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依然健檢零紅字,如常生活到97歲!日本「智慧的巨人」、學者外山滋比古的五體散步法則
對新事物好奇,是人生的重要動力。
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Business Journal、致知出版社、BS朝日
編按:日本著名的英語學家與評論家外山滋比古,被稱為「智慧的巨人」。他在2020年以高齡97歲辭世之前,不僅生活如常,90歲後健檢依然能保持沒有紅字、每個項目都得到最高評分。他認為要維持健康,不只是活動筋骨,更要保持「五體」的活躍。
外山滋比古曾擔任雜誌《英語青年》總編輯、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榮譽教授,在其專業的外語文學,以及創意思考、人生哲學等各領域都是專家。
他在1980年代出版的《思考整理學》,至今依然是最多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生必讀的思考力經典著作,熱銷超過258萬冊,作品更常被收錄在課本及考試題目中,可說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知識家。
不只如此,研究、著作等身的外山滋比古,在高齡90歲後依然維持著相當活躍的生活,除了持續演講、寫作活動,生活如常,健檢更是全都拿到了最高評分的「A」分數。
他認為,年紀大的人若是整天無所事事、生活過於平淡安靜,就容易加速老化和衰退。「英語中有句諺語叫做:滾石不生苔,沒事也要找事做,持續接收各種外界新事物的刺激有益身心健康。」
時時接觸新事物 讓大腦和感官保持活躍
因此,外山滋比古提出「五體的散步」作為老後的健康原則,不只是活動身體,眼睛、耳朵、嘴巴、手、頭腦這「五體」都要有所運用。
1. 嘴巴的散步:多和各種領域的人聊天、分享不同觀點
外山滋比古認為,人隨著年紀增長、容易有圈子越來越狹窄的傾向,更會因此難以接觸到新事物的刺激。因此,愈老愈要認識新朋友,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他常常會和不同職業的人一起舉辦「雜談會」,藉此刺激大腦運轉,思考的幅度也會變廣。讓大腦得以思考過去不熟悉的議題,進而產生好奇、達到防止大腦老化的效果。
2. 手的散步:作家事、料理下廚也能鍛鍊大腦
10多年前,外山滋比谷因太太身體不方便,煮飯、打掃、洗衣服等家務事便由他來負責。拿手料理是散壽司的他說,料理中的「料」是思考的意思,「理」則是事物的道理和思緒。做菜不只是手和身體的勞動,從採買到烹飪的過程更有助於大腦構思如何處理食材的邏輯思考。
另外,像是手工藝、編織毛衣、學習樂器等活動,也都是訓練雙手和大腦的好機會。
3. 眼睛的散步:偶爾出門旅行、去沒去過的地方
如果每天都走同樣的路線回家,久而久之,對於沿路的景物熟悉後,也會因此缺乏新鮮感。外山滋比古認為,不要只在家裡或公司附近活動,偶爾讓眼睛看看平時感到陌生的事物,像是到不曾去過的地方旅行,就是對視覺、大腦很好的鍛鍊。
另外像是觀賞運動比賽,因為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也有助於讓人保持心理的活躍和刺激感。
4. 耳朵的散步:聆聽欣賞四周的聲音
我們習慣在有許多雜音的環境中生活,但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地聽四周的聲音呢了?偶爾不妨靜下心來欣賞風聲鳥叫,或聽聽不一樣的音樂舒緩身心,也就是所謂「耳朵的散步」了。
5. 頭腦的散步:隨時接收新知識
鍛鍊腦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除了閱讀報章雜誌以隨時吸收新知,最重要的是保有「求知的好奇心」。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想要探究了解更多,不只是讓大腦保持活躍,更可說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
(相關閱讀:哈佛大學80年研究的啟示:5個因素決定老後是否幸福,這指標對健康正面影響堪比降低膽固醇)
對明天抱有期待 人生才會有趣
外山滋比古認為,這些「五體的散步」,是一種「生活的編輯」,讓自己每天的日常可以更為豐富。「高齡者最忌諱終日無所事事,每天起床之後,就可以在腦中先規劃一遍今天要做什麼事情」,生活才不會愈來愈單調無趣。
而想要把生活過得有趣,最重要的就是「對明天抱有期待」。「每天接觸到一點點不一樣的新事物、或是任何會讓心情愉快的小事,讓人對未來感到期待是非常重要的心態。」愈是有了年紀,愈要讓日子過得忙碌、充實一些。
「我沒有想過關於老或是死的問題,與其思考這些而產生無謂的擔心和憂慮,不如把此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外山滋比古說,他的理想就是在工作中、或是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死去。「不需要剛好在完成什麼之後才死去,正在享受的當下是最好的。」
活著的時候盡情享受人生的當下,不留遺憾的告別,以高齡97歲離世的外山滋比古,可說示範了何謂理想的老去。
2023/09/2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