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養,才能讓全身器官都正常用到100歲?臺大老年部主任詹鼎正:慢老的4個處方

保持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
保持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
2024.03.07
117,646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

保持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

作者|林芳如 2024.03.07

責任編輯|陳莞欣117,646

文章用聽的
00:00 08:09 1

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百歲人生時代來臨,但隨著年齡增長,器官通常會慢慢變老,該怎麼辦?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想讓器官用得久一點,仍須回歸到關照整體健康狀況。而且,有件事一定要做,因為那幾乎是所有醫師都認同的不老祕方。

百歲人生時代,中年的我們難免擔憂,心、肝、脾、肺、腎等器官,如何用到100歲仍正常運作?

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器官本來就會老化。「我們有個名詞叫正常老化,亦即多數人都是這樣老化的。」

器官會變老但不用太擔心  預防疾病才是關鍵

詹鼎正舉例,長者的血管通常會變得比較硬,壓不太下去,與年輕人相反。因此,罹患高血壓的長者,收縮壓可能偏高,但舒張壓卻正常,呈現160/70mmHg,形成孤立的高血壓。此時,醫師用藥必須留意,因為服用高血壓藥物後,血壓會平行下降,可能變成140/50mmHg,造成不適。

此外,多數人的腎臟功能,每年亦以1%慢慢降低。「腎臟老化速度,大概是所有器官中最可以預測的。」詹鼎正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腎臟會愈來愈小顆,細胞功能愈來愈少,所以多數人的腎臟功能會逐漸衰退。

不過,正常老化造成的腎臟功能衰退,通常到老還是夠用,也不需要洗腎。「並非所有老化現象,都會致病。」詹鼎正解釋,洗腎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而加速腎臟惡化。

事實上,人體每一個器官都像腎臟一樣會慢慢老化,唯有消化系統不易退化。所以,許多人到了70、80歲,食量仍和從前相當。結果因為代謝功能變差,又沒有規律運動,導致身形日益圓潤。

雖然如此,消化系統仍與年輕時的狀態有些差別,例如腸胃蠕動變慢。所以,長者相對容易便秘,服用容易傷胃的腸胃藥、止痛藥時,亦須更加小心,因為藥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會更長

詹鼎正提醒,高齡者由於腸胃蠕動變慢,服用藥物需更謹慎。詹鼎正提醒,高齡者由於腸胃蠕動變慢,服用藥物需更謹慎。

若從性別的角度來看,除了先天構造不同帶來的差異,例如男性可能攝護腺肥大,而女性沒有以外,兩性老化速度大抵相當。「最大的不同,應該是骨頭,亦即骨質疏鬆。」詹鼎正指出,兩性的骨質密度,每年約以0.5%的速度下降,但女性停經後,骨質密度會以每年約3%速度下降。因此,到了60、70歲,女性得到骨質疏鬆的機率,約是男性的2~3倍。

此外,女性停經前,因為有雌激素保護,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遠低於男性。但停經後,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口也會慢慢增加。

想老得慢一點  這4個觀念一定要有

雖然,隨著年齡增長,器官老化無可避免,但老化速度仍有快慢之別,有人老得快,有人老得慢。而想讓器官老得慢一點,須從整體角度照顧健康,詹鼎正提出4個觀念:

1. 飲食節制不熬夜  老生常談卻有效

「西醫沒有神藥,健康的根本,仍在於飲食均衡、作息規律、不抽菸、飲酒懂得適可而止。」詹鼎正觀察,健康的長者,生活通常有所節制,不會暴飲暴食、熬夜,而這些老生常談亦是到老都健康的秘訣。

2. 把保持健康排進你的每日行程

「健康的人,一定要留意自己的健康。」詹鼎正解釋,意思是自己必須先把健康當一回事,將保持健康安排進行程中,才不會因為忙碌而疏忽。如果定期健康檢查有紅字,也應該找醫師規律回診,而不是檢查完了,不當一回事。

詹鼎正提醒,健康檢查若出現紅字,應找醫師持續追蹤,才是重視健康的表現。詹鼎正提醒,健康檢查若出現紅字,應找醫師持續追蹤,才是重視健康的表現。

他舉例,有些病人帶了高血壓藥回家,卻不願意規律服用,也不定期回診。問其原因,患者答曰:「我很忙。」顯示出患者認為比起健康,其它事情更重要。因此,如果想保持健康,必須把健康的優先順序放在前面,才會將保持健康安排進每日行程中。詹鼎正說:「像我就下載了一個App,要求自己每天走8,000步。」

3. 運動是西醫普遍認同的不老祕方

「運動是西醫普遍認同的不老祕方。」詹鼎正指出,幾乎所有醫學文獻都肯定運動的功效,包括使記憶力變好、心情變好、身體變好等,而兼顧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效果更佳。

他有位年過50的學弟,即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遭隔離2週,萌生「人生一定要改變」的念頭,並決心每天騎單車,每日大約消耗3,000卡熱量。

結果,3年來,該醫師不僅天天騎單車上下班,有時週日甚至一天騎100公里,最後瘦了20幾公斤。「他現在看起來,跟以前幾乎長得不一樣。」詹鼎正指出,50歲後靠持之以恆運動讓身體變好,確實有可能!

4. 不要以年齡來斷定自己老了

在台灣,年滿65歲可以申辦敬老卡,因此不免有人認為,一旦過了65歲,就是老了。不過,詹鼎正指出,認為65歲就是老了,其實是個很武斷的切點。因為,會以65歲作為申請敬老卡的依據,是因為退休年齡是65歲。

「如果有人說,65歲以後,什麼都會退化,絕對沒有這種事。」詹鼎正提醒,別因為到了幾歲,就覺得自己老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受惠於健康意識提升,現在65歲的人,普遍比上個世代65歲時,看起來更加年輕。此外,保持正向心態,也是慢老的訣竅!(相關閱讀:長期替養生村居民看診,察覺有些老年問題中年容易忽略!林志明醫師:老後想有happy ending,需留意的6件事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