嫺人專欄|「鴻海股票一直漲,可以賣了嗎?」當存股變飆股,該獲利了結或等它繼續漲?

嫺人專欄|「鴻海股票一直漲,可以賣了嗎?」當存股變飆股,該獲利了結或等它繼續漲?
2024.04.22
48,042
作者|嫺人

作者|嫺人 2024.04.22

48,04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24 1

文/嫺人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吳丹華 、陳莞欣

編按:2024年開春以來股市大漲,許多人手上的長期持股股價紛紛來到新高,煩惱著突然賺很多,是時候可以停利了嗎?理財作家嫺人以鴻海為例,分享當存股變飆股時,考慮該不該賣的7個思考點。

經營部落格以來,在2022年之前,常常被問到「投資虧錢怎麼辦?」虧錢的內容有個股、基金、投資型保單。但2023年底以來,股票市場大漲,常被問的變成是,「現在可不可以開始投資買股票?」、「突然賺很多,該不該賣?」。

距離2022年10月底因為通貨膨脹、升息引起的長達數月的股災後到達的低點,才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沒想到大家現在在煩惱的是賺太多怎麼辦?

當存股變飆股  突然賺很多該不該賣?

給買賣的建議,不是我這專欄作家該做的事,不過,我想提供幾個思考「該不該賣掉漲價股票」的角度,給有這種美好的煩惱的朋友參考。

最近有被網友問過的是鴻海(2317),我有點訝異怎麼會被問到個股的問題,其實自從我2021年底開始定期定額買入和0050同質的006208之後,就幾乎沒有在我的粉專提我的個股投資,而其實我扣款金額比較高的是全球股票的VT,因為我相信分散風險的重要,畢竟全部投資台灣有地緣政治等過度集中的風險。

不過我也沒有一步到位處理掉剛退休時因為想要有收入的感覺、又因為看到公公和身邊朋友都在存股而買入的個股。(相關閱讀:嫺人專欄|「被退休」後曾大受打擊,看朋友出國都覺得淒涼!7個重整行動,把難下嚥的人生變可口

我也有鴻海,這不是要宣布我想藉機出道女股神,因為我看過朋友緯創的對帳單,我因為分散持股,比起朋友實在是不足掛齒,我想用自己做案例比較入味,用切身的感受來分享飆股該不該賣。

2016年鴻海股東會郭董許下的「沒有200元,我不退休!」到2024年4月9日才終於漲到161.5元,而且,這還是短短一個月內漲了超過50%之後的結果。好不容易等到這天,要不要趕緊賣掉呢?

1. 對這家公司看法有沒有改變?

我投資它的原因是看中配息的穩定,目前這家公司並沒有特殊看壞的狀況。

2. 價位有沒有偏高?

簡單可以看2個經常被提的指標:

(1) 本益比

2024年4月16日鴻海的本益比是13.76(可以點此連結去查你的股票),還在15倍以下的一般認為合理的區間,超過的話,可以考慮落袋為安。

以鴻海2023年每股盈餘是10.25元來說,15倍的本益比下,可評估是否過高的股價為153.75元。不過,這樣的本益比是歷史、過去式,股價也要看未來盈餘的成長性,但是盈餘的預估很困難

(2) 殖利率

也有一種看法是殖利率低到3%就表示到達昂貴價,可以考慮賣掉持股,2024年3月14日鴻海宣布2024年發放股利5.4元,那樣大約180元可以考慮賣掉。用這指標看,鴻海需要被賣掉的機率很低。

這些公式雖然簡單易懂,但是我們不是證券分析師,也不是公司內部人,股票評價沒有這樣容易,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人經過分析後在將近110元、130元時賣掉了,但是不到一個月漲到160元以上(然後又跌一些下來),投資很大成分是運氣。

3. 沒賣掉萬一又跌下來很可惜?

是沒錯,好不容易漲上來,對上班族來說是加速退休金累積的速度,萬一沒賣掉又跌下來真可惜。

以我自己來說,因為是長期投資,就是把股價看成過眼雲煙,飆太快的又下來,就是接受它回復以前的樣子。別太依賴投資的神奇功效,工作收入才是王道

4. 有沒有要用錢?

當然如果這股票賣掉之後立馬就夠退休了,或是可以去付房子頭期款,那就賣了吧!以我來說,目前沒有需要用一筆大錢的狀況下,會選擇淡然處之。

5. 有沒有換股操作的目標?

除非這股票一支獨秀,其他好股票正好趴下來等,不然像是2024年初許多好股票幾乎都漲一波時,要換到另一個好的成長標的來繼續養大退休金,不一定會如願。而換到不熟悉的股票?也要避免跳出自己能理解的能力圈。

因為無法預測股價漲跌,現在先賣掉變成現金等待市場機會,也是要付出等待的機會成本

不過,像我正在逐步調整為不選股的指數化投資,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不習慣一次做大改變,我會等用來定期定額VT或是006208的錢用完了之後逐步賣掉個股。

6. 這支飆股占整體股票部位的比重

雖然像我公公過世前只買了工作的工廠的股票,到過世的時候家人還要繳遺產稅,但是那畢竟是有運氣成分在,分散投資的風險、資產配置還是投資學的第一條金律

以我來說,是持續在進行006208、VT的定期定額,分散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單一股票佔比對我的財務影響並不是太重。但是如果你有太偏重某支股票的狀況,可以趁這個機會檢視持股比例,也許一部分落袋為安。(相關閱讀:嫺人專欄|廠長遺產只剩30萬,工人卻默默攢下逾千萬資產!3個理財重點,看見存股複利的力量

7. 有沒有因為飆股而導致目前整體股票持股太多?

看自己的年齡承受度,以我來說55歲的退休族來說,會控制股票不要超過總投資的60%,倘若因為飆股而讓股票佔比變高了,我會賣掉一些來控制股票的比重,賣掉的部分可以買入像是中短期美國公債等風險較小的債券。

這種煎熬,其實也是最好減少個股的理由之一,要斷捨離個股常常很難下決定,而其實,我們是往往出於對股票的黏著度,並不是真的掌握到一家公司的未來,你問我鴻海未來會如何?我沒在那邊上班,我不知道。但是因為感情也因為處理上的惰性,讓我們找了很多理由不願意脫手。

如果看到很長期以後,我們並不知道今天我們對這檔股票的黏著度,會不會其實是在養幾年後其實長期績效不佳的個股。分散投資、資產配置才是安穩的理財習慣。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見解與心得,不得作爲任何交易之依據及獲利之保證,是否合用請自行評估。

50+及專欄作者皆無成立報明牌、存股、飆股等投資Line群組和社團,請小心遠離詐騙!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