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野千鶴子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喪偶後努力帶大3個孩子,如今各自結婚、獨立生活的兒女,卻不曾在母親節或生日對自己慰問,該如何調整心情?這是一位62歲婦女對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的提問,著有《一個人的老後》、《一個人的臨終》的上野又會如何回答呢?
【提問】孩子會陪親家去旅行,生日卻不曾對我有表示⋯
我是62歲的主婦。
原本從事自營業的丈夫,在50歲快破產時病故,有3個孩子的我只能重新找工作,拚命努力活下去。我當時光是養活孩子就已經自顧不暇了,所以當時就讀大學、高中的孩子們學費,以及其他費用都是依靠娘家的母親幫忙。
我當時告訴孩子們:「外公外婆幫了我們很多忙,如果有時間就盡量多去看看他們,表達感謝之意。」只要拿到薪水或獎金,我都會帶著父母喜歡的東西回去娘家看看他們。
我本來以為我真的把孩子們教得很好。他們3人都已經各自結婚、獨立生活,只留我一個人孤零零的……2年前,我的父母都過世了,我便開始一個人生活。
即便如此,每到母親節或我的生日,孩子們都完全沒有任何表示。他們明明都會跟岳母、婆婆一起去旅行,難道是我教養他們的方式錯了嗎?也不想想我是多麼含辛茹苦地拉拔他們長大,真是太令我心寒了。
我也會安慰自己只要他們都很健康、相處融洽就夠了,但我還是偶爾會想著,明明為他們付出這麼多。相田光男有一句名言:「任何話加上『明明』,就變成是抱怨了。」但每當我看到感情融洽的親子,還是會感到羨慕不已。(相關閱讀:孩子長大了,我們是什麼?彭菊仙:練習當空氣、陽光和水,剛好的距離、溫暖與堅定)
我有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乳癌等疾病,不過,我平時有在做瑜伽、上語言課、做手工藝等,也有知心好友。即便如此,有時還是會覺得寂寞不已。請告訴我該如何調整心態,抱著平靜的心情生活吧!
【上野千鶴子的回覆】父母的偉大並不是用態度或言語來論定
恭喜妳!妳已經順利結束親職這份工作了呢!
一個女人家能養大3個孩子,而且3個孩子都已各自結婚、離家獨立,沒有人還無法自食其力、賴在身邊不走。而且妳也已經送走父母,現在雖然孑然一身、患有疾病,不過還是能享受各種興趣帶來的樂趣,還有許多朋友……妳已經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了,究竟還不滿意什麼呢?
如果妳知道那些年邁父母要撫養無法自力更生的孩子是多麼勞心勞力,妳就不會感到「羨慕不已」了。
沒錯,妳一個人吃了這麼多苦,好不容易把孩子們養大,的確會很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尤其是從孩子那邊獲得最直接的回饋。不過,孩子們只用言語或態度表達感謝,就真的能彰顯出親職的偉大嗎?因為父親的英年早逝,孩子們當然也能深切感受到妳的含辛茹苦。光是能把孩子們好好養大,而且「都很健康、相處融洽」,就是妳最光榮的勳章了,不是嗎?
妳的孩子們之所以不把妳放在心上,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妳一個人過得很好。他們會與「岳母(或婆婆?)」一起去旅行,就是因為對方是外人,彼此的關係必須花費心思才能維繫。
當妳罹患乳癌時,孩子們的態度如何呢?萬一妳需要住院或需要照護,他們一定會趕回來妳身邊吧!與其陪妳一起過生日、母親節,孩子們在這種時刻值得依賴才是更重要的。一起慶祝生日、母親節、旅行,或許是確認彼此親情的儀式感沒錯,不過,妳的孩子們也許認為即使沒有這些儀式,他們與母親之間的強烈羈絆也不會有所改變。(相關閱讀:丁菱娟專欄|不必永遠當超人!熟齡父母要懂得向成年兒女示弱)
不過,結束育兒後的父母、以及長大成人的孩子之間,或許也需要在保持距離的情況下,重新建構家人之間的連結。所以,偶爾來點儀式感也不錯。
例如,妳可以主動告訴孩子:「前幾天媽媽生日時,自己買了蛋糕慶祝。」我自己的母親也一樣,每次快到生日或母親節時,她都會主動寫信或打電話提醒我:「時間快到嘍!」不過妳要知道,正因為關係疏遠才會需要用「儀式」來維繫感情。
(本文摘自上野千鶴子著,《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上野千鶴子回答你50個難以啟齒的私密問題》,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