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家人努力打拼,卻與妻兒疏離、憤怒而終!無休無止奔跑,也該停下想想辛苦一輩子是為什麼?

自認為家人努力打拼,卻與妻兒疏離、憤怒而終!無休無止奔跑,也該停下想想辛苦一輩子是為什麼?
2024.04.26
25,947

2024.04.26

25,947

文章用聽的
00:00 12:34 1

文/金範錫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蔣德誼、陳莞欣

編按:辛苦工作大半輩子,卻依然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韓國腫瘤科醫師金範錫分享一個案例:一個為工作、家庭打拼大半輩子的中年男人,和家人卻始終冷淡,直到臨終,都沒有情感交流。在追逐眼前種種目標、成就之餘,別忘了適時停下來想想,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他是8個兄弟姊妹中的長子,出生於一個名為「江村」的貧窮農村。由於家庭因素,身為長子的他要照顧弟弟妹妹們,但儘管家人鼓勵他跟隨父親務農,但他仍然堅持上大學。固執的大兒子不顧家人的反對,白天工作,晚上偷偷徹夜讀書,好不容易被大學錄取。

嚴格來說,在繳不起學費的家境下,他是靠自己賺取學費讀書的。大學畢業之後,他找到了工作,努力在公司打拚。他甚至在一家外商公司晉升到高階主管職位。他將一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就是他的人生。

然而,他在50多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腎癌時,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手術之後,他似乎已經完全康復,但幾年後,癌症在他的骨骼和淋巴結中復發。對他來說,這是第一次僅靠自己的意志無法解決的事,但是他憑著自己經年累月的骨氣沒有放棄。既然他一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生活,那麼化療也是如此。

他忍受了其他病患所無法承受的痛苦治療,而當他所使用的抗癌藥物已經產生抗藥性,導致惡性腫瘤持續增生時,他選擇了其他的抗癌藥物堅持繼續治療。也許他的想法是「化療根本是小事」,甚至在近3年的化療期間,他仍然繼續在公司工作。

雖然他會在公司聚餐時避免喝酒,但仍然會出差,工作也比平常更加努力。其他人對於他在接受化療的同時還能這麼拼命都訝異不已。是不是在抗癌的同時,完成既定任務是他證明自己的方式?

大半生忙於事業  臨終時依然與妻子、孩子疏離

然而隨著惡性腫瘤持續擴大,化療不再有效,最終已經沒有可治療的藥物了。他再也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只能被癌症控制。我想這也許是他生平第一次產生挫敗感,心想該怎麼辦。

在安寧療護諮商中包括了家庭諮商,也就是必須制定一套計畫來照顧病人直到過世。隨著死亡時刻的逼近,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家人而已。大多數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而以這名病人的例子來說,問題在於病人、他的太太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

交談過程中,我發現太太與丈夫在想法上沒有任何交集。雖然彼此是伴侶,但除了住在一起之外,似乎沒有任何共通點。兩人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也不想知道,彼此之間似乎沒有任何交流。兩人扮演孩子父母的角色似乎比當夫妻的時間還長。

這可能是因為太太近30年來與個性強勢的丈夫相處產生壓力的關係。太太說,她並不為丈夫感到難過或同情,但既然是結髮夫妻,他也是孩子們的父親,她會盡一切努力直到他過世。太太的語氣中沒有一絲溫暖,對她來說,照顧丈夫不過只是義務罷了。(相關閱讀:為家庭奮鬥到60多歲卻被太太離婚!律師:連「我今天好累」都說不出口的夫妻,如何同理彼此?

孩子們也是如此。母親雖然總是順從父親,但父親經常因為工作而煩心,脾氣不好,所以孩子們說寧願他不在家。父親在家的時候,家裡總有一種莫名的寒意和寂靜,但是父親不在的時候,一切又恢復正常。孩子們說自己的課業成績「不算太差」,但父親總是不滿意。

我可以理解。作為一個必須克服萬難和貧困家境才能夠往上爬的人來說,必定很難接受身處富裕環境中卻不夠努力的孩子。孩子們可能會抗議說他們已經盡力了,但很明顯沒有達到父親的標準。我可以想像病人對孩子們生氣的樣子。

拼命為家庭賺錢  卻得不到家人認同

到了這個年紀,我經常看到身邊有很多只專注於工作的「以公司為家的人」。他們都說一切是為了家人,但最後的結果卻大相逕庭。諷刺的是,他自認為家人們拼命,但家人們完全不認同。

於是,他就像一個定期繳錢的房客,唯一不知情的人是他自己。或許他把家人當作下屬一樣使喚,因為他的工作習慣已根深蒂固。因此他的太太與孩子們和他相處時明顯感到不自在,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住院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一人。除了太太之外,其他家人並不常來看他,孩子們也沒有來探病。當我巡視病房時,總會看到他打開筆電,全神貫注地看著股票漲跌。

就當化療不再有效時,情況改變了。他開始無助地抱怨全身疼痛,再強的意志力也無法阻止死亡,死神就在眼前。眼下的他必須為離開的那一刻做準備。

一段時間之後,太太獨自來到門診。她說丈夫現在身體很虛弱,行動越來越困難,日常生活只能靠太太協助。儘管如此,丈夫仍然十分挑剔,就算扶他上廁所、餵他吃飯,他也很容易發脾氣,就連安寧療護醫院的護理師都說不願意照顧他。

生活太辛苦累積的憤怒  難以接受無法康復的事實

太太向我述說病人的近況後,告訴我來訪的真正原因。她說,丈夫要求她來索取之前在首爾大學醫院時用過的抗癌藥物。也許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失去自理能力,變得越來越依賴別人時,想要透過服用抗癌藥物恢復到以前的樣子。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堅決地對他的太太說:

「如您所知,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抗癌藥物對他有效,我不能再開給他藥物了。」

話雖如此,我還是擔心如果她空手回去,病人會對她生氣。

「回去的時候,妳告訴丈夫是因為我的關係。說醫生對妳發脾氣,不願意給妳抗癌藥,妳還被醫生罵了一頓,就這麼說吧。」

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個蹩腳而可悲的說法,他的太太也沒有說什麼,只是簡短對我講了幾句話之後,便離開了診療室。她說,自己的丈夫個性特殊,常常給很多人帶來困擾,但她很感激我為她丈夫所做的一切。聽了這些話,我也誠實分享了我對這位病人的想法。

「我想那是因為您的先生活得太辛苦了。因為一直很努力過生活,所以即使面對死亡也不願意輕易放棄。改變一個人的天性本來就很困難。不過,人是有可能臨死之前改變的……,這一切對您丈夫來說真的很不容易。」

太太默默聽我說完,接著平靜地說:

「我們都很清楚,他能活這麼久多虧了醫生提供這麼好的化療。真的非常感謝您,醫生。」

不斷向前衝刺  卻忘記看看身邊最重要的人

太太誠摯的感謝讓我感到生疏。回想起來,我不記得病人接受化療將近3年的時間以來,曾說過任何一句道謝的話。我是這樣想的,不只是我,他應該對任何人都很難表達感謝或關愛。這3年來,他總是一臉嚴肅、看起來很不高興。看來他心中的憤怒大於感激。

父母不贊成他追求更好的生活、家庭條件不能支付他的學業、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加上無法符合他標準的家人們,即使自己為了家庭拼死拼活,卻始終充滿疏離感。因為家庭以及突如其來的癌症,使他那雙眼睛充滿了殺氣,無論我多麼理解他的心情,仍令我無法輕易忘卻。

活得太辛苦的憤怒。

憤怒變成抱怨,抱怨變成了怨恨,他想必是咬緊牙關一路撐到現在。清除一切障礙、咬緊牙關、不斷前進的生活,只顧看前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同時尋找存在的意義。人生對他來說,不就是一個必須奮戰的戰場嗎?(相關閱讀:一百分的媽媽與老師罹癌的體悟!何春熙:若終點必是死亡,前面跑那麼快有什麼用?

那麼,在面臨死亡的此刻,他也是想要逆轉死亡,拼命活下去。如果他曾經學會向自己的欲望妥協,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或者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而不是望著未來;如果他一生能擁有一點內心的平靜,也許就不會這麼充滿憤怒了。為什麼他要這麼無休無止奔跑呢?難道不能停下來一次嗎?

後來我從安寧療護機構那裡得知了他的死訊。聽說,他在12月一個寒冷的冬天裡過世了。我不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在家人們的陪伴下平靜離開,還是在被忽視的情況下孤獨離開。當我回想這些日子以來對他的觀察,若是後者也不足為奇。我聽到他的死訊時,我想著如果我死後還能再見到他,那麼我一定會問他:

「你辛苦了一輩子是為了什麼?」

(本文摘自金範錫著,《死亡對生命說的話:當剩餘的日子不再能任意揮霍,你會怎麼過餘生?一個腫瘤科醫師的生死感悟》,商周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