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張成利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畢業38年後,張成利找回了失聯已久的小學同學,還組成登山團,定期一起爬山健身。他們相約,要一起走到不能走為止。
常有人說,出社會後的人際關係容易以功利為導向,遠不如學生時代的友情單純。這一點,張成利(阿利)和他的小學同學們深感認同。
阿利是台北市大佳國民小學第23屆畢業生,6年前,他和當年的小學同學們重逢,舉辦了一場睽違38年的同學會。隔年,他召集同學組成登山團,由他擔任團長,大家相約每2周一起爬郊山,看風景也練身體。但其實爬山不是重點,過程中一起吃喝、閒聊,才是這群同學真正的目的。
採訪這天,他們剛從劍南山下來。早早起床出發爬山,卻不顯疲憊,大夥你一言、我一語,嘻嘻哈哈地分享起這段往事。
畢業38年因臉書重逢 集結小學、高中同學組成「半百小山混搭團」
這場重逢,起源於一張因1987年琳恩颱風而泡水發皺的大佳國小畢業照。
「我有一張畢業照,當年因為家裡淹水,照片也糊了。但是我捨不得丟,護貝起來貼在冰箱上,希望哪天能找到同學,借照片來翻拍。」阿利感性地說。畢業38年後,他的願望終於成真了。
這些年來,這群同學的生活環境變化很大。像是阿利的老家因為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被徵收,改建為新生公園,而其他同學多半也搬了家,四散各地。當年沒有手機,有些同學甚至沒有家用電話,早就斷了聯絡。幸好,臉書讓他們找回彼此。
「一個很有心的同學透過臉書找到我,後來我們透過各種關係,找到20~30個同學,辦了一場同學會。我用這張畢業照編成影片,有位同學看了馬上掉淚。」
找到失聯同學後,張成利也順利翻拍了當年的畢業照。
隔年,阿利被推舉為同學會主辦人。平常就會帶太太和岳母一起爬山的他,決定把活動擴大舉行,結合返校、看老家、爬山和聚餐,讓大家可以依各自狀況參與。
過程中,同學們陸續加入Line群組,也慢慢建立起每2周相約爬一次郊山的習慣。這個名為「半百小山混搭團」的群組到2023年8月剛好滿5周年,團員32位。每年元旦早晨,他們還會約著一起爬山,儀式感十足。
之所以叫做「混搭團」,是因為初始團員包含了阿利的4位國小和3位高中同學。而團長夫人斯綺則是每次活動前,陪阿利一起場勘的重要幫手。(相關閱讀:退休5年爬32座百岳、獨自報名單車環島團!70歲符修蘭:退休後一人出門玩,自然會把朋友帶回來)
建立爬山「不談公事」的默契 只能開心聊天、吃吃喝喝
為了讓爬山團能夠長長久久,阿利建立了一些團規。首先,每次出團人數控制在15人以內,以確保能照料到每一位團員。此外,爬山行程風雨無阻,除非遇上颱風等重大天氣變化,否則皆照常舉行。
最重要的一點,是同學們說好了,爬山時「不聊公事」。
雖然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一定成就,例如,阿利曾是4A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其他同學也分別在學界、科技業擔任要職,還有團員是資深導遊和中藥零售商。但他們很有默契,爬山,不是為了利益而進行的社交活動,不說公事,才能讓同學相聚保持單純。
「我們是很純粹的爬山團體,也是小學感情的延伸。不想利用同學的人脈,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利,大家就是互相關心。時間到了,就來爬山。爬山時只會想說,自己今天準備的食物,不知道同學會不會喜歡?」同學Wendy說:「我們就是沒有親戚關係的家人。」
她笑說,爬山就像排毒,不管是身體或心裡的垃圾都可以排出去。她曾帶著一位心情不好的同事來爬山,幾次下來,驚喜發現對方開朗許多,開始願意主動分享。「這是一個善的循環。」
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再加上下山時間不好判斷,不好訂餐廳,因此他們也會為彼此準備午餐。
為了給同學帶來驚喜,每一個人都大費苦心。例如,高中同學立君擁有廚師執照,爬山時,他搖身一變成為大家的「行動吧台」,冰涼的豆花、冰淇淋都不怕麻煩地背上山。而同學建驊除了擔任大家的攝影師,用手機紀錄爬山的過程,爬山當天也會特地一大早起床,就為了讓大家吃到最新鮮的現切水果。
一邊爬山,他們會一邊回憶小時候。「小時候,建驊的書法寫得很好。左撇子寫書法,手會沾到墨,但是他永遠是書法比賽第一名。Vivian的文筆很好,常被老師讚美。」阿利說。
他解釋,從前學校分成甲、乙班,隔壁班同學建民當時雖然不同班,但因為對爬山有興趣,也加入這個團體。「建民本來可是爬百岳的,是為了我們降級喔!」而立君原本不愛運動,一直拒絕阿利的邀約。但後來卻帶著另一半縈之一起加入,因此也瘦下18公斤,身體更健康。
阿利表示,以前聽過一位山友轉述,曾經遇過一位90多歲的登山領隊。後來他分享給團員,大家聽了也很興奮。「我們相約,要一起走到不能走為止!」
笑鬧之間,時空彷彿回到30多年前。歲月或許會在臉上刻下痕跡,但是當這群同學聚在一起,心,都會是最初的樣貌。
登山隊隔週出發,風雨無阻。
同場加映:推薦給50後的登山路線
路線1:中埔山+福州山
從捷運辛亥站出站後,就可以開始登山。爬完福州山,剛好可以從麟光站搭捷運回家。路程約需要3小時。
路線2:和美山
位於新店,可以一邊爬山,一邊欣賞碧潭。路程約需2.5小時。
路線3:貴子坑
近捷運復興崗站,所需時間大約1.5小時。有山有水,下山後還可以在空地野餐。
團員Wendy提醒,雖然是郊山,但是爬山時千萬不要一個人行動,身邊要有熟悉路線的朋友。也要先查清楚路程長度、廁所在什麼位置,方便決定自己要帶多少水、如何分配水量。此外,身體狀況不好時不要硬撐,不舒服就盡快下山,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團員立君也建議,登山前可以先諮詢醫生,如果不小心抽筋,如何簡易處理。(相關閱讀:新手登山該準備哪些裝備?登山包怎麼挑?登山講師林乙華:想安全下山,該注意的7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