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是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從飲食中攝取4種營養,減少倦怠、焦慮與憂鬱

吃好,是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從飲食中攝取4種營養,減少倦怠、焦慮與憂鬱
2022.09.30
77,521
作者|50+書摘

作者|50+書摘 2022.09.30

77,521

文章用聽的
00:00 10:14 1

文/事多人 圖/Shutterstock

編按:經歷職場倦怠與恐慌症的韓國作家事多人,生病後才明白,原來自己營養失調,因沒食欲而不吃,各種營養素缺乏,進而引發倦怠、焦慮、憂鬱的症狀,她以過來人身分,分享哪些營養素該多吃,才是盡到照顧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的身體就像大自然,有一個會進行自我管理的系統。當你提供足夠的光、水和營養時,它就會自行循環。假如沒什麼先天問題,多數人會在父母的照顧下,培養出這個內在的野生系統並茁壯成長。長大獨立自主後,這個系統會自動照顧你的身體且給予養分。

一般而言,系統會維持到死亡為止,但事實卻非如此。有的人能活到百歲,有的人則沒好好保養,一下子就損壞了。

經常不舒服或胃口不好  身體很可能失衡了

我們可以從身體平衡這件事,來了解「缺乏與過剩」。懂得管好內在自然系統的人,並沒有多做什麼事,不過就是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的運動與符合生理時鐘的作息。

只要維持良好平衡,身體的生態系統就能正常運作,能量得以均勻地分布在身體內,產生穩定的情緒

善於感知身心信號的人,即使上了年紀也能維持「恆常性」,這類人無須太過擔心身體。規律生活,做著適量的工作,睡得好又吃得健康,你也認識這樣的人嗎?如果你就是這種人,可以略過這段內容。

然而,如果你天天覺得不舒服或胃口不好,那麼你的身體很可能失衡了。

也許是營養缺乏或某些物質過剩,以及紊亂的生物節律在困擾著你。最重要的是,你曾忽略某個瞬間出現的「無力感」。

請病假以前,我的身體狀況極糟,但要一直等到許多東西崩潰了,我才意識到消失的肌肉、失去彈性的皮膚和渾身疼痛的狀況。過去還算健康的我,這一刻明白了自己對身體是漠不關心的。

好好進食  是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過去雖然偶爾會生病,但我始終保持著平衡。對食物沒有特別的好惡,食量不大,也不吃垃圾食物和加糖飲料,更不會靠吃東西發洩壓力。而且我喜歡大自然,週末經常出門運動。

沒想到這樣的我,竟然被醫院診斷出營養失調。

「整體營養狀況不好,缺乏維生素D,含量幾乎是零。」

因為不吃不喝、整天睡覺,我的身體陷入嚴重不平衡的狀態。醫師為了開處方而對我進行血液檢查,才發現我缺乏各種營養素。

瘦了6公斤以上,導致我體重過輕,更出現指甲與頭髮斷裂、全身無力等身體機能亮紅燈的狀況。當然,不吃飯本來就會出現這些問題。

諮商心理師擔心我越來越瘦,對著我說:

「要按時吃飯,你瘦太多了。」

「可能是藥的關係,我沒胃口。」

「我知道你食欲不好,但無論如何要按時吃飯,藥才能發揮效用。好好進食是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她說的「責任與義務」,和精神科醫師說的「自我毀滅」,意思基本上是相通的。因為沒盡到照顧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無異於在進行另一種自我毀滅

攝取預防壓力、疲勞的養分  減少倦怠與憂鬱

看著驗血後的綜合意見報告,我思索著:「的確,從數據上看得出營養不足。但是,沒好好吃飯對我造成的具體影響,究竟是什麼呢?」

我是個無論如何都要找出具體理由才甘心的人,所以我認為應該了解自己放棄的責任和義務有多重大。於是我上網搜尋又翻遍書籍,仔細去了解營養成分的相關知識,才明白營養狀況和病情之間的關聯性是多麼緊密。

當身體缺乏營養時,為了緩解這個狀態,身體會想吃進大量含有特定成分的食物。但是,進食後食欲如果沒提升,身體會將此視為「要吃得更飽」的信號。因為沒食欲不進餐,會導致各種營養素缺乏,進而引發倦怠和憂鬱症狀。

酗酒和服用特定藥物也會妨礙身體吸收營養,所以若是經常不吃飯卻光喝著酒,那麼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會提高。

多數憂鬱症患者缺乏葉酸。又稱作維生素B9的葉酸,牛肉、雞肉、菠菜、高麗菜、柳橙、草莓和奇異果等食物都富含此維生素。葉酸不足會造成疲憊、食欲不振,甚至會引發神經疾病(焦慮症或恐慌症),是恐慌症與憂鬱症患者不可缺少的維生素。

缺乏,也會造成情緒嚴重起伏、無力感與憂鬱症。鋅主要存在於榖物、肉類、牡蠣和蛤蠣等海鮮中,雖非生存必須的營養成分,但對身體免疫和促進發育卻相當重要。大多數的西式食譜都含有鋅,不吃肉的素食者可能會缺鋅,或出現維生素B或其他營養成分攝取不均衡的問題。如果基於個人信念選擇吃素,可以試著從玉米、豆類等食物中攝取鋅。

神經比別人敏感的人,身體也更容易緊張,可以多補充Omega-3脂肪酸、鎂這2種營養素。Omega-3脂肪酸是構成神經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會影響神經性疾病。容易焦慮的我,就很需要這種營養素。此外,鎂能有效緩解肌肉疲勞。壓力過大時,鎂含量會急速下滑,身體會變得更疲憊,肌肉也會更僵硬。如果想恢復能量、找回活力,可以補充含有鎂的食物。

維生素C則對慢性疲勞和壓力最有效,又被稱為「抗壓」維生素,能維護腎上腺功能。腎上腺是位於腎臟上方的腺體,會分泌人體生存所需的荷爾蒙。

壓力過大會導致腎上腺疲勞,無法正常發揮功能,而出現缺乏力氣、食欲消退、疲憊、胃腸疾病、體重減輕、低血糖、掉髮、身體不適等症狀。專家建議憂鬱症患者或經常無精打采的人,可在短期內服用1千毫克以上的高劑量維生素C。不過,比起吃營養品,更理想的方式是通過飲食來攝取,例如可以多吃紅椒,每個紅椒就含有200到300毫克的維生素C。

遵守飲食均衡的常識  心煩的日子更要好好吃飯

「飲食均衡才是好孩子,對吧?」

小時候,不論爸媽廚藝好壞、自己有無胃口,都會被要求飲食均衡。家中大人和幼兒園老師都教導我們要均衡飲食,細嚼慢嚥,這是給孩子們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一種愛。

我會不會是因為忘記了「飲食均衡」的常識,才做出自我毀滅的選擇?如果沒得憂鬱症,是不是就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生態系統?也許都有可能,畢竟身心本為一體。

當我身體不適、感到憂鬱時,就會想起小時候媽媽張羅的餐桌,也會想到和外婆、阿姨與長輩們一起吃飯的情景,還有美味的泡菜和熱騰騰的白飯。一想到這些,我就胃口大開,因為我想照顧好這個由她們的愛與努力所創建的身體系統,為此我想好好地吃一頓飯。

即便如此,還是有一切都令人心煩的日子。這時我會把肉、水果、蔬菜、堅果類全都扔進碗裡做成沙拉,一口接一口咀嚼著,就能振奮精神,不知不覺產生了一股力量。

(本文摘自事多人著,《活得那麼認真,為何還是傷痕累累?:用剛剛好的努力,停止倦怠循環,找回人生的平衡》,大好書屋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