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對罹癌、惡化的病人隱瞞病情,真的好嗎?癌症心理師:再怎麼不捨,家人也該思考的4件事
下一篇

23天內父母接連在家辭世,施昇輝回顧爸媽最後一哩路:不後悔沒送他們去醫院,唯一遺憾只有這件事

對罹癌、惡化的病人隱瞞病情,真的好嗎?癌症心理師:再怎麼不捨,家人也該思考的4件事

接收自己的情緒後,也尊重對方的自主權。

文/商沛宇 圖/Shutterstock

編按:家人罹癌或病情惡化,當家屬從醫師口中聽到壞消息時,該如實告知病患嗎?對許多人來說,要不要告知家人真實病況,該不該貼心隱瞞?這實在很糾結。癌症心理師商沛宇懂得家屬的心情,他也提出4個思考,讓家屬慢慢釐清。

臨床上,常見到家屬擔心病人在聽到病情惡化的消息後會大受打擊,而選擇刻意隱瞞病況,或善意「輕描淡寫」地回應病人的疑惑。

很難向病人告知病況  家屬的幽微心情

之所以難向病人告知和溝通病況,背後至少隱含了3種可能的心情:

.不捨與貼心:不忍心澆熄病人心裡的最後一絲希望。

.焦慮與恐懼:不曉得該怎麼去面對、照顧病人在聽到真實病況後的反應。

.失落與傷心:面對將失去至親的那份預期,身為情感連結最深的人,也有自己的哀傷需要消化及調適。

我常試著與家屬聊聊他們的經驗和感受,試著去了解他們內心的不捨及糾結,聽聽他們預期中害怕的情況是什麼。許多時候,當原本紛亂的思緒和心情被聆聽、了解與接納,家屬就比較能從情緒的影響中跳脫出來,自然而然變得有勇氣,能客觀地思考更多可能性。(相關閱讀:如何關心生病親友?癌友真心話:常見安慰句其實很惱人,不如做這5件事實質幫忙

思考4件事  從病人性格與真正的想望來決定

感受到家屬的情緒較為緩和後,我會再進一步地引導家屬思考這4件事:

1. 病人過去的性格與自主需求

例如:病人以往在家中或工作上,是否習慣自己掌握一切、決定事情?病人是否渴望自主?病人面對壓力的心理復原力如何?過去是怎麼面對困難的?是否真如他們所想的這麼不堪一擊?

2. 病人面對疾病與治療的態度

例如:罹病至今,病人怎麼看待自己的疾病和治療?是否曾經表達過對於人生意義、生活品質或餘命期的態度和偏好?

3. 病人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

根據病人的性格、敏感度與推理能力而言,他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有沒有可能其實他心裡有數,只是不曾或不敢說出口?過去你們有過好好地、開放地溝通的經驗或習慣嗎?你們是否對於對方聽到病情後的反應不知所措呢?

如果癥結點在於缺乏溝通習慣、不曉得如何因應對方的反應,我會鼓勵家屬勇敢向醫療團隊提出需求,請專業人員在場協助,一起開啟重要的溝通與對話。

曾經有病人趁著我至病房與他討論關於病情的想法時,對身旁不斷迴避重要話題,一直要他「想像過去他有多勇敢,千萬不要放棄」的太太說:「老婆,我不是不勇敢,我只是想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準備。」

4. 大部分的病人都想要為自己做決定

無論是繼續接受治療與否,或是關於未來餘命期和未盡事宜的安排、後事或財務方面的規劃等,當病人有機會為自己負責,才能盡量減少家屬的自責。(相關閱讀:陪伴癌症臨終家人,該告知真實病情嗎?陳乃菁:這些話必須說,別怕談死,才能避免遺憾

(本文摘自商沛宇著,《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寶瓶文化出版)

2023/09/1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23天內父母接連在家辭世,施昇輝回顧爸媽最後一哩路:不後悔沒送他們去醫院,唯一遺憾只有這件事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