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圖/《遠見》雜誌提供,張智傑攝 資料來源/柯文哲競選官網、賴清德競選官網、侯友宜競選官網、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 責任編輯/ 王美珍
編按: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即將在2024年1月13日舉行。政府對長照的規劃,迫切影響每個家庭與我們的老後。是否我們可能拋去政治成見,認真檢視3位候選人的長照政策,做出決策?《50+》特別彙整各陣營的核心政策內容與專家看法,提供讀者理性思辨。
1號候選人 柯文哲、吳欣盈(台灣民眾黨):推動長照保險制,新增5大保障
針對長照政策,柯文哲主張,應該將長照支出增加至新台幣2,300億元,並成立中央長照保險局。
「老化不是問題,快速老化才是問題。」柯文哲指出,民眾長照需求迫在眉睫,過去政府卻沒有正視問題,最大原因是經費不夠、財源不穩。目前台灣長照公共服務投資占GDP 0.26%,不及OECD平均數值1.7%。他主張,長照支出應增加至新台幣2,300億元,GDP占比達1%。
現行長照基金收入來源為菸捐、房地合一稅和遺產贈與稅,財源不穩定。他主張成立「中央長照保險局」,專責處理長照保險,由政府負擔4成、企業3成、民眾3成。民眾比照健保部分負擔概念,費用約為個人健保支出的1/4到1/5,每3年依照物價指數調整費率。
而民眾將享有以下保障:
1. 鬆綁長照2.0限制
家庭若聘請外籍看護,也享有居家服務、夜間照顧、家庭托顧等長照服務。
2. 提升現有長照服務品質
現有長照服務、品質與頻率可提升,例如,台北市都會區可提供夜間照顧服務。
3. 調高住宿式機構補助
依照失能等級、物價調整評估補助。補助金額從現行的每人最高每月補助1萬元,調整到每人每月最高補助3萬元。
4. 發放家庭照顧者津貼
依照被照顧者失能程度,提供家庭照顧者現金補助津貼。
5. 建立急性後期整合照顧制度
建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ost-acute Care, PAC)制度,成立特約型長照機構,解決長者出院後、回家前的照護問題。
2號候選人 賴清德、蕭美琴(民主進步黨):延續現行長照2.0,再推動4大改變
延續現行的「長照2.0」,賴清德進一步提出「長照3.0」政策,重點包含新增居家和社區夜間到宅服務,並提高住宿式機構補助至每月最高1.5萬元等。
他指出,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推動「長照2.0」,目前長照據點超過1.2萬處、照顧服務員人數達9萬多人,居服員平均薪資超過42,000元,有明顯改善。而在此基礎之上,「長照3.0」將有以下4大改變。(相關閱讀:長照2.0完整指南:服務對象、申請資格與補助項目)
1. 強化重度失能照顧
新增居家和社區的夜間到宅服務,並提升住宿式機構服務量能,盤點公有土地,由政府或委託民間興辦機構。今年,住宿式機構補助已由每年6萬元提升到每年12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未來將提高至每月最高1.5萬元,1年最高18萬元。
2. 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援
提高一對多的社區照顧比例,並與企業合作,針對需要家庭照顧的員工落實彈性工作安排;擴大試辦「全責照護制度」;改善巴氏量表,考量年齡、身心障礙、重大傷病、罕見疾病、癌症、中風等不同狀況建立多元標準,滿足家庭照顧需求。(相關閱讀:生病住院,看護找不到、請不起,家屬又顧不來,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如何提升照顧品質、降低人力負擔?)
3. 推動社區式長照服務
提高長照服務涵蓋率,擴大基層關懷據點服務量能,持續優化長者日間照顧,包含現有的共餐、送餐、健康衛教、運動團康等;運用照顧科技創新提供服務。
4. 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為一體式服務
建立以長照社區照顧服務體系為基礎的共生社區。擴大出院準備、補助醫院銜接長照所需的人力負擔;落實居家醫療,推動高齡者家庭醫師制度;擴大並補助老舊公寓增設電梯與升降梯等設備。
3號候選人 侯友宜、趙少康(中國國民黨):開辦長照保險、鬆綁外籍看護工申請
在長照政策方面,侯友宜主張包括80歲以上、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特殊重大傷病長者取消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外籍看護;開辦長照保險,提高重度失能者給付額度和住宿型機構補助費用;發放重度失能家庭照顧者津貼等。
他指出,高齡者最關心的是健康、醫療照護和經濟3大問題,必須提供完整照顧。以目前來說,長者家庭照顧責任絕大部分由女性負擔,導致國家勞動力流失。根據國發會預估,2031年全台失能人口將達118萬人,未來,照顧人力需求將成一大挑戰。在經濟條件限制下,許多家庭選擇聘請外籍看護,但申請看護所需的巴氏量表容易造成醫病關係緊張。
因此,他提出以下政見:
1. 鬆綁外籍看護工申請
80歲以上、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有特殊重大傷病之長者,取消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外籍看護。
看護移工與長照體系整合,強化移工照護技能與品質,提升高齡長者照護品質,改善健康。以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雇主聘用本國看護,提升薪資及工作環境,並提高本國勞工就業競爭力,減輕家屬負擔。
2. 開辦長照保險
調高重度失能者給付額度4,000元,提高重度失能者住宿型機構補助費用,由每年12萬元提高至24萬元,並推動「長照+」計畫,提供重度失能者家庭多元、全時照顧服務。
3. 全面實施住院全責照護
由醫院統一聘雇看護,解決看護人力不足問題並減輕家屬負擔。
4. 發放照顧者津貼
擴大長期照顧與高齡養護特別扣除額,由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年滿85歲也適用。發放「重度失能家庭照顧者津貼」每月5,000元。失能家庭中的全職照顧者於照顧5年以上,增加國民年金給付金額每月5,000元。(相關閱讀:請看護等長照費用可以報稅嗎?申報長照扣除額該準備哪些文件?)
50+政策擂台:各黨候選人重要長照政見一覽表
減輕照顧負擔 | 長照財源 | 住宿機構補助 | |
1號 柯文哲 | 聘請外籍看護之家庭也享有長照服務。 .提供家庭照顧者現金補助。 | 開辦長照保險。政府負擔4成、企業3成、民眾3成。 | 每人每年最高36萬元。 |
2號 賴清德 | 提出「長照3.0」,新增居家和社區夜間到宅服務。 1. 改善巴氏量表,建立多元標準。 2. 擴大試辦全責照護制度。 3. 與企業合作,針對需家庭照顧員工落實彈性工作。 | 稅收制。 | 每人每年最高18萬元。 |
3號 侯友宜 | 看護移工與長照體系整合、重度失能者給付調高為4,000元。 1. 80歲以上、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有特殊重大傷病之長者,申請外籍看護時,取消巴氏量表。 2. 長照與高齡養護特別扣除額提高至18萬元,年滿85歲也適用。 3. 重度失能家庭照顧者津貼每月5,000元。 4. 全職照顧者照顧5年以上,增加國民年金給付每月5,000元。 | 開辦長照保險。 | 每人每年最高24萬元。 |
民間團體、專家看法:如何避免只是喊價,而是真正解決照顧負擔?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家庭照顧者看2024總統大選政見」記者會中,針對3位候選人在社區照顧、住宿式機構、外籍看護工、家庭照顧者和長照財源等5大項目的政見,提出以下點評:
1. 社區照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目前在長照需求者中,大約有兩成輕中度失能者適合社區照顧,透過強化無障礙空間、居家服務和日間照顧等支持,盡可能延長失能者在家居住時間與自立生活的可能性。而中重度者如果在家居住,必須有更密集的走動式居家服務與夜間照顧。
2. 住宿式機構
現行長照2.0每月最高補助3.6萬元,但僅限居家或日照。家總建議,失能等級7級以上或經評估家庭無力照顧者,長照2.0補助費用可選擇使用於住宿式機構。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則指出,目前3位候選人的政見集中於補助「喊價」,對於住宿式機構的供給、訂價與服務定位缺乏規劃。
「我們怎麼看待住宿式服務?住宿式機構是單行道、住進去就出不來,還是有密集照顧需求時,可以進駐的地方?」她建議,除了討論被照顧者的失能等級,也該評估照顧者能力、照顧密集程度、意願等雙方面因素。
此外,她也建議,住宿式機構的訂價可以參考準公共化托育服務訂價與補助機制,設定收費標準,建立穩定服務品質且可獲利的模式。
3. 外籍看護工
家總建議,刪除目前政策中,每月「僅有30%補助額度及不得使用照顧服務」之規定。此外,巴氏量表聘僱外籍看護工規定應併入長照評估體系,採單軌評估制。
政大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增勇則指出,3位候選人皆提出簡化、開放外籍看護工聘請之政見。「這反映了民眾對於外籍看護工議題有感,但是不代表這是長照真正的問題。長照與外籍看護工申請是兩套不同評估系統,這才是真正的問題。」他主張,外籍看護工應該和長照人力體系整合,廢除現行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巴氏量表規定,併入「長照需要等級(CMS)」評估。
此外,外籍看護工已由民眾自費聘請,因此政府不應該只提供30%補助額度,或限制家庭使用長照2.0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或家庭托顧。「外籍看護工應該回歸為輔助人力,而不是被剝奪使用公共長照服務的理由。」
4. 家庭照顧者
家總表示,家庭照顧者津貼具有薪資與退休金兩種經濟安全保障效果。此外,目前喘息服務量偏低,應有更具激勵量能或鼓勵創新方案,例如,互助喘息。(相關閱讀:當志工顧長輩一天,換2天休假別人幫你顧!家總互助喘息計畫怎麼做?)
「成為一個家庭照顧者,就是落入貧窮的過程。照顧者的經濟安全需要國家保障。」王增勇表示,肯定這次3位候選人皆關注家庭照顧者議題,並提出發放照顧者津貼政見。不過,財源從何而來皆未交代清楚。
他建議,照顧者現金給付可以和現行「長照四包錢」制度結合,經由評估後,由家屬/照顧者擔任個案管理者,讓照顧者直接擔任居家服務員,並且領取薪資。「而且這筆給付,還可以反映出照顧者承擔被照顧者的失能程度」。(相關閱讀:如何成為個案管理師?個管師資格、薪水、工作內容)
5. 長照財源
家總表示,民眾願意多花錢請政府做事,但候選人願意承諾的照顧範圍或程度為何?另外,不論稅收制或保險制,候選人應說明財源由何而來,如何能有穩定來源。
陳正芬指出,長照財源不一定是在稅收和保險之間擇其一。例如,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雖已開辦長照保險,也有部分收入來自稅收、少數自行負擔,來源相對多元化。「我們期待總統候選人可以思考出穩健財源,並且能回應人口快速轉型社會中,民眾對國家的期待。」
此外,台灣失智症協會暨14個民間團體也針對候選人政見提出建言。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全台目前有32萬失智家庭,未來20年,每30分鐘就新增一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政策綱領2.0」將於2025年告一段落,但3位候選人對於失智症議題皆未提出解方。台灣失智症協會主張如下:
1. 台灣應效法日韓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並由行政院設立失智症政策推動小組,以國家層級推動政策規劃。
2. 定期辦理「失智家庭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規劃失智症單一登錄系統。
3. 應規劃穩定財源及長期政策,避免因政策滾動式修正而影響服務穩定發展。
4. 加強失智症醫療、長照服務與照護、社福資源銜接,廣設「失智共同照護服務中心」諮詢窗口。
5. 目前各社區據點的認知促進活動成果評估多著重在「服務人次」,建議在各類長照服務、社區據點中,透過認知功能、生活功能與健康狀況等指標,監測服務品質。
6. 因應年輕型失智人口特殊需要,給予經濟、就業、未成年子女照顧、延緩失智活動類型的支援服務。
7. 失智者常因認知功能下降而在生活中處於弱勢,應強化各行業宣導失智識能和友善態度,並從學校教育向下紮根,提供必要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