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了,我們是什麼?彭菊仙:練習當空氣、陽光和水,剛好的距離、溫暖與堅定
似水柔情,張持有度韌力無窮。
文/彭菊仙 圖/Shutterstock
編按:孩子長大了,父母該如何調整心態,或與兒女的相處模式?親子作家彭菊仙的看法很有趣,建議父母把自己當空氣、陽光和水。當空氣,要做到無形、無色、無味;當太陽不必太過熱力,自然出沒就好;當水,則寧靜靜觀,柔軟又堅強。
孩子長大了,我認為我們是:空氣、陽光和水。
記得孩子年幼時,我寫的第一本書是《教養好好玩》,那時我也說我們爸媽,尤其是媽媽,是孩子的空氣,小Baby分分秒秒都無法離開空氣而活,他們不懂物質不滅定律,只要看不到媽咪,就以為媽咪已憑空消失,哭天搶地。
看不到媽咪和無法呼吸一般,是小Baby所感受到的人生最大痛苦。因為:
沒有媽咪=沒有奶水=沒有安全=沒有愛與擁抱=無法生存
因之,當一個女人榮登媽咪時,她會感受前所未有的振奮與使命感,覺知到自我在天地宇宙間乃最神聖之能量組成、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可是,在此最驕傲榮耀的時刻,我們沒注意到空氣很重要的物理特質:無形、無色、無味。
當孩子的空氣 你能做到無形、無色、無味的優雅嗎?
十幾、二十年後,我發現我們依舊要好好、認分地當孩子的空氣,因為長大的孩子真的把爸媽當成了「空氣」——無形、無色、無味的空氣。
他們看不到爸媽、不想看到爸媽、他們想不到爸媽、也不想想到爸媽,總之,父母理所當然的,是宇宙洪荒裡永恆不變、也甩不開的存在。
此時,我們扮演的不是空氣裡的成分,而是空氣的物理特性。若沒搞清楚這一點,會窒息的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自己。
所謂「無形」,就是和大孩子保持一點神秘距離,愈少在他們面前晃來晃去,「空氣品質」愈好。
所謂「無色」,就是修練自持,事事都隨風過,事事就都會過,喜怒別太形於色,別降格和尚在練習換氣的大孩子斤斤計較,如此,空氣自然清新宜人、含氧量高。
所謂「無味」,就是別堅持己見,別好為人師,別沒事愛出主意多嘴雞婆,那麼,空氣自然能形成對流。
或許當大孩子感到空氣稀薄時,還會自個兒提個氧氣瓶來我們身邊汲滿所需。
彼時,我們當小小孩的「空氣」,每天都被抱緊處理到喘不過氣,被分秒需要到狼狽不堪,媽媽想要優雅談何容易?
然而,當孩子長大,我們扮演無形、無色、無味的空氣時,那麼行走坐臥,也只剩輕省優雅一途了。
當孩子的太陽 自然出沒、不必勉強發光
當孩子長大了,我們還是「陽光」,該露臉散發光和熱時,就自然流瀉,不用刻意。
聽過「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吧?孩子小時候,我們深怕自己忘了天天露臉,要溫暖擁抱、要溫暖陪伴、要溫暖共讀共玩,有時忍不住吹吹北風、噹一下頑皮過分的孩子,他們頂多打個哆嗦,然後相信太陽還是會再次對他們微笑。
但是對長大了的孩子,烈陽可別照拂得太大、太久,否則他們一定會躲起來,最後融化、扭曲、變形、消失無蹤。
吹一吹北風,他們就耐不住一件一件衣服加上,然後界線一劃、房門一關,不再裂開任何空隙,任你變回陽光都回不了溫。
那麼,我們就當個自然出沒的太陽吧,不須用力、不必勉強,想露臉就露露臉,有時烏雲遮蔽,也別勉強振作必當微笑陽光,大孩子慢慢都會懂,也必須慢慢懂,沒有地方天天白送給他們暖陽,撥雲見日自有時。
當孩子的水 靜觀一切柔軟堅強
孩子長大了,我還提醒自己要當「水」。
幾個月前,我把Line的招呼語改成了「上善若水,安之若命」,每天告訴自己,要以「水」做榜樣,快要失去理智時,我就向自己喊一聲:「我是水,我是水」!
老子道德經曰:水利萬物而無形。人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默默地澤被萬物於無形,且不爭名利。
水又如此柔軟,在什麼容器就成為什麼形狀,順勢而為,可巨大也可微小,能屈也能伸,無形而柔軟,但是力量卻最是強大,滴水可穿石,洪水卻力大比猛獸。
水平靜無波時,任何雜質都能沉澱於底。
面對長大了的孩子,爸媽必須當水,必須練就如寧靜之水平面,不隨意起波瀾,靜觀一切變化而願意沉澱與等待。
水是柔情之最,以柔克剛;必要時,更須如匯聚之水,張持有度,韌力無窮,大破而後才能大立。
孩子大了,有時父母就得狠心任他們自己受傷結痂成長,看似無情卻才是真有情。
孩子長大了,我常常告訴自己,我就是空氣、陽光,和水。
(本文轉載自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FB粉絲專頁,原文標題為〈孩子長大了,我們是什麼?〉)
2021/09/0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