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帶狀皰疹很可怕嗎?1/3人一生會得至少一次,嚴重有可能失明!高危險族群、預防方式一次看懂
進入秋冬季節,更要留意提升免疫力。
整理/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編按: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在秋冬季節交替,免疫力低下時特別容易發生。醫師提醒,過去曾感染水痘、50歲以上有慢性病或是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接種疫苗,可延長保護力,避免惱人症狀影響日常。
65歲阿明(化名)為上市公司主管,近期工作壓力大,某日因左側腰部癢痛感難耐,至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茂庭門診就醫。李醫師掀起衣服檢查時發現左側腰部有叢發性水泡,診斷確定為帶狀皰疹所引起。
使用抗病毒藥物後,雖然疹子有所改善,然而神經麻痛感卻持續數月。為預防帶狀皰疹復發,在李茂庭醫師建議下,阿明決定與妻子一同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以防痛不欲生的帶狀皰疹再度纏身。
李茂庭說明,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俗稱「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的疾病。當感染水痘病毒後,病毒會潛伏脊髓神經節裡。待病人年紀增長或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可能再度活化。
通常病人會先出現皮膚麻痛、異樣感,約2至3天後長出紅疹、水泡。水泡於7至10天後緩解,然而疱疹後神經痛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有高達86%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病人不滿意現有的藥物治療選項。另外,帶狀皰疹痊癒後,仍有約一成病人於10年內復發。
秋冬是帶狀皰疹好發季節 有哪些高風險族群?
李茂庭進一步說明,秋冬季節到來,帶狀皰疹也會變本加厲,尤其是年輕時曾得過水痘、抵抗力較差且年長者。(相關閱讀:天冷就鼻子過敏、眼睛皮膚癢?營養師:多攝取5種營養素,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發炎)
帶狀皰疹主要影響範圍位於軀幹與四肢,然而約10%至15%帶狀皰疹病人發生在眼部區域,導致病人面臨失明、聽力受損等風險。另外,少數病人也可能出現腦膜炎、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併發症,以及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高達九成九的50歲以上成年人曾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並且約1/3的民眾會在一生中發生帶狀皰疹。若民眾年齡為50歲以上、有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免疫不全、曾得過帶狀疱疹,甚至曾確診新冠病毒,皆為發生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
帶狀皰疹上升比率/倍數 | ||
慢性疾病 | 糖尿病 | 24% |
氣喘 | 24% | |
慢性腎臟病 | 29% | |
心血管疾病 | 34% |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41% | |
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 | 憂鬱及睡眠障礙 | 23% |
免疫不全 | 乾癬 | 1.7倍 |
癌症 | 2.4倍 | |
紅斑性狼瘡 | 3.2倍 | |
器官移植 | 3.5倍 |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 3.6倍 |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保護力效果可達10年
李茂庭呼籲,除了維持均衡飲食、規定運動、不熬夜、適時釋放壓力等良好生活習慣外,若為高風險族群亦可考慮接種疫苗。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建議,50歲以上及18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為建議對象。接種疫苗後,不論是預防得到帶狀皰疹或疱疹後神經痛,皆有約9成以上保護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帶狀皰疹疫苗也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少數民眾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發紅、疼痛、腫脹、疲倦、發燒等副作用,但症狀通常輕微至中度,平均持續約二至三日。若出現蕁麻疹、呼吸困難等少見嚴重過敏反應,則應立即就醫治療,並告知疫苗接種史。
2023/11/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