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箱塞爆找不到重要信?學會email斷捨離5招,上萬封無用郵件快速清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5.11.19
15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吳丹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50+選讀 2025.11.19

責任編輯|吳丹華15

文章用聽的
00:00 06:23 1

編按:Email電子信箱總是塞滿各式郵件,卻常常漏看或找不到重要信件?電子信箱失控可能帶來4大負面影響。其實,整理電子信箱就像整理居家空間一樣,需要斷捨離與持續維護。一想到要花時間刪除多年累積的無用郵件就覺得頭痛嗎?本文教你5大方法,從源頭管理、批次大量刪除,到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幫助你重新找回效率與清爽的收件匣。

我又被Google警告儲存空間不足,需要購買更多空間。雖然看來不算貴,但我沒有接受,增加儲存空間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我Gmail信箱有高達6萬多封信,我的「最新快訊」竟然遠自2012年。

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為Email苦惱的人。根據電子郵件管理平台統計,2024年個人和企業每天發送3,610億封電子郵件,平均每個上班族每天會收到121封Email

好消息是,原來早就有許多方法幫忙整理信箱。(相關閱讀:常忘記密碼怎麼辦?Google、iPhone等3方法管理帳密

Email電子信箱失控  4大負面影響

首先,看看Email失控造成的4大影響:

1. 錯過重要訊息
2.
加劇壓力和焦慮
3.
產生額外費用
4.
生產力、效率下降

看過一輪資料後發現,整理數位環境,和實體空間並無二致。幾乎就是將Email整理分類後刪除不要的,善用標籤建立整理系統、設限進入的郵件,以及保持習慣

Email信箱如何整理?5方法斷捨離與維護

但一開始,我先得解決一直亮燈警告儲存空間不足,先讓巨量的無用郵件消失。

方法1. 取消訂閱

英文俗諺說,「想要清潔華麗的街道,就要阻止雪花掉落,」例如我好不容易才刪掉200封信,怎麼不一會兒功夫就多了50多封信,不管你因為什麼原因,留下了你的Email,問問自己,這些郵件、電子報重要嗎?如果答案是否,請無情地取消訂閱。

方法2. 善用「篩選器」

在Gmail最右方,有個「顯示搜尋選項」的圖示,按下之後,選擇你需要的條件,比較常用的如:

  • 一年以前「older_than:1y」(數字可自行更動)
  • 社群媒體「category:social」
  • 廣告信「category:promotions」
  • 未讀郵件「is:unread」等

之後再選擇郵件上的方框,再點「全選」,再按長得像垃圾桶的「刪除」圖示,就能一次刪除電腦頁面上的50則Email

以上指令也可以加以組合,例如日本網友Kazuho Oku發現,is:unread category:promotions older_than:1y」,就能找到一年以上未讀的廣告郵件,一年以上的廣告信也不需再讀;我也依此邏輯「is:unread category:updates older_than:1y」找到一年以上的最新快訊,並予以刪除。

方法3. 刪除大量廣告信、社群通知

但一次刪除50封對我來說,還是杯水車薪,畢竟我可是有6萬多封信。

我又找到另一個刪除大量廣告信的方法。先點選左側方框按下「全選」之後,上方橫槓會出現「促銷內容」、「社群網路」、「最新快訊」、「論壇」4類,點選「促銷內容全部○○個會話群組」(我是2萬多個,再度認罪),再按上方垃圾桶的刪除圖示,之後會出現「確認大量操作」,只要按下「確定」,就能刪除批量的郵件。

同理也可以刪除大量的「社群通知」、「最新快訊」,「全選」→「選取社群網路中全部會話群組」,再按「刪除」,「確認大量操作」,按下「確定」。

方法4. 採一次接觸原則維護信箱

10秒鐘一次接觸原則不僅適用於居家,更適合工作。一收到信件,盡可能立即回覆、歸檔或刪除,立即採取行動,不要等到成為另一項讓你頭痛的工作。

方法5. 建立資料夾和標籤

建立資料夾和標籤可以將龐大的Email分類管理,例如你可以為客戶、專案、個人建立資料夾。也可以為重要郵件建立如「緊急」或「待辦事項」的標籤,就無需翻閱數百封郵件即可找到所需郵件。(相關閱讀:總是找不到重要訊息?LINE聊天室實用技巧教學:釘選、我的最愛,設定公告訊息

雖然收信是上班族工作的一部分,善用小技巧,避免郵件超載,整齊、清爽的感覺,不僅可以出現在你家,也能在你的數位生活。

(本文摘自黃惠如著,《慢捨離:放慢整理的節奏,100件清單跟著丟,不急不躁不復亂,還你清爽富足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加入50+ LINE,每天獲新知!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