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人生下半場,擁有一個興趣、還能結交到如家人般親密的朋友,多好!基隆市愛樂合唱團今(2025)年迎來成立50週年,團員每週開心練唱,也攜手走過人生低潮。資深媒體人、合唱團執行長楊月娥感性地說,大家就像是「沒血緣的兄弟姊妹」!
中年以後,如何為自己建立一段「新家人關係」?
對資深媒體人、基隆市愛樂合唱團執行長楊月娥來說,加入合唱團、每週六跟這群「家人」見面,是陪伴她走過10年長照歲月的重要力量,更是生活中最療癒的事。
「自己的家人還不一定每個禮拜見面,我們就是沒有血緣的兄弟姊妹!」由於先生盧智卿是合唱團指揮,即使她當時要照顧中風媽媽和罹癌女兒,每逢週六仍堅持來練唱。過程再辛苦,也從未放棄。
「我是合唱團最大受惠者。那時我蠟燭兩頭燒,別人可能會想:我怎麼還有心思練唱?」她說:「但回頭想,還好我來了。」在歡樂的歌曲中開懷大笑,唱著悲傷的歌曲盡情落淚,最重要的是,身邊有一群懂她的夥伴給予安慰,讓她非常暖心。
「合唱就是我的『喘息服務』。」擔任照顧者的楊月娥說。(相關閱讀:照顧臥病母親與罹癌女兒,為何還笑得出來?楊月娥:沒有好事占盡的人生,人要懂得看見屬於自己的好)
曾瀕臨廢團 多虧團員拉另一半加入
近年來,台灣熟年女性常嫌棄老公退休後就是「大型傢俱」,但是在基隆愛樂合唱團有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