。「家裡的咖啡杯、盤子擺哪裡,他們比我還清楚!」 她笑說。
每年農曆初四,同學們就會到丁菱娟家開心聚會。
一開始,許多同學還在職場上,聚會時間不好安排。喬到最後,發現農曆初四是最大公約數,乾脆每年固定在這一天。
她笑說,因為自己不擅長料理,沒辦法煮一桌菜招待大家,而同學們也擔心主人太累,因此,大家便各自分配負責的菜色,每個人帶1~2道過去。「後來快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會在群組裡分配,比方說,這次有15個人要來,誰帶肉、誰帶魚?水果、甜點誰負責?分工下來,大家都很輕鬆。而且,大家回家前還會幫我洗完碗,真的很貼心。」
酒足飯飽之後,還有一個特別的「迎財神」儀式。
她分享,有一位特別擅長台語俚語的同學,總是會帶大家在陽台上對財神喊話。「她會說:『天公伯啊,你要帶給我們好運啊!福氣啊!』她講一句,我們跟著講一句,大家笑成一團!」笑語之間,新年的到來,也變得特別令人期待。
此外,2018年時,大家為了紀念相識45周年,還安排到日本奧入瀨溪賞秋楓。「那次之後,我覺得大家交流的頻次更多,對彼此更熟悉,相處就更自在、沒有顧慮了。」
現在,他們除了不定期相約聚餐、爬山,也會一起揪團跳Zumba健身,或是捐物資到育幼院做公益。「大家一起做有意義的事,蠻浪漫的,而且也會有共同目標。」(相關閱讀:國小同學睽違38年重逢,每月爬2次郊山當同學會!半百小山混搭團:人生下半場一起走,直到不能走為止)
一起運動、一起出國,同學們認真創造不同的回憶。
同學一起走過人生不同階段 你不是一個人
當然,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心靈支持、彼此陪伴。
丁菱娟說,同學們的個性大多正向、開朗,但當有人心情低落,大家也絕不吝於關懷。有時,幾個人約出來聊聊天,透過不著痕跡的鼓勵,將正能量帶給對方。「要是有人抱怨小孩的狀況,我們就會告訴她:You are not alone(你不是孤單的),小孩都是這樣的!我們要把自己活好一點,不要一天到晚專注在孩子身上,趕快來計劃下一次旅行。」
同學崔麗君則說,這群好同學最難得的地方,就是不管各自發展如何,都不攀比、不炫耀,保持著赤子之心,真心關懷彼此。她回憶,曾有同學罹癌、家人剛好不在台灣,幾個同學便到醫院陪伴她進行療程。病逝後,因為始終掛心著她,還特地籌辦了一場法會。「原本作夢看到她,發現她沒笑容。法會之後,夢中的她就出現笑容了。」她欣慰說。
一起走過青春年少,今年,剛好是大家相遇的50週年。
「大家都在問:你拿到敬老卡了嗎?有沒有嗶、嗶、嗶?(指刷敬老卡搭公車會發出3聲響)」丁菱娟笑說:「我們都說,這是『三聲有幸』,坐高鐵商務艙比較便宜欸!然後大家又開始想,接下來要去哪裡玩了,我們這些同學就是『齣頭』很多。」
同學徐美美也笑說:「我們都是『不老族』和『太吵族』!心態永遠不老,看電影、脫口秀……什麼活動都嘗試;而只要聚在一起,一點小事都能讓我們很開心、很吵鬧。」
人生旅途上,身邊有了相知相惜的夥伴,永遠都能找到樂子。無論過多久,丁菱娟和她的這群同學,還會繼續開心玩下去。
丁菱娟說,同學們的個性都活潑正向,互相感染之下,相聚時刻總是笑聲不斷。
熟齡經營友誼 如何輕鬆沒壓力?
熟齡階段,若想重新找回同學,好好經營友誼,怎麼做更順利?丁菱娟給出以下建議:
1. 有人主動號召,偶爾也輪流負責
群體中需要有人主動跳出來,扛起責任,號召大家參加活動。但也別忘了互相照顧,偶爾輪流負責籌辦活動,或是說好彼此如何分工。(相關閱讀:丁菱娟專欄|沒有主揪不成局!有熱心朋友是福氣,如何避免主揪人消磨熱情?)
2. 友誼至上,不強求
若有同學因為健康、家庭或經濟因素,無法參加某些活動,也不需要強求,彼此相處自在最重要。她說,有位同學常主動籌畫活動,但也會告訴大家:就算大家沒空參加,自己也會一個人去,希望大家不要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