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專欄|一個人安靜沉澱的力量:人生有些事找誰訴說都沒用,講太多次還被嫌膩!如何自造「心境」?

洪雪珍專欄|一個人安靜沉澱的力量:人生有些事找誰訴說都沒用,講太多次還被嫌膩!如何自造「心境」?
2024.08.30
48,645

2024.08.30

48,645

文章用聽的
00:00 05:28 1

文/洪雪珍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人生總會遇到有些事,找誰訴說都沒用,如何不依賴他人、靠自己走出心煩?洪雪珍觀察,一個人遇到煩心事,懂得安靜沉澱清理、自我排解,其實是活得好的必備能力。

每個人總有心煩的時候,偏偏這件煩的事未必有解,找誰訴說都沒用;再多說幾次,別人也會厭膩。這時候,你怎麼辦?

無他,要懂得自我排解。

心事未必總能找別人說  排解煩惱應增加內求

隨著年紀增長,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沒法跟別人訴說;自我排解,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倒也不是你完全不跟人談心事,而是需要自我排解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一個人安靜地沉澱、清理,不是說個不停

換句話說,減少外求,增加內求,慢慢地你能夠訓練自己更厲害,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內求的方法,不僅在說你減少依賴別人來排解煩惱,也在說減少依賴外在環境。比如過去你有煩惱時,會大吃大喝一頓,或是到百貨公司大肆購買一番,傷身也傷荷包,卻未必能夠不傷心。只要是外求的方法,都是有個依賴,結果都會留下後遺症。不是完全不能求,而是逐漸減少這些依賴。

通常,內求的方法,不需要依賴別人,也不需要花錢,而且結果神清氣爽,不會有後遺症

她喪偶又照顧92歲洗腎母  心煩就去步道走3小時

我的同學3年前喪夫,最近92歲的母親也迅速衰老,每周要洗腎3次,狀況也越來越多。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是面對至親的人,難免要心煩。

由於要照顧母親,本來一年出國旅遊多趟的她不出國了,連最愛的芭蕾舞課一併停了。整個人被桎梏,困在藥水味裡,心煩加重。

還好,2年前在喪夫之痛下,她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登95峰95次。這周二是她的第95次,我們陪她一起走。她說,心煩時,來走一趟,3小時專心地走,大汗淋漓後,格外舒暢,比跟其他人訴說母親的病情有效果多了。(相關閱讀:爬山有什麼好處?都會女子Doris:心情不好時一個人爬山,視野遼闊就會看淡煩惱

這就是懂得自我排解!

進入心流的口袋名單  靠自己一個人就能轉換心境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我排解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有個重要原則:你能夠藉此進入心流的狀態,專心一志,渾然忘我,暫時擱下現實的一切

比如:有一條山路、有一條散步道、有一個嗜好、有一項運動、有一本書、有一部電影、有一張音樂專輯……口袋裡,要有這些名單。就像你有心臟病,隨身要帶著急救藥品,不時能夠往自己的心臟扎一針,活過來。(相關閱讀:彭樹君專欄|僅僅這一條,就抵禦所有低潮!今天起,替自己列一份私人幸福清單

像我另一個同學的嗜好是打毛線,只要一起針,她就進入心流狀態,一個忘掉世上煩憂的天地。所以,她的包包裡永遠有毛線、棒針。

而我現在學畫畫,只要一拿起筆,我也會自然進入心流狀態。專注2小時沒問題,再抬頭,很多心煩的事不知不覺淡化了。

這些都是自我排解的方法,一個人便能完成,隨時隨地開始與結束;不需要借助別人,不需要依賴環境;更不需要花錢,製造出其他後遺症。

也就是在現實的情境下,我們能夠獨力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心境」,做到短暫的抽離,補充足夠的能量,既是轉念,也是集氣。

人雖是群居動物,卻也要能夠獨處。心煩時,除了向人訴說,也要自我排解,都是活得好的必備能力。

(本文轉載自洪雪珍粉專,原文請點此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