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堀田秀吾 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春天出版 責任編輯/蔣德誼、陳莞欣
編按:一早起來,總感覺腦袋昏昏沉沉、提不起勁或是有起床氣嗎?專家研究指出,其實起床後的晨間時段是調整身心的關鍵期,養成3個簡單小習慣,不但有助於培養好心情,也更有精神與集中力迎接一整天!
研究證實,早上是體內皮質醇濃度最高的時段,而皮質醇正是大家所知道的「壓力荷爾蒙」。換言之,早上之所以會有起床氣,就是皮質醇在作祟。
如果想要避免一早起床的焦躁情緒,可以參考劍橋大學阿斯凱隆德等人所提出的「利用早上減輕壓力」的方法。
這項研究是以427名14歲的青少年為對象,研究人員會在受試者睡醒之後,透過不同的信號,讓他們回想起過去不開心和開心的回憶,1分鐘之後再調查他們體內出現的反應。實驗一共進行6次。
經過一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多數想起開心回憶的受試者,體內的皮質醇分泌會減少,長期來說也會變得比較不會否定自己。
這項研究的目的原本其實是為了找出對抗憂鬱症的方法,沒想到卻意外發現,在人類天敵皮質醇濃度最高的早上,只要靠著回想過去正面的人生經驗,就能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相關閱讀:10個早晨儀式,一起床就有好心情!善用小勝利法則,每天都是好日子)
起床後最先想起的回憶很重要!3個習慣給你正能量
1. 起床後,花1分鐘回想開心的回憶
既然這樣,是不是一整天不斷想著過去開心的回憶,效果就愈好呢?其實並非如此,根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木村等人的研究,經常回想過去的回憶,可能會引發記憶障礙。
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大腦的內嗅皮質部位會開始堆積Tau蛋白。研究認為,Tau蛋白就是造成記憶障礙的原因,和失智症也有密切關係。木村等人的研究團隊透過老鼠實驗證實,大腦長時間受到過去記憶的刺激,會促進「GSK-3β」酵素的作用,使得Tau蛋白更容易堆積。
雖然目前尚未找出減少Tau蛋白的方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一直不嘗試新的事物,製造新的記憶,大腦很容易就會想起過去的回憶。
因此,每天早上花1分鐘的時間回想過去開心的事情,同時不斷給予大腦新的刺激和記憶,當作是大腦的定期維修,這麼一來才有辦法減輕壓力,降低記憶障礙的風險。
2. 藉由運動提升心跳速率
早上剛睡醒時,大腦總是昏昏沉沉的,這時候喚醒大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大腦的運作必須要有糖分和氧氣作為能量來源,而吃早餐可以確保糖分的攝取,運動則能增加心率,有效地將血氧濃度高的血液不斷傳送到大腦。
山口大學的佐佐木和塩田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讓受試者早上起床之後先做健康操,接著再進行運球和慢跑等運動,等到心率達到每分鐘120~140下,再讓受試者做計算測驗。結果發現,每個人的答題率和正確率都提高了。
這項研究證實了工作之前先運動,可以讓大腦以最佳狀態完成工作。換言之,運動就是上班前最適合的活動。
3. 洗澡(泡澡比淋浴更好)
運動完滿身大汗之後洗個澡,也能有效地讓大腦更清醒。
千葉大學的李等人的實驗讓受試者從早上7點開始,每隔幾個小時就以攝氏40度的水溫泡澡約10分鐘或是淋浴,或者是進行蒸氣桑拿,接著再進行測驗。實驗結果顯示,比起淋浴,泡澡和蒸氣桑拿對於消除身體疲勞的效果更好。
在答題的正確率方面,在早上10點之後泡澡和淋浴,有助於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另外,泡澡和蒸氣桑拿也有提高注意力和判斷力的效果,洗完澡之後也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
順帶一提,根據東京瓦斯都市生活研究所的研究,早上只要花1分鐘的時間簡單沖個澡,就有改善體臭的作用,而且效果還能持續到傍晚。所以,大家務必要養成早上洗澡的習慣,既能打起精神,又能讓自己更清爽,一舉兩得!
(本文摘自堀田秀吾著,《圖解壓力紓解大全:消除焦慮與煩躁的100個科學方法》,春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