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May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移居異地,不只是換一個地方過日子,也能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關照自我的方式。來自香港的May,50後和先生一起移居泰國度假勝地Pattaya,原本性子急、說話飛快的她,不只在這裡學會看海慢活,也更珍惜身邊的親人與好友。
採訪這日下午,正在泰國飯店度假的May一派輕鬆地連上視訊,背景傳來陣陣悠揚的音樂聲。她笑說,自己不會開車,也不懂安排行程,平時都是仰賴先生Ricky,甚至是到了今天,她才知道要離家度假去。雖然嘟囔著先生怎沒事先提醒,但語氣是掩不住的甜蜜。
57歲(2024年)的May來自香港,原本從事時裝批發行業。因為工作需求,她常在香港、韓國、中國等地飛行,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為了在高壓環境裡生存,她不僅個性急、不愛笑,也沒耐心,常常沒聽完別人說話,就忍不住打斷。不過,4年前移居泰國芭達雅(Pattaya)後,她發現,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現在我可以在沙灘放空,看海一下午,什麼都不想。慢慢生活,是我在泰國學會的事。」
前半生拼命工作賺錢 在先生提議下移居泰國
雖然是中年後才移居異國,但對May來說,芭達雅並不全然陌生。
20多年前,她和先生來這裡度蜜月,後來也不時會來泰國旅遊。由於香港房價高,來泰國時,他們偶爾會去看看當地物件。2015年,兩人在芭達雅相中一間房,算了一算,發現住在自家遠比住飯店更便宜,於是買下房子。隨後,每年大約有3個月會在這裡度過。
16歲就出社會的May,早已習慣用精明幹練的外表武裝起自己,每天沉浸於工作,從沒想過休息。到了中年階段,先生提議,衝了這麼多年,兩人也累積了一些積蓄,既然沒有子女牽絆,何不放下工作、搬來泰國,輕鬆一點過生活?(相關閱讀:有些事50歲不做,以後不一定有體力與機會做!一年旅行200天,蔡靜君夫婦的Long Stay退休生活)
「他說,這些錢如果要在香港退休,應該10年就用完了,我們可以去其他地方。」由於那陣子香港經濟環境不佳,生意越來越難做,May想了想,便聽從先生建議,在2019年搬來泰國。「但其實我的心裡還在想:工作是動力來源,沒有工作,人要怎麼辦?」
在泰國,他們常開著車子到處旅遊。但May笑說,習慣忙碌狀態的自己,剛開始,還是繼續透過網路工作,根本無心遊玩。「我坐在副駕,還一邊看手機,看看有什麼貨要拿、客人有什麼問題要回,根本沒時間看外面的風景。」沒想到,前半生總是停不下來的她,隨著時間,竟然被泰國改變了。
May和先生Ricky感情甚篤,兩人在中年後移居泰國。
學習泰國人樂天性格 慢下腳步,不再急促
疫情期間,泰國觀光遭遇重創、景氣蕭條,許多人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那時,May和幾位朋友合作,每天為當地民眾發送便當。
「我們接觸的是比較中低收入的民眾,他們平均壽命都不高,50~60歲的人要不是中風、糖尿病就是臥床,而且很多人60歲就過世。」她認為,這可能跟當地飲食糖分過多有關,從此更注重自己和先生的健康,開始嘗試168斷食、生酮飲食等。
另一方面,她也看到泰國民眾的樂天開朗性格,這與她過去習慣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內心深受撼動。「有些朋友白天已經很忙了,下班之後,還是會去喝1~2小時啤酒,喝完明天再上班。他們的樂天、開心,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還有一個要學習的,是泰國的「慢」。
May說,自己剛到泰國時,做什麼事都很急。但她發現,不管是在超市結帳,或在停車場排隊,泰國人總是不疾不徐。
「在超市,香港人會在排隊時就準備好結帳,但泰國人不是,他們是等輪到自己才慢慢打開手機,後面的人可能要等3~4分鐘。」此外,在停車場要離場時,香港人通常一上車就會立刻開走,但泰國人可能過了5分鐘還停在原地。
「我以前會想:快點呀!為什麼還不開車?我在等你的位置啊!可是,現在如果等不到車位,我會跟老公說:算了,我們去另一個地方等吧!」她大笑:「這就是泰國人說的『Jai yen yen』(慢慢來),反正我有的是時間。」(相關閱讀:女子深度居遊提案|到泰國清邁學泰式按摩,週末逛市集、河岸咖啡廳喝下午茶)
原本個性急、每天忙著工作的May,在泰國學會了慢慢生活。
兩人每月2~3萬泰銖生活費 不求奢華,生活可以很簡單
放下工作、全然退休,除了要調適心態,也要克服對金錢的不安全感。
但May和先生計算過,由於泰國物價不高,假如不外出度假或奢侈消費,兩人平均每月生活費大約2~3萬泰銖(約台幣17,000~27,000元),花費並不多。
他們住在自家,平常去當地市場購物、三餐自煮,偶爾去外面買個60泰銖的便當。日常生活,可以很簡單樸實。當然,泰國也有許多高檔的餐廳、飯店,消費水準也不低,「但在這裡生活,就看你自己怎麼花費。」(相關閱讀:不會日文、不是有錢人,50後如何移居京都Long Stay?YouTuber糖餃子夫妻,以自由為目標的財務與工作規劃)
「以前真的不夠愛自己。」May反思,過去總以為,買漂亮衣服、化妝品就是愛自己的方式,經由這次跨國搬家才知道,生活中不需要那麼多消費。「搬家的時候,我發現我們兩個是傻子,買太多了。」
除了物質的斷捨離,人際交往也要重新篩選。經歷了疫情和朋友、家人的離世,她決定不再迎合別人、做回自己,並且用餘生維繫重要的情感關係,特別是她口中的「守護天使」,先生Ricky。「以前,老公如果做得不好,我會發脾氣,一周不跟他聊天。現在只要一個下午,事情就過去了。」
「我心安處是吾家。」她說,自己當然記掛香港的親人,但並沒有搬回去的打算。畢竟,身邊有摯愛的另一半,不論人到哪裡,都是安心的所在。
May說,自己在人生最低潮時遇見先生,是一生最大的福氣。
同場加映:泰國long stay實用建議
若有《50+》讀者想到泰國long stay、買房,May有以下提醒:
1. 先以旅遊方式慢遊,別急著買房
泰國國土大,各地特色不同,建議先住在當地感受環境,慢慢看房子。因為泰國新建案多,房屋不容易漲價,確定自己未來會待在該處再買房,而且一定要去現場看。
2. 做好保險規劃,避免突發狀況
去(2023)年底,May和先生回香港時,先生突然出現小中風症狀,緊急住院治療,回泰國後也繼續追蹤病況。May認為,泰國醫療水準不比香港差,且收費相對平實。「第一次只看醫生沒配藥物,竟然不收費。第二、三次複診平均2,000泰銖,比香港還便宜。」雖然台灣健保平價,較難比較,但她建議,台灣讀者前往泰國以前,最好先做保險規劃,避免臨時出現醫療需求。
3.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如何對待你
泰國是旅遊國家,人民友善溫和,普遍對外國人有耐心。就算語言不相通,只要保持笑容、將心比心,對方也會願意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