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優活健康網》馮逸華 主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羅東博愛醫院圖片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是否覺得自己越來越容易嗆到?小心,也許是老化讓你的喉頭位置降低、舌頭沒力、食道肌肉鬆弛了。此外,認知功能退化、中風或剛移除鼻胃管的人也容易嗆咳,甚至可能因此引發吸入性肺炎致死。該怎麼安全飲食、飲水?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提供幾個技巧。
2022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排名第4位。肺炎泛指肺臟的肺泡發炎造成各種症狀的疾病,其中因帶有細菌的外物或液體進入肺部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又占大宗。
吞嚥易嗆咳危險因子:老化、食道肌肉鬆弛、中風、剛拔除鼻胃管
對此,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表示,由於老化會造成喉頭位置降低,當攝取水分等流速較快的液體時,因喉頭往上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呼吸道會來不及關閉造成嗆咳。
葉書銘指出,除老化外,舌頭力量不足、咽喉食道肌肉鬆弛、認知能力退化或中風,都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其中,又以剛移除鼻胃管,一時無法適應水快速流經喉道的病人,最易發生嗆咳。吞嚥困難不僅造成飲食營養吸收不佳,每日需補給的水量也會受限制。(相關閱讀:老後防嗆到,要練舌頭肌!每日舌頭體操與繞口令,讓口腔變有力)
將水增稠成凍減緩流速 促成安全飲水
喝水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羅東博愛醫院營養科建議,若無特殊疾病者,每人每日飲水應達「體重乘以30毫升」水量。吳孟潔表示,若能以凍狀飲取代液體,可加強進食效率,在飲食過程中減緩水分流速,使水增稠成凍,便能鼓勵長輩安全多飲水。
羅東博愛醫院吞嚥中心依據病房內病人不同吞嚥程度能力級數,在水中添加對應的物增稠劑量,裝進吸食水袋,製成「吸食凍狀飲」,另外也嘗試製作添加豆漿、洛神花及蝶豆花的口味,各別加入檸檬汁可以攝取幫助抗氧化的維生素C,讓喝水更有滋味,也能為病人補給蛋白質與花青素。
病友張先生也表示,在經過長時間的嘗試與試飲後,發現比起喝水,流速緩的凍飲在進入食道時順暢舒服許多,添加特殊風味凍飲更讓自己重拾過去喝飲料的回憶,並有助於達到一天足夠的飲水量,促進生理機能、重拾健康。(相關閱讀:人生到最後都不想靠鼻胃管灌食!熟齡常見的吞嚥障礙,如何及早逆轉?)
飲水量充足 減少脫水、便秘、泌尿道感染
葉書銘表示,攝取足夠水分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生理機能,可以加速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飲水量不足可能導致脫水及便秘,還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率。透過客製化製作適合吞嚥困難的「吸食凍狀飲」,讓有吞嚥困難的長輩能用更加安全的方式攝取水分。
葉書銘特別提醒腦中風、腦出血病人,皆容易因長期使用鼻胃管而致吞嚥功能退化,凍狀飲能夠協助移除鼻胃管的病人恢復吞嚥功能,讓其順暢恢復日常飲食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如何自製吸食凍狀飲?豆漿、蝶豆花檸檬、洛神花檸檬3種風味
吳孟潔提供照護家屬可自製「吸食凍狀飲」的食譜,以及讓病人安心吞嚥的小撇步:
依照作法3步驟自製凍狀飲,能幫助吞嚥困難病人安心補充水分及營養。
1. 使用工具
・吸食水袋
・食物增稠劑
・3種液體(無糖豆漿/微糖豆漿、蝶豆花檸檬風味/微糖、洛神花檸檬風味)
・湯鍋
・湯勺
・量杯
・漏勺
2. 作法
請依據相對應的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級數,對照各家配方對照的液體容量來製作。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級數。
依據(IDDSI)級數,依各廠牌建議用量/範例。
(1)將液體、食物增稠劑及水加入至一起
(2)攪拌至均勻
(3)倒入吸食水袋
吞嚥困難飲食注意3點 最後一口寧可不喝
羅東博愛醫院語言治療師魏劭魁也提供吞嚥困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1. 飲食時坐姿端正:不仰頭喝、專心不說話。
2. 杯底最後一口寧可不喝:盡量不要仰頭倒著喝。
3. 避免進食速度太快:需自己控制速度慢慢吞,也可能因為還沒意識自己吞嚥退化,速度一時難調整,這時候可以把湯匙尺寸換小,讓每一口的份量變少也可以減低嗆咳。
(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標題為〈喝水常嗆咳、吞嚥困難怎麼辦?醫揭「飲食3重點」最後一口寧願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