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人迷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什麼是熱離職Hot Resignation?當勞動市場亟需留用中高齡人才,更年期婦女所面臨的「熱離職」現象值得關注。英國、日本媒體調查,受到更年期症狀困擾,女性的職涯可能受到影響,又有哪些職場更年期友善行動可能改善此狀況?
近年掀起「大辭職時代」、「安靜離職」的風潮,那你知道什麼是「熱辭職」嗎?
「熱辭職」(Hot Resignation),指的是每天有數千名女性工作者,由於經歷更年期的身心症狀,加上缺乏企業對她們的支持,最後只能決定離職的現象。
職涯巔峰卻遇上更年期困擾 驅使中年女性考慮辭職
「給組織的更年期資訊包(Menopause Information Pack for Organizations, MIPO)」團隊致力於去除更年期汙名、呼籲企業支持中高年齡層女性的職涯發展。
MIPO調查顯示,每10位更年期女性中,就有1位會因為環境不符合需求,最終必須離開職場。這顯然與企業內的更年期污名有關。在官網主頁內,他們引用紐約時報的報導段落宣稱,大多數人只把更年期當作熱潮紅和夜盜汗,但這個生命階段引起的症狀和轉變,絕非如此而已。
潮熱、夜半盜汗、經期紊亂、以及皮膚與口腔乾燥確實是更年期的典型症狀,但在大眾的認識之外,心悸心驚、乳房疼痛、陰道乾燥、性慾降低,或者反覆尿道感染,雖然因為比較私密而很少被提起,其實也屬於常見影響。
對於部分女性而言,心理症狀例如情緒不穩、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持續一段時間的憂鬱、焦慮及恐慌,也可能是更年期影響著身心狀態的表徵。
許多女性因為在工作期間經歷這些困擾,嚴重影響了工作表現與職涯選擇。根據《衛報》引述的最新研究,英國每年可能因更年期而損失1400萬個工作天數。1/4經歷過更年期症狀的女性考慮辭職,而她們當中有許多人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巔峰。
NHK調查:46%女性因更年期工作表現不如以往
根據《衛報》報導一項2021年的調查,在5個已開發國家中,除義大利情況稍不嚴重外,英國、德國、西班牙與南非都約有1/3有症狀的女性,在受訪中回答自己在職場上隱瞞了更年期帶來的困擾。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021年的調查,在40~50歲的日本女性之中,有9.4%的人因為更年期症狀離開職場,67.3%的人曾經考慮因為更年期症狀拒絕升遷、或是真的拒絕了這樣的機會。有46%的女性說,正在經歷更年期的自己,工作表現比過往差了一半之多。
英國人力資源協會(CIPD)的研究則指出,40~60歲的在職女性,有超過1/4曾經歷更年期症狀,其中更有1/3認為更年期對自己帶來負面影響,例如:注意力無法集中(79%)、感受到更大心理壓力(68%)等。
事實上對職涯發展而言,40~50歲正是事業的巔峰期,許多人在此階段進入管理階層,能穩健執行業務,並發揮良好的領導能力、成為新進員工的楷模並為企業開創新局。
然而就生理狀態以及家庭階段來說,停經前後恰好是女性身心都備受煎熬、遭逢挑戰的時期。刊登於北美更年期學會(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NAMS)期刊上的日本研究顯示,更年期症狀帶來的負擔,確實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低落。(相關閱讀:更年期不適怎麼辦?北美更年期協會:每天吃蘋果可改善,並助代謝、防心血管疾病)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調查 9成職業婦女認為更年期影響工作表現
婦科醫師史蒂芬妮.福比恩(Stephanie Faubion)博士也指出,此研究也顯示更年期症狀較顯著的女性,往往是家中的照顧者,同時常也患有慢性疾病。
這說明了,家庭結構脆弱、生理狀態處於弱勢者,也更容易因為更年期症狀被迫放棄職涯,形成家庭、職場與身心狀態的三面夾攻。
更年期的挑戰,不僅對深受身心症狀之苦的女性而言造成重大挑戰,對企業而言也是負擔和損失。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調查發現,每10名職業女性中有9名認為更年期的身體變化直接影響了工作表現。
如此一來,美國企業每年會因為員工步入更年期,而遭受至少1,500億美元(約10億台幣)的經濟損失。而如果日本9.4%的女性都因為更年期症狀而離職,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會高達4200億日圓(約942億台幣)。
英國更年期職場友善倡議:更年期影響51%人口,不該被汙名化
拜議會議員積極奔走、女性組織的呼籲和行動所賜,英國在「更年期與女性勞動參與」議題的研究與倡議都較許多國家領先,不僅由政府正式頒佈白皮書擬定就業輔導政策和職場規範,也一併出版大量統計研究結果與線上資源。
具體如2008年成立的不列顛更年期協會(BMS)、健康管理公司Viatris創建的「更年期與我」網站,以及研究機構MIPO設立的熱辭職主題頁面,都提供婦女、企業容易上手的整合平台,並持續推動該領域的研究與創新。
例如工黨議員卡洛琳.哈里斯(Carolyn Harris)發起倡議,希望能打破禁忌、消除汙名,提升關於更年期的討論,讓中高年齡層的人力資源得以被活用。她提出國家應該補助荷爾蒙療法:「許多女性正在經歷更年期,但她們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現在已經是2021年,但人們竟對這種影響51%人口的現象缺乏了解。」(相關閱讀:周輝政專欄|更年期補充荷爾蒙會致癌,是20年前的迷思!最新研究怎麼說?)
而在企業端,允許員工依照需求調整室內溫度、不硬性規定穿著或提供材質輕薄,寬鬆的替代衣料、提供調整工作時間及工作進度的選擇,以及打造安全的對話空間讓員工能誠實表達需求,都是企業能做的友善舉動。
英國美妝店商Cult Beauty執行長艾莉夏.英格(Alexia Inge)受訪時表示,支持女性員工度過更年期,不只是道德行動,也是商業上的硬需求:「當國家需要人們在中晚年繼續工作時,我們卻正在失去這個年齡層(指更年期女性)的勞動力。」
2019年英國媒體Channel 4也發表內部政策報告,賦予女性員工依照生理需求彈性調整上下班時間的權利,並且把辦公環境營造得更加涼爽,幫助更年期女性減緩不適;電信公司Vodafone則是推出〈荷爾蒙健康與生命階段〉特別教育課程,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更年期期間的生理變化。
企業組織如何為更年期女性提供支持?
世界經濟論壇也注意到高齡就業的趨勢,而為了解決新世代的勞動問題,提出關於更年期職場環境的幾項方針:
1. 強化中高齡就業的內部政策
這包含改善工作環境,以及允許彈性調整工作時間,甚至包含提供WFH(在家工作)的選擇給更年期階段的女性,以緩解症狀帶來的不適和不便。為了貫徹這種政策,企業可以鼓勵各部門分享最佳實踐案例、相互傳授專業知識,並引導員工從中反思、提供回饋。
具體項目例如主動提供有關更年期的教育知識、舉辦訓練課程,並持續監測「更年期和女性健康」主題的內部調查,以及外部最新研究和數據。
2. 更年期教育總體計劃
讓員工分享經驗與資源,提供彼此遇到更年期時的應對方法。這可能包含網路討論會、讀書會、症狀檢查表、資訊工具包、與人資部門的一對一談話,甚至婦科醫療人員在公司內駐診。
3. 友善更年期女性的工作文化
雇主應該提倡更友善的工作文化,支持員工度過生命歷程中的轉變。同時鼓勵員工和資深同事之間進行對話,讓談論更年期不再是禁忌或令人羞於開口的主題。如此一來,人們能自在地尋求支援,並且討論工作安排以及更年期症狀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職場更年期友善 在高齡化社會留住人才
在台灣職場仍乏人聞問的「更年期」現象,固然是中高齡就業的困難與挑戰,但也能成為商機和契機。同樣是善待不同生命階段的工作者,先前提倡月經友善的企業策略,可以作為借鑑。
近幾十年來,許多企業抓住機會,讓女性生理用品成為女力、女性自信的標誌,成功打造品牌,甚至進一步表達自己支持平權的立場,建立對外形象與企業文化。
如今,企業也可以透過「更年期友善」,提升永續人才價值。不論是經期或是更年期,支持女性度過不同生命階段,需要制定不同策略、並從各種角度著手實踐,才能真正提供人才兼顧個人健康、家庭照護與職涯發展的寬廣選擇。
英國在職場女性更年期議題上領先全球,不僅由政府出版策略白皮書,企業與學界更是聯合推動更年期勞動力研究、線上更年期婦女資源包等各項專案。
透過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推出專門的更年期政策,這些研究成果、網路資源和企業的重視,為女性在工作場所的經歷帶來了正向的變化。
正如Cult Beauty的執行長所言:友善正在經歷更年期的女性員工、打造適宜的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不僅是基於道德的考量,也是為了留才揚才、為企業的永續發展著想。
(本文轉載自女人迷,原文標題為〈就業人口高齡化讓「熱辭職」成進行式!更年期如何影響女性工作效率?|人資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