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靜芸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得知手術日期後到實際開刀的等待期間,有時長達1、2個月,該做些什麼可減少手術併發症風險?林靜芸醫師分享2個案例與自己的實務經驗。
疫情解封之後,醫院手術量增加,病人預約日期常被迫延後,這段時間應該注意什麼呢?
我們先看2個案例:
60歲蓓蓓術前吃素減肥 傷口晚了6週才好
60歲的蓓蓓洗澡時摸到右乳房有硬塊,猶豫了一陣子才就醫。蓓蓓以為乳房門診很隱密,沒想到跟菜市場一樣。蓓蓓作了檢查,診斷是乳癌。醫師說,治療的存活率很高,預約5週後再手術。離開診間時,專科護理師遞給她一疊資料,讓她決定乳房切除範圍以及重建方式。醫師護士們講解得好像乳癌只是小感冒,蓓蓓卻覺得天旋地轉,人生變黑白了。
蓓蓓回家後,想到乳房即將被切除,身體會不完整,心情低落。她吃不下睡不著,整天躲在房裡怨嘆。蓓蓓自我檢討,既沒有乳癌的遺傳,也沒使用荷爾蒙,懷疑是自己肉吃太多,下定決心吃素,把癌細胞餓死。
等候手術的5個星期,蓓蓓瘦了5公斤。手術結果她的癌症是早期,乳房只須部分切除。這樣的手術,一般人隔天就可出院,7天拆線,蓓蓓卻傷口腫脹積水(組織液),需要引流,注射抗生素,還需要每天換藥,塞藥布,額外受罪了6星期,傷口才癒合。癌症切除手術保留了乳房,延遲癒合的纖維化卻讓她的乳房攣縮變形。
50歲美櫻做醫美縫酒窩 花了2星期才控制感染
50歲的美櫻有糖尿病及重度憂鬱症,她不出門也不運動,超重的肚子大得像是懷孕。美櫻原本塌鼻子,小眼睛,二頰肥嘟嘟,她懶得整理頭髮,索性剪平頭。有一天電視報導腦殘的病人,丈夫突然對著她說:「(那病人)跟妳好像!」美櫻受到打擊,決心做醫美。
美櫻割了雙眼皮,還作了下眼皮的臥蠶,眼睛變大,眼神亮起來。她想再縫酒窩,讓自己臉頰顯瘦。醫師請她好好考慮,原因是縫酒窩須經由口腔,有可能感染。美櫻有了眼皮成功的經驗,沒有在怕。
縫酒窩的手術是將口腔黏膜與臉頰真皮縫合,製作黏連,一般人7天就恢復。美櫻卻在第5天右臉腫起來,第7天兩邊臉一起腫,酒窩處發熱疼痛,白血球升高,有感染現象,須住院注射抗生素,口腔膿瘍甚至需要進手術室清創,花了2星期才控制感染。數個月後才得到她要的酒窩。
她們究竟做錯什麼,導致沒預期到的併發症?蓓蓓術前不吃肉減重,營養不良影響傷口的癒合。美櫻術前不運動,術後口腔容易感染。(相關閱讀:為何有人生病好得快?前北榮院長張德明行醫40年體悟:善忘的人,易健康快樂)
6大建議預防手術併發症 每天少不了散步與蛋白質
所謂手術併發症,應該如何預防呢?美國紐約大學醫院給預約手術病人的建議是:
1. 避免感染,常洗手,多喝水
2. 吃好一點,高蛋白、低糖、低鹽飲食(別忘了蔬菜水果)
3. 每天至少30分鐘戶外運動
4. 睡飽
5. 學習紓壓
6. 保持樂觀、正面
我先前在美國進修,手術預約常是數個月之後。我的教授總例行性叮嚀病人,這段時間每天在戶外散步30分鐘,三餐補充蛋白質。我回台灣行醫之後也這樣作。臨床觀察確能加速癒合,促進恢復。原因是手術後得靠身體的修復來復原,組織修復所需的蛋白質由肌肉供應,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術前補充蛋白質可增加總量,使身體的修復功能最大化。(相關閱讀:長輩或生病家人沒胃口怎麼辦?提振食慾的4道抗癌飲食菜單,容易做又快速補充蛋白質)
依台灣習俗,有人會在手術前帶供品去廟裡祈求保佑,除了得到心靈寄託以外,尚有出門運動、營養補給等元素,與現代醫學不謀而合!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原文標題為〈為何預約手術後等候時間應該去運動?名醫曝身體加速修復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