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分的媽媽與老師罹癌的體悟!何春熙:若終點必是死亡,前面跑那麼快有什麼用?
生病之後,你會知道誰才是愛你的人。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60+Tracy精彩無限會社-前春熙老師音藝課
編按:47歲那年,清大音樂系兼任教師何春熙突然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經檢查發現是乳癌第三期,且癌細胞已轉移。突如其來的一場病,讓她不得不暫停過往全力衝刺的人生。與死神擦身而過後,她決定要讓自己活得開心:開始學穿搭打扮、和癌友健走、登富士山、58歲學國標……。「我現在每天都覺得好好玩,捨不得死。」
如何定義成功的人生?是事業有成、坐擁財富、家庭美滿?
60歲的清大音樂系兼任講師何春熙,在2008年罹患乳癌第三期,一度以為人生已屆終點。與死神擦身而過的她,自此對於人生有了全新的體悟:「如果終點是死亡,前面跑那麼快,早點抵達有什麼用?活著才是贏家。」
年輕時的她,曾在人生的賽道上全力衝刺。為了滿足他人期待,無暇思考自己的需求。現在,她選擇放慢角度,讓生活有不一樣的風景:開始學化妝打扮、時常健走運動、和癌友登富士山、58歲學國標、60歲參加比賽⋯⋯。回首病後人生,她由衷地說,「50過後,腳能走、手能動、身體堪用,就要大大感謝上帝了!」
47歲前的衝刺人生 全力照顧別人,卻忘了照顧自己
何春熙形容,罹癌前的她,過著事事追求A+的人生。6歲學琴、9歲開始比賽,養成了她從小自律甚嚴的性格。她笑說,童年時一天要練琴5~6小時。同齡的孩子不愛上學,她反而把上學當休息,因為那是少數不用練琴的時間。
師大音樂系畢業後,她赴美取得演奏碩士學位,同時在4所學校兼課,也在家教私人課程。她不挑學生程度,還常為了達到家長的期待,自願幫學生無償加課。學生在課堂上彈不好,她會要求回家繼續練習,當晚傳影片讓她確認。為了完成工作,幾乎天天凌晨2點才入睡。
投入工作的同時,她也希望盡到為人母的責任。儘管工作繁忙,她仍到兩個孩子的學校當志工、主辦小學音樂會。「我告訴自己,選擇做媽媽就不能喊累。」就這樣顧學生、顧孩子,同時還要維持自己的琴藝,一刻也不能鬆懈。
全速衝刺到47歲,當年1月,她發現自己的乳房有不明腫塊。然而,整年度的工作都已預先排定,8月要送女兒到加拿大參加夏令營、10月是和學生一同上台的年度公演,每件事都不能暫緩。她想,「活到40多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反正音樂家都不會活很久,我就聽天由命吧!」
10月公演結束,她感覺到腫塊變大、甚至發熱,終於決定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乳癌第三期,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多顆淋巴,必須馬上動手術。她不得不將手上學生全部轉出,停止工作,專心接受治療。
大病後的領悟 功名如塵土,珍惜真正愛你的人
「剛開完刀,我還覺得沒什麼,頂多就是沒有胸部。但接著做化療,什麼副作用都來了。」何春熙細數治療期間的不適:嘴破、暈眩、嘔吐、手麻腳麻,還一度發生猛爆性肝炎。原本外表秀麗又聰明的她,完全變成另一個人。眉毛掉光、全臉浮腫,連站在ATM前都會忘記密碼,完全無法思考。
何春熙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剃光了頭髮(上圖),身體變化也帶來心理上的衝擊。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強烈的副作用不等於療效。儘管醫師不說,她也知道乳癌3期、癌細胞又已轉移,存活率不會太高。「當時真的覺得,人生的終點已經近在眼前了。」
罹癌後,她開始斷捨離,將過往學生、兒女參加比賽拿到的99個獎杯悉數送往回收場。曾經耗時費力陪孩子爭取的榮耀,如今已沒有太大的意義:「功名如塵與土,沒有非什麼不可了。不管有名無名,最後都一樣。」
不過,失去伴隨著得到,癌症也讓她看見家人的愛。76歲、中風多年的媽媽用一隻手幫她包水餃,78歲的爸爸則從新竹開車載她北上做化療。有時,化療藥物剛從冰箱取出,還沒完全退冰的藥物打入血管,讓她冷得打哆嗦。爸爸看了心疼,立刻起身找護理師協助。「我又變回爸媽的寶貝,生病後,你才會知道誰是最愛你的人。」
治療一年後,她發現癌細胞似乎有再度轉移到淋巴的跡象。她想,切除乳房、淋巴結廓清、化療都做了,就連標靶藥物也用到第二、三線了,若癌細胞真的再度轉移,醫師大概也無計可施。
於是,她不再做進一步的檢查,找來歷年學生合開一場「生命的河流」音樂會。當天,可以容納1,200位聽眾的新竹演奏廳座無虛席,第一首曲子,便是她獨奏的貝多芬《悲愴奏鳴曲》。在憂傷的樂音中,她心中有個聲音,「這場吿別演奏會過後,我應該真的要跟世界告別了。」
「生命的河流」音樂會所使用的海報照片,是何春熙在接受治療前拍攝。她坦言,當時抱著拍遺照的心情,拍下這組照片。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當志工、運動、學國標,快樂生活會健康
沒想到,音樂會過後一個月,她再做檢查,淋巴結轉移的病徵突然消失了。她笑說,至今仍不知道當初若做淋巴結穿刺,結果會是良性或惡性。但總之,人活了下來,從3年、5年,至今已活過12個年頭。
經歷這場大病,一位中醫師告訴她,人體的電池無法充電,「命定多少就是多少,要省著點用,該休息就休息。」康復後,她將兼課的學校從4間減至1間,私人學生則從最高峰的40位,降到只剩4~5位。工作時間少了,好好休息的時間就多了。「我現在一定睡滿7~8小時,喝水、睡覺、心情平穩,是免費的保養品。」
原本性格內向的她,病癒後也開始做志工,包括關懷情緒低落的癌症病友、到教會當廚娘為孩子們下廚,也到精神疾病康復者的中途之家帶活動、開音樂會。對她而言,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很多人覺得自己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其實不是的。當志工會讓人省思。」
她坦言,還未確定罹癌時,她本以為自己不在意死亡──反正,日子不斷重複,當下結束又如何?然而,當死神逼近時,她才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想死。「我跟上帝祈禱,再給我生命,怎麼可以就這樣死呢?」
走過死亡幽谷,她決定把時間留給自己,盡量將日子過得不一樣。以往嫌打扮膚淺,現在喜歡化妝、穿搭,讓自己漂漂亮亮;過往不愛運動,如今卻有一群朋友可相約走步道、做瑜珈。
她也重拾當學生的樂趣,58歲開始學拉丁舞。上了2年多後參加比賽,成為全場年紀最大的參賽者。她笑說,學國標最難的是年紀大了,容易忘記舞序和舞步。但隨著音樂擺動身體,發現肌肉還叫得動、能在眾人的目光下翩翩起舞,就已是最大的成就。另一項額外好處,則是改善長期低頭彈琴導致的姿勢不良。「練久了,腰會細、大腿會瘦,臀會緊!」
參加國標比賽,即使只是在3人當中拿下第二名,也已是個人的重要突破。
身為基督徒的她,很認同聖經中的一句話,「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活得開心,才會健康。
活出無悔的人生 當下經歷無論好壞,都可能成就未來的美好
當生命遭遇變故時,難免讓人懷疑:「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
談起從罹癌到病癒的心路歷程,何春熙說了一個故事。2018年,她和2位癌友一起到日本爬富士山。登高山經驗不多的她,到了現場才發現路比想像中難走。在擁擠如菜市場的富士山上,攻頂的路是單行道,每一步都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她和朋友緩慢而吃力地往上走,最終比同團的人晚了3小時才登頂,看見日出。
走過一段辛苦的路,終於看見富士山的日出。
「看日出時,我想如果沒生這場病,我不會認識這些人,更不會來爬富士山。我平常連爬陽明山都覺得累!」她說。此時此刻的美好,是過往的每一段經歷所造就。「只要此刻的你還活著,過去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對的。」
她曾以為,自己會一輩子教書,退休後再思考要如何享樂。現在,她常勸同齡朋友,想做什麼事千萬別等退休。「畢竟你也不知道,那天到底會不會來?」
60歲的她,反倒活得前所未有的年輕。把握人生第二次青春期,以無憾為最高的生活原則,盡情地學習、玩耍。「我現在每天都覺得好好玩,捨不得死。活著真好!」
2022/02/2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