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稅免稅額是多少?稅率級距、申報對象,繳納與節稅範例一次看
遺產入門通識課,任何年齡都該學。
文/涂曉蝶 圖/Shutterstock
編按:遺產稅的免稅額、稅率級距怎麼算?哪些財產要繳遺產稅,哪些則不計入遺產總額?遺產稅如何節稅?本篇整理遺產稅懶人包,相關知識一次看懂。
家與家人,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生命之禮。在生之時,我們總把最好的與家人分享;離世之時,我們也仍想把畢生所積攢的留給摯愛家人。然而,如何在生前做好遺產規劃,又如何著手處理親人離世後留予我們的遺產,多數人並不清楚。
《50+》為讀者整理遺產繼承的幾個重點,幫助大家先修這門關於遺產的入門通識:
「遺產稅」是什麼?包含哪些財產項目?
所謂遺產稅,是針對中華民國國民離世後留下的財產,或非國民但離世時在中華民國境內留有財產,所課徵的稅款。
其中涵括的財產項目包括動產、不動產及一切有價值的財產,像是土地、地上物、房屋、動產、存款、債權、股票、現金、黃金、珠寶等。另外較容易被忽略的是,死亡前2年內贈與的財產也囊括在須申報的財產範圍中,必須注意。
被課徵遺產稅的3個對象
課徵遺產稅時,被繼承人依據是否為中華民國國民,以及國民的經常居住地分為3種對象詳如下表,3個對象的遺產稅申報範圍和申報單位各不相同:
課徵對象 | 課徵範圍 | 申報單位 |
居住於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 | 境內外全部遺產 | 被繼承人死亡時戶籍所在地之國稅局或所屬分局、稽徵所 |
居住於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 | 於中華民國境內留有的財產 | 台北國稅局 |
非中華民國國民 | 於中華民國境內留有的財產 | 台北國稅局 |
資料來源:《遺產及贈與稅法》
需要申報遺產稅的對象有哪些?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依不同情況,可能為遺囑執行人、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有遺囑執行人時由遺囑執行人進行遺產稅申報,若沒有遺囑執行人,則由繼承人及受遺贈人申報;倘若以上皆無,為依法選定的遺產管理人申報。
如何申報遺產稅?申報時間、單位
申報遺產稅的流程大致分為3步驟,依序為清查被繼承人的遺產與負債、申報遺產稅、繳納遺產稅。
被繼承人過世後首先要做的事是製作財產清冊,清查被繼承人的所有財產,包括遺產與負債。財產部分可向國稅局申請財產清單與所得資料,其中財產清單會羅列出被繼承人名下所登記的財產包括土地、房產、車子等;而所得清單上的股息和存款利息則可用以回推被繼承人的存簿與股票資料,再進一步向集保中心查詢被繼承人的股票明細,透過壽險、銀行公會或各銀行查詢保險、存款。
必須注意的是,清查時我們經常專注在財產而忽略了負債。雖然《民法》第1148條規定,「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不過,如果在分配財產前未先償清債務,財產分配完成後若有債權人找上門,清償或賠償責任可就不以繼承人繼承到的遺產為限了。
(相關閱讀:【律師娘專欄】父母留下的債務,不用還是真的嗎?》)
因此,當不了解被繼承人的遺產情況時,可以在3個月內向法院申報遺產清冊,進行遺產債務清算程序,避免上述情事發生。關於清算程序與清查財產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以下文章:〈不要為錢煩惱!家庭必備「遺囑」與「繼承」法律知識懶人包〉。
遺產與負債清查完畢後,就可以接著向國稅局申報遺產稅了。完成申報後,待稽徵機關送達核定繳納通知書,並於送達日2個月內向當地經收稅款處繳納遺產稅,遺產稅相關程序大致上就算是辦理完成了。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遺產稅申報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6個月內完成申報,倘若未在規定期限內申報遺產稅,可能會被科處罰鍰。另外要留心的是,在遺產稅尚未繳清前,記得不可以分割遺產、交付遺贈或辦理移轉登記。
Step 1 | Step 2 | Step 3 | |
步驟 | 清查遺產與負債 | 申報遺產稅 | 繳納遺產稅 |
期限 | 若進行遺產債務清算程序,須於被繼承人死亡3個月內向法院申報遺產清冊 | 被繼承人死亡6個月內 | 核定繳納通知書送達日起2個月內 |
注意事項 | 期限內未申報恐科處罰鍰 | 遺產稅未繳清不可分割遺產、交付遺贈、辦理移轉登記 |
遺產稅免稅額是多少?
了解遺產稅的申報流程後,必須處理的下一個問題是,遺產稅如何計算?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8條規定:「被繼承人如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自遺產總額中減除免稅額 1,200萬元;其為軍警公教人員因執行職務死亡者,加倍計算。被繼承人如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或非中華民國國民,其減除免稅額比照前項規定辦理。」自民國111年(2022)元旦起,遺產稅免稅額則從1,200萬元調高至1,333萬元。
身分 | 免稅額 |
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 | 1,333萬 |
軍警公教人員因執行職務死亡者 | 2,666萬 |
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或非中華民國國民 | 2,666萬 |
簡言之,在計算遺產稅時,被繼承人有1,333萬元的遺產稅免稅額可從遺產總額中扣除。
遺產稅「扣除額」是什麼?有哪些規定
除了免稅額外,《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另羅列出可自遺產總額中扣除的免徵遺產稅項目,即所謂的扣除額。有關扣除額項目及各項金額,可參見下表:
免稅額 | 1,333萬 |
不計入遺產總額 | |
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具 | 89萬 |
被繼承人職業上之工具 | 50萬 |
扣除額 | |
配偶扣除額 | 493萬 |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 | 50萬 |
父母扣除額 | 123萬 |
殘障特別扣除額 | 618萬 |
受被繼承人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 | 50萬 |
喪葬費扣除額 | 123萬 |
其他扣除額 | 1. 農業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 |
遺產稅如何計算?遺產稅稅率級距表
計算遺產稅的兩個重要公式如下:
公式一:課稅遺產淨額=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
公式二:應納遺產稅額=課稅遺產淨額×稅率—累進差額—扣抵稅額及利息
其中公式一中的遺產總額除了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全部遺產外,還必須加上死亡前二年內的贈與。而公式二中稅率及累進差額如下表,至於扣抵稅額則包括:
1. 兩年內贈與已繳納之贈與稅與土地增值稅
2.在國外繳納之遺產稅
遺產稅稅率級距表
遺產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5,000萬元以下 | 10% | 0 |
超過5,000萬元~1億元 | 15% | 250萬元 |
超過1億元 | 20% | 750萬元 |
資料來源:財政部遺產稅試算
了解遺產稅公式以後,我們接著就以〈這家人遺產稅本來要繳50.1萬,怎麼變成1000元!遺產稅怎麼算最划算?善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這篇文章中的實際案例來練習如何計算遺產稅。
該民眾父親於111年過世,留下母親與他。父母白手起家,父親過世時留下現金及上市櫃股票投資合計約400萬,以及一間父母結婚時購入市價約3,000萬的房屋(其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合計約2,100萬),貸款都已還清。現母親名下資產約為現金及上市櫃股票共計1,500萬。
此案例的遺產稅計算方式如下:
1. 計算遺產總額時,不動產的價值非以「市價」計算,而是以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時價」來算,因此父親遺產總額為以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計算的房屋價值共2,100萬,以及現金與股票400萬,再扣除貸款金額(已還清為0),總計2,500萬。
2. 扣除額則包括生存配偶扣除額493萬、子女扣除額50萬、喪葬費123萬,共計666萬。
依公式一計算,父親的課稅遺產淨額=遺產總額2,500萬—免稅額1,333萬—扣除額666萬=501萬
由於遺產淨額在5,000萬元以下,因此稅率為10%,於是應納遺產稅額就等於課稅遺產淨額501萬×10%稅率—累進差額為0,總計50.1萬。再扣除扣抵稅額及利息以後,即為該案例應繳納的遺產稅了。
不過,由於父親過世時,母親名下資產1,500萬少於父親的2,500萬,對此,根據《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被繼承人之配偶可以主張「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以此案例來說,母親若主張「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遺產稅可從原本的50.1萬降為1,000元。詳情礙於篇幅再此不多做贅述,可延伸閱讀原文章。
不計入遺產總額的財產有哪些?
除了免稅額與扣除額,另外還有三種財產不會被計入遺產總額,包括捐贈、受益人所領的保險金,以及營利事業給付因死亡而退職之員工退(離)職金、慰勞金及撫卹金。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以下捐贈項目不計入遺產總額:
1. 捐贈給各級政府及公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之財產。
2. 捐贈給公有事業機構或全部公股之公營事業之財產。
3. 捐贈給被繼承人死亡時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
同樣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也不計入遺產總額。換言之,若被繼承人生前投保保險時有指定受益人,當保險事故發生,給付給受益人的保險金額就不屬於遺產範圍。
最後,根據財政部86.9.4台財稅第861914402號函,營利事業給付因死亡而退職之員工退(離)職金、慰勞金及撫卹金,屬於被繼承人遺族的所得,也可以免計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
如何節省遺產稅?生前贈與或死後遺產
遺產,是父母留給後代的贈禮,但子女在接獲遺產前,必須先繳納一筆相應的遺產稅。不過,父母若是盡早規畫財產傳承,像是分年贈與或善用保險等,其實可以省下不少遺產稅。
配偶相互贈與財產免稅、每位贈與人每年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都是國稅局允許的合法節稅方式。因此,提早將財產利用每年的贈與免稅額分年贈與孩子,或是先做夫妻間的免稅贈與,父母再各自以贈與免稅額贈與孩子,只要不違反國稅局「實質課稅原則」,就可以節省遺產稅。
不過,也有許多人擔心若提早將財產贈與孩子,未來孩子結婚,財產會不會被配偶分走?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在〈如何節省遺產稅?呂秋遠:生前就贈與給孩子,但不想給他的另一半時怎麼辦〉一文中找到解答。
除了分年贈與,善用保單進行財產傳承也是節省遺產稅的常見方式,如何進行、該注意什麼眉角,可以進一步閱讀50+的文章〈能把遺產全留給一個人嗎?會計師:善用保險5大功能,把財產留給真正想照顧的人〉。但一樣必須注意不能夠違反「實質課稅原則」,倘若被國稅局認定為有意透過保險避稅,保單不但仍會被課徵遺產稅,還可能背上一筆罰鍰。
如何繳納遺產稅?存款、分期、實物抵繳
遺產稅原則上必須一次繳清,繳納方式如下:
1. 至代收稅款金融機構臨櫃繳納。
2. 稅額3萬元以下可至統一、全家、萊爾富、OK等便利商店繳納。
3. 晶片金融卡轉帳繳納。
4. 使用代表人本人於金融機構或郵局開立之活期(儲蓄)存款帳戶轉帳繳納。
5. 信用卡繳納。
6. 行動支付繳納。
7. 以電子支付機構註冊開立電子支付帳戶,透過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掃描繳款書正面之QR-Code行動條碼進行繳納。
不過,若納稅義務人無法在期限內繳納遺產稅,或無法一次付清時,則可循以下方式處理:
1. 延期繳納
在繳納期限內,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延期2個月繳納。
2. 分期繳納
應納稅額30萬元以上,於納稅期限內向該管稽徵機關申請分成18期以內繳納,每期間隔不可超過2個月,並加計利息。
3. 實物抵繳
應納稅額30萬元以上,可於納稅期限內,就現金不足繳納的部分向該管稽徵機關申請,以在中華民國境內的課徵標的物,或納稅義務人所有容易變價及保管之實物一次抵繳。
關於遺產稅與免稅額的常見問題
1. 收到遺產稅繳納通知書後,發現金額有問題該怎麼辦?
如果對金額有疑問,須於繳納期間內提出「遺產稅案件更正」,申辦方式有二,其一為持「遺產稅案件更正申請書」及相關文件,臨櫃或郵寄向「被繼承人戶籍地國稅局」申請;其二,於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線上進行「申請遺產稅案件更正」。
2. 遺產稅申報完成後,發現有漏報該怎麼辦?
若在申報期限截止前發現遺產稅漏報,只要在申報期限截止前補報就好,不會受罰。
如果在申報期限截止後才發現,而稽徵機關尚未查獲的情況下自動提出補報,只要補繳應補徵稅款,以及應補徵稅款自申報期限屆滿隔天到補報日期間加計的利息即可,亦不會受罰。
小結:不只中高齡,遺產是全年齡的重要人生通識
無論是生前的遺產規劃還是離世後的遺產處理,都是大多數人必須經歷的人生功課。及早思考遺產管理、做好遺產規劃,將生後財富好好留給子孫或社會上需要的人,或妥善處理長輩留予我們的生命之禮,這個課題不只50+,而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先修的重要學問。
2023/08/28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